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IGFs与其受体(IGF-R)及结合蛋白(IGFBPs)组成IGFs系统,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受IGF-R及IGFBPs的调控.JGFs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妇科肿瘤诊断、肿瘤发生预测、肿瘤预后与疗效判断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内外实验证实,子宫内膜中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的基因表达。其中,IGFs的基因表达除具有细胞特异性外,还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IGFs受体的胞浆侧端具有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游离型与结合型的相互转化又推测与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及肿瘤的演进有关。三者的异常表达及异常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乃至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体内外实验证实,子宫内膜中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系统的基因表达.其中,IGFs的基因表达除具有细胞特异性外,还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IGFs受体的胞浆侧端具有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游离型与结合型的相互转化又推测与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及肿瘤的演进有关.三者的异常表达及异常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乃至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IGFBP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在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EO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13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2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50例EOC手术病理标本中IGF1、IGF1R、IGFBP3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EO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IGF1、IGF1R、IGFBP3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EOC的表达依次增强,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23.08%,25.00%,80.00%;IGF1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0.77%,33.33%,84.00%;IGFB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46%,41.67%,86.00%,三者在EO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P<0.01)。(2)IGF1R在EOC中的表达阳性程度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腹水/腹腔冲洗液阳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IGFBP3表达的阳性程度与临床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3)IGF1R在EOC中的表达程度与IGF1表达程度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中存在IGF1、IGF1R、IGFBP3的过表达,三者共同参与了EOC的发生发展过程;IGF1R与EOC不良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指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IGF1R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基因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包括IGF多肽(ICF-1、IGF-2)、两种IGF受体、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6)以及一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酶。I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与IGFBP结合成无活性复合物存在,IGFBP具有延长循环水平的IGF半衰期和稳定IGF血浓度的作用。IGFs中的IGF-1及非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与妇产科的关系密切。IGFBP-1,既往又称胎盘蛋白-2、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作为三大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上升趋势。随着医学发展,目前治疗手段还比较有限,亟须寻找新型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色氨酸衍生物,其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诱导凋亡、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在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褪黑素参与调控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其有望成为抗癌治疗的新型药物,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本文将对褪黑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策略和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细胞周期素E与妇科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周期索E(cyclin E)是GI期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调节细胞DNA的合成及有丝分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可见cyclin E高表达。cyrlin E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cyclin E有助于诊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宫颈癌前期病变,并可能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一项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介绍当前与上皮性卵巢癌有关的IGF及其受体、结合蛋白与结合蛋白酶的表达及功能.IGF-1和-2及IGF-1R在多数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IGF-1和大部分IGF-2与IGF-1R结合,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表型转化.IGF结合蛋白与结合蛋白酶共同调节血清及组织中IGF-1和-2的含量.IGF-1R已成为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新的靶点.深入研究这个复杂调控系统中的所有成员,对了解正常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介绍当前与上皮性卵巢癌有关的IGF及其受体、结合蛋白与结合蛋白酶的表达及功能。IGF-1和-2及IGF-1R在多数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IGF-1和大部分IGF-2与IGF-1R结合,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表型转化。IGF结合蛋白与结合蛋白酶共同调节血清及组织中IGF-1和-2的含量。IGF-1R已成为治疗上皮性卵巢癌新的靶点。深入研究这个复杂调控系统中的所有成员.对了解正常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受累是影响早期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前哨淋巴结(SLN)被认为是最先接受原发肿瘤引流的淋巴结,发生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最高。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发展迅速,已有部分基础及临床研究初步阐明妇科肿瘤淋巴转移机制,并初步证实SLNB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良好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但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淋巴结跳跃转移现象带来的漏检、示踪剂的种类、注射部位不同带来的检出率差异以及病理评估结果对预后的影响、辅助治疗的决定意义等。本综述拟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各类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泛素(Ubiquitin,Ub)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性蛋白质,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UPP)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周期的调控,转录的调节,凋亡的发生及抗原提呈等,进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细胞周期紊乱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泛素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泛素在妇科恶性肿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进一步清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金属硫蛋白(MT)不仅在维持机体内金属离子稳态和重金属解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研究表明,M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多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耐药性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MT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miR-155是目前研究较多的miRNA中的1种,在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155表达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述miR-155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的早期发现、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泛素(Ubiquitin,Ub)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性蛋白质,主要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UPP)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周期的调控,转录的调节,凋亡的发生及抗原提呈等,进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细胞周期紊乱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泛素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泛素在妇科恶性肿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进一步清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的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转移及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MT的发生与多种分子机制相关,包括转录调节因子、生长因子、微环境、微小RNA(mi RNA)及DNA甲基化等均参与EMT的调控。研究发现EMT也参与了各种妇科肿瘤的病理过程,对EMT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IGF1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s)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IGF1R在5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55例卵巢EMs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月经周期对样本进行分期分析。构建IGF1R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至正常内膜的原代细胞,运用Ed U技术研究IGF1R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IGF1R表达于正常内膜及EMs组织的腺上皮细胞质及胞膜,异位内膜中表达量较高(P=0.014)。增生期正常内膜及异位内膜中IGF1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泌期异位内膜中IGF1R的表达量高于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36)。分泌期子宫内膜中IGF1R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异位内膜中IGF1R表达量较正常内膜高(P0.05);增生期正常内膜和异位内膜中IGF1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中IGF1R表达量分别为(0.26±0.13)和(0.6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正常内膜的原代细胞中沉默IGF1R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4)。结论:IGF1R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量较正常内膜高,并且参与异位内膜的细胞增殖,提示IGF1R可能通过促进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参与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细胞周期素E(cyclin E)是G1期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调节细胞DNA的合成及有丝分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可见cyclin E高表达.cyclin E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cyclin E有助于诊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宫颈癌前期病变,并可能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一项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功能多变,已被发现在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其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的lncRNA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人们对lncRNA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诸多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现综述lncRNA在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细胞增殖与凋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凋亡抑制蛋白(IAPs)因其抑制细胞凋亡而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肿瘤的预测、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近年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将IAPs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生长因子,具有类胰岛素及促有丝分裂的作用。IGF—Ⅰ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并受IGF—Ⅰ结合蛋白调节。正常妊娠母血及脐血IGF-Ⅰ水平均有升高,而在各种病理妊娠其变化不同,提示IGF—Ⅰ对妊娠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