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病房应对新冠病毒传播中质量管理工具灾害脆弱性分析理念(HV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4日~2月24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病房全体人员进行新冠病毒相关知识培训后,发放HVA分析调查问卷,对全部人员进行病房强化消毒、全体佩戴医用口罩、探视陪伴限制、入科严格筛查、多方式健康教育、管理完善标识、全员培训强化等防控方式,根据KAISER模型计算新冠病毒疫情与严重性、可能性相对风险;评估应用质量管理工具HVA前后的家属、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的佩戴口罩率、口罩佩戴正确率、体温监测情况、新冠病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情况、宣传教育情况。结果:其中外部支持为(2.46±0.34)分,内部反应为(1.29±0.26)分,应急准备为(1.39±0.32)分,服务影响为(2.59±0.17)分,财产损失为(2.48±0.31)分,人员伤害为(2.51±0.18)分,发生概率为(1.82±0.32)分,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对风险值为43.11%;应用质量管理工具HVA后家属、住院患者的口罩佩戴情况、口罩佩戴正确情况、体温监测情况、新冠病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宣传教育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质量管理工具HVA后医院工作人员的佩戴口罩情况、佩戴口罩正确情况、监测体温情况、新冠病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宣传教育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于急诊科病房感染防控中应用HVA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管理住院病房,降低科室新冠病毒传染风险,对于其他科室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非发热诊区疫情防控管理的应急策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各区域特征,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标准和应急管理策略,专人分区进行专项督查,根据数据反馈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质量改进.结果院内员工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医院入口处人员口罩佩戴率为100%,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为94.62%;各入口体温检测率均为100%;流行病学史筛查率:医院入口为95.93%,门诊、病房入口均为100%;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96.14%,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84.78%;患者和家属新冠肺炎防范措施知晓率为95.38%,护工为95.92%;医疗用品、环境消毒率为100%.结论制订的医院非发热诊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急管理策略切实有效.后期医院入口流行病学史筛查率、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以及各级人员手卫生和防控知识培训仍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呼吸内科传播的防控策略。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识别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并将主要风险作为科室优先改进项目,制定应急管理体系,实施应急管理策略。结果措施实施后呼吸内科医患未发生新冠肺炎感染,医护人员防控培训合格率、标准预防及手卫生执行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口罩佩戴率等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识别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风险,实现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可以有效应对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的防控管理措施。方法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管理培训,制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本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有456人,核酸检测及抽血检查均为阴性。结论加强标准预防、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状肺炎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综合性医院儿科缓冲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为综合性医院儿科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医院防控工作实际,从病区改造、感染防控、医务人员、患儿及陪护家长防控知识培训、流行病学筛查、人文关怀以及物质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结果 2020年2月25日—3月25日儿科缓冲病区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达标率100%,患儿及陪护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5.7%提高至95.2%,口罩佩戴正确率由76.2%提高至100%,流行病学筛查率、环境物品消毒率均为100%,医务人员、患儿及陪护家长均无感染。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启用新入院患儿缓冲病区,降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风险,保障了患儿、陪护家长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缓冲病区是医院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关口,在特殊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红艳  马娜  李惠静 《当代护士》2021,28(3):170-17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培训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医辅人员感控知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值守的医辅人员121人为研究对象,护理部对其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分别于培训前进行测试、培训后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和质控检查情况.结果 参训人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和佩戴口罩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结论 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增加医辅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的了解,提高感控能力,保证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初步构建血液净化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 成立感染防控工作组,建立三级防控体系,加强人员及环境物品的管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防控策略体系,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结果 2020年1月20日-4月30日某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接诊862例血液透析患者,完成血液透析治疗17 462例次。其中,通过三级防控体系共筛查发热患者21例,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筛查流行病史阳性患者2例,予隔离区透析3周后,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透析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口罩佩戴正确率分别为89.5%和93.6%,透析患者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83.5%,血液透析患者及医护人员对防控措施满意度均高于98%。结论 通过建立并落实防控措施,血液净化中心避免了新冠肺炎感染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了工作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及戴手套行为。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并填写调查表,比较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2019年2—5月和2020年2—5月)手卫生依从率及戴手套的行为。结果 共评估了939名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分别观察了3 735次和4 412次手卫生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后手卫生依从率81.14%,高于疫情前的75.93%(χ2= 32.837,P<0.01)。新冠肺炎疫情后未执行手卫生中戴手套的比率为33.53%,高于疫情前的27.03%(χ2 =8.677,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后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但戴手套时,手卫生依从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门诊患者防护知识水平及防护现状,为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6-27日在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观察法和自行设计的防护知识问卷,借助“问卷星”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1 022名患者参与了调查,直接观察结果表明,患者佩戴口罩执行率为100.00%,正确率为57.05%;候诊过程中患者全程佩戴口罩和与他人距离>1 m的执行率、正确率分别为74.17%和63.80%、32.00%和52.74%;就诊结束后,患者手卫生的执行率为45.30%,正确率为20.94%。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知识维度,知晓新冠肺炎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占比最高,为98.34%,知晓口腔治疗大多会产生气溶胶占比最低,仅38.45%;在处置知识维度,知晓摘除口罩的方法为抓取耳挂摘除的占比最高,为90.12%。结论 患者对新冠肺炎期间口腔就诊的相关防护知识水平、行为有待提高。