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轲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38-39
目的探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和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每组各63例,手术组采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进行治疗,介入组采用双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及1年的血细胞分析和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介入组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差异不明显。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相对于双介入栓塞术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较低的再出血发生率。但两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种手术方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均为肝炎后所致肝硬化,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双介入栓塞术。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肝功能检查及血常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鲁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研究组35例。研究组接受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随访1 a,统计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白蛋白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门脉高压症行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术后转归情况.方法 随访调查83例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围手术期情况的观察和随访、信件询问了解等,以期反映手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次,远期发生再出血10例,1例死于再出血引起的肝昏迷、肝肾综合征,47例术后情况良好,14例术后肝功能状况仍然不佳.结论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作为内科治疗的延续,手术疗效与患者围手术期的肝功能状况、围手术期内有无术后并发症、肝硬化的发展变化有关,同时能改善肝功能,减少消化道再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7年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70例病人,其中40例选择断流联合脾部分切除及网膜包残脾、肾术(A组),30例选择断流联合全脾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2个月患者门静脉血流量(PVF).观察术后2个月血中IgM水平、术后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门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随访5年后,再出血率、门脉高压胃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2个月PVF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B组较A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两组PV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中IgM水平高于B组(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随访5年较B组发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流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及网膜包残脾、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复发出血率低,又可维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并有部分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及断流术的特点,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应用TH胶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的双介入栓塞术在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7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其中75例行PTVE+PSE术(介入组),72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白细胞、血小板改变、止血率,并发症及随访5年期间死亡率、再出血率及曲张静脉再发生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止血率均为100%,肝功能改善,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手术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高于介入组;术后5年两组间死亡率、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张静脉再发生率手术组显著高于介入组(P<0.05)。结论:以TH胶为栓塞剂行PTVE+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亢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8例。对A组患者联合运用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治疗,同时对B组患者实施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的计数、血小板的计数、红细胞的计数、总红胆素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8.14±1.99)×109/L,血小板计数为(308.19±23.06)×109/L;B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6.54±2.02)×109/L,血小板计数为(143.42±12.11)×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白蛋白为(24.01±3.95)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79.36±8.05)%;B组患者的白蛋白为(28.61±3.22)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69.25±8.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手术后复发率为7.89%,低于相应B组的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A、B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26%和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方面具有很好的实效性,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细胞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急性大出血临床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78例肝硬化门脉症食管胃底静脉急性破裂大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门奇断流联合脾切除、大网膜包肾术和常规断流分流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对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再出血、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2=4.6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c2=9.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比对照组好转明显,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门奇断流联合脾切除加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急性破裂大出血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急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其中选择性断流加脾切除术(观察组)41例,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对照组)16例。结果术后2周内出现肝功能减退,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年,再出血、少量或中等量腹水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在断流的基础上保留了机体自发性分流,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更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7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0例(39.5%),B级44例(57.9%),C级2例(2.6%).急诊手术12例(15.8%),择期手术64例(84.2%).结果 5例术后出现少量腹水,经短期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均获随访,3例于术后出现再出血,余未发生再出血.结论 联合断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和介人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对照组3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细胞分析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各血细胞及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x10^12/L)比较,观察组为(9.53±2.99)、(272.38±80.31)、(6.13±1.80);对照组为(8.02±2.58)、(168.43±50.64)、(5.22±1.8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g/L)、谷丙转氨酶(u/L)、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μmol/L)比较,观察组为(36.56±12.87)、(42.36±9.20)、(75.01±19.89)、(24.08±5.91);对照组为(31.07±7.76)、(48.09±10.16)、(64.82±18.79)、(27.43±6.6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治疗硬化门脉高压,临床疗效优于介入栓塞,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分流断流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庆祥 《吉林医学》2006,27(5):488-489
目的:分析分流术、断流术的利与弊,探讨分流断流联合术式优势互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至2005年4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进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4例门静脉压术后较术前平均降低0.89kPa,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无肝性脑病和再出血发生,均康复出院。随访期间无再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王霄龙 《当代医学》2021,27(2):22-2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开腹脾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腔镜进行脾脏切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前、手术后15 d胃肠激素及肝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血小板计数(BPC)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B、C级患者术后BPC的变化.结果:术后2周肝功能A级组患者BPC高于B级组和C级组(P<0.05和P<0.01);肝功能好转患者术后BPC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肝功能恶化患者手术前后B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好转患者手术前后BPC变化明显高于肝功能恶化者(P<0.01).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小板数量较少除与脾功能亢进有关外,还可能与肝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症术后再出血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A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B组,n=35),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统计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收集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吻合器组(观察组,n=45)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n=35),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②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配合吻合器应用,微创,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再出血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 47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再出血治疗。结果 急诊手术后 44例达到了满意止血 ,术后 6天再出血死亡 1例 ,术后 15天内再次出血死亡 2例。 5年随访 2 8例 ,生存 15例 ,相继死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再次出血 6例、复发 1例、肝功能衰竭 4例、肝癌 2例。结论 急诊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措施 ;手术主张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门脉高压症性胃病是远期再出血的主要原因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邓勇 《吉林医学》2010,31(15):2165-2166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治的52例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2例门脉高压患者,全部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8例疗效满意,4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脾切除加离断术既解决了脾亢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出血问题,并维持了入肝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且操作较简单,易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疗效,评价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2005~2011年收治的因不同肝脏疾病行动脉内介入术(t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的患者378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行脾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和Child分级,统计并计算出血率。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Child分级明显较差,出血率明显增加,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明显下降,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