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入住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 47 例 RSV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治疗和预后的特点。采用 χ2 分析影响住院时间的高危因素。结果:诊断 RSV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 47 例,患儿发病时间分布 全年,主要以春秋季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为主。肺部体征以痰鸣音,湿性啰音较常见。胸片支气管炎表现 38 例, 肺炎表现 8 例。1 例血培养阳性。12 例痰培养阳性,1 例需无创辅助通气。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为(12 ± 7.23)d,未予 抗病毒治疗。痊愈出院 44 例,2 例好转签字出院,1 例病情未愈签字出院,无死亡病例。C 反应蛋白≥ 5 mg·L-1,降钙素 原≥ 0.2 ng·L-1,二氧化碳潴留,痰培养阳性均不影响住院时间。结论:新生儿下呼吸道 RSV 感染春秋季高发,临床症状 以咳嗽,气促为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 于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 1580 例 CAP 患儿,分析患儿中常见的病原体、时间和年龄段内的分布、临床治疗特征。 结果: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9 月至 11 月因 CAP 住院人数最多(33.7 %); MP 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大环内酯敏感肺炎支原体(MSMP),占 77.9 %。2 岁以下患儿中 RSV(33.9 %)是引起 CAP 的 最常见原因,而 MP 是 2 ~ 10 岁儿童最常见的病因(84.9 %)。系统性激素治疗在 MP 肺炎中比例最高(> 20 %),而 RSV 肺炎更需要吸氧治疗和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不同病原体感染临床住院及实验室检查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1)。结论:儿童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MP 和 RSV,其中前者多发生于 2 ~ 10 岁儿童,后者则以 2 岁之内为主, 住院治疗分别主要以激素和吸氧、ICU 监护为主。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分析 2022 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及淋球菌(NG) 感染情况。 方法:收集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626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 泌物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膜杂交法检测 CT、UU、NG,分析 CT、UU、NG 的感染分布情况。 结果:626 例 患者中,感染的 CT、UU、NG 总阳性例数为 386 例(61.66 %),其中 CT 感染 21 例(3.35 %),UU 感染 383 例(61.18 %), NG 感染 4 例(0.64 %);单一病原体感染 365 例(58.31 %),混合感染 21 例(3.35 %),混合感染率低于单一病原体感染率, 且混合感染以 CT + UU 感染最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18 ~ 34 岁患者的 CT、UU、NG 感染率均 最高,≥ 60 岁患者的 CT、UU、NG 感染阳性率均最低。 结论:2022 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以 CT、UU、NG 感染为主, 其中 UU 感染风险高,混合感染以 CT + UU 感染更为常见,青年和中年群体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小儿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来宾市人民医 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KD 合并 CAL 患儿 36 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6 例 患儿的临床特征中,发热、咳嗽和眩晕的出现率较高。有 25 例患儿出现发热,占 69.44 %;有 5 例出现咳嗽,占 13.89 %; 有 4 例出现眩晕,占 11.11 %;发热持续时间、患儿性别、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丙种球蛋白剂量和丙种球蛋白时间 均是 KD 合并 CAL 的危险因素。 结论:KD 合并 CAL 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咳嗽和眩晕,主要危险因素有发热持续 时间、患儿性别、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桥头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2 月收治的 60 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治疗)与观察组(30 例:应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 液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干扰素 α–1b 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40 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70 例。 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 α–1b 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 儿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 7 d 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总疗效、发病早晚期就诊的疗效、两组中呼吸 道病毒检测阳性和阴性患儿的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喘鸣、肺部啰音、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儿起病 72 h 内应用干扰素 α–1b 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病毒阳性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毒阳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期采取雾化 吸入干扰素 α–1b,可减轻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 AD 滴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8 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46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所用治 疗方案不同分组,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 71 例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维生素 AD 滴剂治疗的 75 例 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 7 d 后气道炎症标志物〔可溶性白细胞 介素 –2 受体(SIL–2R)、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免疫功能指标〔免疫 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治疗后 3 个月内喘息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67 %,高 于对照组的 78.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的气促、咳嗽、喘息、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治疗 7 d 后血清 SIL–2R、CysLTs、Eotaxin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 7 d 后 IgA、IgG、IgM 水平均高于 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3 个月内,观察组患儿的喘息复发率为 1.33 %,低于对照组的 11.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维生素 AD 滴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毛细 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气道炎症,改善其机体免疫状态,进而促进临床症状减轻,减少喘息复发。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小儿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术后院内感染状况。