护士应采用多途径加强患者口腔就诊相关防护知识的宣教,有针对性地提升防护行为的执行率和正确率,避免口腔科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该院在非隔离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为国内综合性医院非隔离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专业化为前提,制订非隔离区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标准,系统化落实各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网格化稽查,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团队间及医患间有效沟通,数据化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改进。结果院内员工无继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内全员口罩佩戴率、流行病史筛查率、环境及医疗用品消毒率均为100%,患者及家属的口罩佩戴正确率为73.79%,手卫生正确执行率为40.78%。结论精细化管理策略防控措施在综合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隔离区域有效,患者及家属的口罩佩戴正确率及手卫生执行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综合医院员工健康防控管理的措施。 方法利用质量控制管理工具中的分层法,通过涵盖全员覆盖培训,依照疫情特点精细分组,梯队式健康上报流程的“3M工作方案”,实现全院员工的整体防控和管理。 结果2020年1月29日至6月6日,全院4463名员工“零感染”。 结论作为防疫“第一哨岗”的综合医院,科学精准的管理方法、全面覆盖的教学培训,是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订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培训对象为医护人员和医辅人员。组建职责明确的工作团队、制订个性化的培训内容,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多种形式的追踪与评估。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方案7 d后,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得分从(69.02±13.21)分上升至(88.49±10.57)分;医辅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得分从(62.38±13.05)分上升至(75.86±12.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查人员现场提问回答正确率由82.69%提升至92.31%、外科口罩佩戴规范率由85.36%提升至92.86%,手卫生正确率由92.31%提升至96.30%。结论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防控规范化培训方案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和医辅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口罩佩戴规范率和手卫生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 epidemic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rapidly spread worldwide, and the various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pread of many infectious disease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no multicenter studies on how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Japan.MethodsWe conducted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urvey for hospitalized pediatric patients in 18 hospitals in Hokkaido Prefecture, Japan, from July 2019 to February 2021. We defined July 2019 to February 2020 as pre-COVID-19, and July 2020 to February 2021 as post-COVID-19. We surveyed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by sex and age.ResultsIn total, 5300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decreased from 4266 in the pre-COVID-19 period to 701 (16.4%) post-COVID-19.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and RSV decreased from 308 to 795 pre-COVID-19 to zero and three (0.4%) post-COVID-19. However, patients with adenovirus (respiratory infection) only decreased to 60.9% (46–28) of pre-COVID levels. Patients with rotavirus, norovirus, and adenovirus gastroenteritis decreased markedly post-COVID-19 to 2.6% (38–1), 27.8% (97–27) and 13.5% (37–5).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UTIs was similar across the two periods (109 and 90). KD patients decreased to 31.7% (161–51) post-COVID-19.ConclusionsWe suggest that current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for COVID-19 such as wearing masks, washing hands, and disinfecting hands with alcohol are effective against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However, these effects vary by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王雷  彭欣  曲亚斌  孟瑞琳  康敏  陈旭光  杨芬 《疾病监测》2020,35(12):1129-113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复工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广东省职业人群中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对答题结果逐项进行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266份,问卷应答有效率为99.15%。 在认知方面,对COVID-19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个人防护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81.48%、69.84%、37.17%及97.03%。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认知的因素包括:对疫情关注程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复工时间、工作岗位、工龄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态度方面,88.52%的调查对象与家人非常关注COVID-19疫情,91.95%的调查对象表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比以往感到害怕或紧张,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后有主动就医意愿者达94.55%,认可对高风险人员隔离及当前防控行动的人占比达99.51%。 在防护方面,个人行为良好率为90.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人行为良好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行为良好率为58.42%。  结论  广东省复工人员对COVID-19的临床症状认知程度不高,部分企业防控措施落实不够全面,需继续对职业人群开展COVID-19专项健康教育,同时深入企业开展疫情防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和流感病毒的流行特性,病毒复制快、细胞嗜性广、存活能力强,而且其无症状感染者普遍、传播隐蔽,病毒已经在人群适应,控制难度大。在新冠病毒疫苗发挥广泛保护效应之前,2020 — 2021年度全球疫情可能进一步恶化,我国仍然面临境外多渠道持续输入和局部暴发或疫情重现风险。 因此,应进一步开展我国疫情高发区人群携带新冠病毒状况和相应环境中新冠病毒的监测;建立国家超级可移动新冠病毒检测网络实验室,能够执行超大规模检测任务;实施差异化疫苗接种策略并密切跟踪监测疫苗接种的效果和效率;应继续强化戴口罩、勤洗手、保距离、常开窗、少聚会等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新冠病毒疫情再一次警告大家,野生动物源性未知病原体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病原不断地出现已经成为“新常态”,必须前瞻性系统开展未知微生物发现和反向病原学研究,主动防卫和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控制疾病传播中肩负巨大责任。本紧急推荐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结合本次疫情实际情况,就高校学生管理防控中的4个关键问题进行循证推荐,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工作人员合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我们建议高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应:①停止集中课堂教学;②合理开展防疫知识培训;③鼓励戴口罩,但反对在校内非医院环境中使用N95口罩进行个人防护;④强调手卫生健康教育,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将60名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学生实施同伴教育。干预前后发放《乳腺癌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干预后乳腺癌预防知识、态度得分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干预后乳腺癌预防行为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教育可提高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汕头市中学生受欺凌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干预、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月29日至11月30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多维同伴伤害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统一方法调查并分析汕头市中学生在疫情期间受欺凌行为及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