方法:选 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 2015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38 例 CEA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已行手术 治疗,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检查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8 例 CEA 患儿术后出现院内感染的有 25 例, 发生率为 65.79 %(25/38)。其中,感染发生部位排名前 3 的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38 例 CEA 患儿共 检出 37 份病原菌,术后院内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等,且存在耐药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均对苯唑西林、青霉素耐药,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较为敏感。 结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 CEA 患儿术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血液 系统,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且细菌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对此加以重视,在治疗时积极进行药敏试验, 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研究感染后咳嗽患儿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在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180 例感染后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孟鲁司特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在有 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儿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3.26 ± 0.18)d,对照组患儿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5.54 ± 0.1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 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具备有效性,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市确诊的 10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 2020 年 4 月 15 日前中山市报告的所有 COVID–19 确诊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描述性 分析。结果:10 例 COVID–19 患儿中,男 5 例(50 %),女 5 例(50 %),年龄 11 个月 ~ 14 岁,其中 2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临床分型为无症状感染型 2 例(20 %)、轻型 4 例(40 %)和普通型 4 例(40 %),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4 名患儿首次 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时身体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4 例(40 %)淋巴细胞比例降低,7 例(70 %)血 乳酸稍高,3 例心肌酶(30 %)稍高,50 % 患儿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异常,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结节状或磨玻璃 影改变,下叶常见,10 例 COVID–19 患儿均治愈出院,肛拭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核酸阳性 反复、持续时间长。结论:儿童 COVID–19 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症状轻,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 异性,胸部 CT 有特征性改变,近期预后良好,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胸部 CT 检查对 COVID–19 儿童的诊断有着重要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S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 期间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超声检查且病理证实的 SCT 患儿 27 例,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超声特点。结果:26 例(96 %) 患儿年龄小于 1 岁,27 例 SCT 中成熟性畸胎瘤 25 例,未成熟性畸胎瘤 2 例。25 例成熟性畸胎瘤囊性为主 16 例(64 %), 囊实混合性 7 例(28 %),实性为主 2 例(8 %);Altman 分型 Ⅰ 型 19 例,Ⅱ 型 3 例,Ⅲ 型 2 例,Ⅳ 型 1 例,术前超声提 示 SCT 20 例,5 例未做定性诊断。2 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均为囊实混合性(100 %);Altman 分型均为 Ⅰ 型,术前超声均提 示 SCT。27 例患儿术后随访 6 个月至 76 个月,除 2 例成熟性畸胎瘤术后原位恶性复发卵黄囊瘤,余患儿未见异常。结论: SCT 多见于 1 岁以下婴幼儿,超声能对大部分 SCT 做出初步诊断及分类。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呼吸道不同季节细菌感染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点,为患儿早期诊断治疗与及 时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厦门市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采 用 GraphPad Prism 统计学软件统计呼吸道病原菌检出情况,并观察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在 3517 份痰标本中,有 1177 例标本培养出致病性病原菌,阳性率为 33.47 %,病原菌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卡他 莫拉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假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 其中排前三的细菌是卡他莫拉菌 427 例(占 36.28 %),肺炎链球菌 354 例(占 30.08 %)、流感嗜血杆菌 164 例 (占 13.93 %),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婴儿期是细菌性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出的 病原菌谱呈季节性分布,秋冬季高发,春夏两季感染明显减少。结论:厦门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菌谱以卡他莫拉 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幼儿组和学龄前组感染肺炎链球菌比例较高,婴儿期是细菌 性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且所有阳性检出菌中卡他莫拉菌数量最多。检出率也与季节具有一定相关性,秋冬两季卡他莫拉 菌和肺炎链球菌患儿感染病比例明显高于春夏两季。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菌谱及其流行特点的分析对当地患儿早 期诊断、治疗和监测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风痰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厦门市中医院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76 例小儿哮喘发作期(风痰哮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 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清肺化痰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 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7 %,高于对照组的 84.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儿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清肺化痰方 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效果显著,能够缩短疗程,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分析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补充维生素 D 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选取 68 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4 例,另选取同期 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 34 例作为健康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维生素 D 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各组免疫球蛋白(Ig)水平。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 Ig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 Ig 水平和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予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补充维生素 D 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 Ig 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咳嗽贴及小儿推拿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赣州市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7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5 例)与对照组 (35 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咳嗽贴及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 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炎症指标、呼吸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3 %,与对照组的 71.43 % 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症状(发热、咳嗽、咳痰、憋喘、肺部 啰音)消失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肺活量(FVC)、 动脉血氧分压(PaO2)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 反应发生率(8.57 %)与对照组(2.8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给予小儿肺热咳 喘颗粒联合咳嗽贴及小儿推拿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缩短症状消失时间,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治疗安全 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探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2000 例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 患儿进行小组划分,0 ~ 2 岁患儿为甲组(658 例),3 ~ 4 岁患儿为乙组(798 例),5 ~ 8 岁为丙组(813 例)。分组统计 三组患儿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查结果。结果:2000 例患儿吸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954 例,总阳性率为 47.7 %,食 入性特异性 IgE 总阳性例数为 789 例,总阳性率为 39.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儿食入特异性 IgE 阳 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高,吸入性特异性 IgE 阳性率与乙组和丙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湿疹、荨麻疹以及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尘螨,其次为灰尘、豚草 / 艾草、点青霉 / 毛霉 / 根霉等;湿疹、 荨麻疹患儿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最高的为虾 / 蟹 / 贝,其次为牛奶、鸡蛋等,哮喘患儿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检出率最高,其 次为鸡蛋、芒果 / 桃 / 菠萝等。结论:食入性物质是 2 岁前儿童的主要过敏原,吸入性物质是 2 岁以后儿童的主要过敏原, 临床检测中可以根据过敏原 IgE 对于患儿的实际过敏原进行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喘息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至 2020 年 2 月 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倍氯米 松+硫酸特布他林 1 mL +异丙托溴铵雾化,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悬浊液 1 mg +硫酸特布他林 1 mL +异丙托溴铵进行雾化, 雾化吸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6.67 %,对照组的 总有效率为 9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的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雾化布地奈德与 雾化吸入倍氯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肺炎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 1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90 例, 均予以 hs–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对照组 90 例,仅予以血常规检测。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为 97.78 %(88/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 %(7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肺炎、肠炎、脑膜炎 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泌尿系感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hs–CRP 联合血常规检测有利于提升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阳性检出率,还可进一步提升鉴 别诊断能力,有利于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分析 2017–2018 年泉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为泉州地区对儿童 HFMD 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泉州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临床诊断为 HFMD 患儿 3729 例 的粪便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通用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 71 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CoxA16)。结果:3729 例标本中,人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 2602 例,总检出率为 69.78 %,CoxA16 型核 酸检测阳性 209 例(8.03 %),EV71 型核酸检测阳性 477 例(18.33 %),其他 EV 核酸检测阳性 1916 例(73.64 %)。发 病人群主要集中在 5 岁以下儿童(84.66 %),1 ~ 3 岁儿童患 HFMD 的概率最高,占 57.87 %。2017 年以 EV71 和其他 EV 为共同优势株,2018 年以 CoxA16 和其他 EV 为共同优势株。结论:2017–2018 年泉州地区 HFMD 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流行优势株为 CoxA16 和 EV71 以外的其他 EV,且不同年份间流行优势株有所差别,提示今后在 HFMD 防治工作中要 加强对 CoxA16 和 EV71 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同时应加强 5 岁以下特别是 1 ~ 3 岁儿童的管理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究喘息性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硫酸镁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8 月在丰顺县人民 医院接受治疗的 30 例喘息性肺炎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15 例,对两组患儿均应用常规方 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增加硫酸镁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喘息性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硫酸镁进行 辅助治疗对患儿的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的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