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微循环改变及与血小板聚集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改变及与血小板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XDM300-B型彩色甲襞微循环仪和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对94例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微循环的观察及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1)高血压组的微循环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高血压Ⅰ期时仅有一项粒缓流的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Ⅱ、Ⅲ期高血压分别与对照组及与Ⅰ期高血压比较,各项主要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但Ⅱ期与Ⅲ期之间比较仅粒缓流存在显著差别,其他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3)高血压的微循环中度及重度异常组的血小板聚集性1min、5min及最大聚集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差异,中度及重度异常组之间相比较,5min及最大聚集率均呈显著差异,分别为66.45±11.28(P<0.05),76.52±16.31(P<0.01),二者正相关。(4)微循环异常总积分值越高,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也越高(r=0.424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微循环障碍程度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性呈正相关关系,两种检查结合可作为临床抗凝、降低血粘度治疗的重要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含量,同时检测其血小板粘附率和最大聚集率。结果 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和血小板粘附率、聚庥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患者GMP-140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斑块的形态学分为三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同时采集受试者冠状静脉窦(CS)及升主动脉(AO)血作血浆及血清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的测定。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Ⅱ型斑块(表面不规则)的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高于Ⅰ型斑块(表面光滑)、Ⅲ型斑块(长段不规则)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Ⅱ型斑块者血清TXB2CS/A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及血清6-keto-PGF1α四组间差别无显著性。结果说明,Ⅱ型斑块的患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明显激活,TXA2大量释放。从而从临床生化的角度提示,Ⅱ型斑块常代表局部斑块破裂及(或)局部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6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者32例,合并冠心病者28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OXLDL,并同时测定其他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中OXL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男女之间差别无显著性。Ⅰ,Ⅱ,Ⅲ期患者血浆中OXLDL亦明显升高,且各期之间相差无显著性。单纯者和合并冠心病者OXLDL均明显升高,但后者更高。无论LDL-C是否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浆OXLDL均升高,但LDL-C升高者OXLDL更高。OXLDL升高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百分率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血浆OXLDL与TC、LDL-C、ApoB100呈正相关(r=0.25,0.22,0.26,P<0.05,<0.05,<0.025),与HDL-C呈负相关(r=-0.22,P<0.05),与血压、年龄、病程无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中OXLDL明显升高,OXLDL升高可能参与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治疗时除给予降压治疗之外,应加强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变化,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51例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和GMP-140的表达水平,并对GPⅡb-Ⅲa明显降低的SLE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 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例GPⅡb-Ⅲa明显降低的SLE患者存在血小板聚集不良或异常。结论 SLE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GPⅡb-Ⅲa特异性抗体,导致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可能与出血有关。SLE患者体内部分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表达水平增加,这些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又参与炎症反应,加重原发病。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对Ⅰ、Ⅱ、Ⅲ级高血压病患者各20例测定von Willebrand Factor(vWF)、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级高血压患者vWF、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有显著增高(P<0.05);Ⅱ级和Ⅲ级高血压患者vWF、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有非常显著性增高(P<0.01);Ⅱ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Ⅲ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有非常显著增高(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的激活、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纤溶方面的变化,可能是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血压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例高血压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血浆免疫活性精氨酸加压素(ir-AVP)含量。结果,发现同血压组血浆ir-AV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10年者的ir-AVP高于〈10年者(P〈0.01)。Ⅲ期设备是的血浆ir-AVP焦点量明显主于Ⅰ、Ⅱ期者(P〈0.01),患者组血浆ir-AVP与血压水平,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  相似文献   

8.
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CDw41单克隆抗体体外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方法,间接判断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的密度。共测定51例,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15例,正常对照16例。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富血小板血浆加入抗CDw41单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血小板聚集百分抑制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本实验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70例糖尿病(DM)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指标(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血浆6-酮-PGF1α),并一3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DM有血管病变者(DMI组),的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血管病变者(DMⅡ组,P〈0.05);血浆6-酮-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DM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且此变化在血管病变发生前即已出现,血管病变发生后更为明显,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抗人活化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放射免疫法测定17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并将其与心肌酶、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作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小板GMP-140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MB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均呈正相关(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分子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分子数与心肌梗死和缺血面积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血小板活化的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缺血时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孙刚  王峰 《高血压杂志》1997,5(3):215-2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病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h血压并分析正常人组(52例)、高血压Ⅰ期(48例)、Ⅱ期(85例)、Ⅲ期(32例)患者白昼与夜间的血压变化。结果I~Ⅲ期患者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率分别为18%,15%;8%,7%;1%,2%;昼夜节律紊乱Ⅰ期6%,Ⅱ期36%,Ⅲ期84%。Ⅰ期夜间SBP下降率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以做为临床上高血压程度及靶器官受损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单剂量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和高血压进程的关系以及口服单剂量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测定102例不同分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其中52例Ⅰ~Ⅱ期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口服卡托普利25mg,测定给药前和给药1h后血压(BP)、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血小板内Ca2+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静息血小板内Ca2+和高血压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静息血小板内Ca2+随高血压分期的增高而升高;口服单剂量卡托普利1h后BP、血浆AngⅡ水平和血小板内Ca2+明显降低,而血浆PRA则明显升高。血浆AngⅡ和血小板内Ca2+下降值之间(r=0.37,P<0.01)及二者与平均压下降值之间均有弱的相关性(r=0.38,r=0.36,P<0.01)。血浆AngⅡ和静息血小板内Ca2+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并和高血压进程相关。口服单剂量卡托普利可导致血小板内Ca2+下降。  相似文献   

13.
老年动态血压负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动态血压负荷的特点,以及与高血压分期和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16例),高血压Ⅰ期组(25例)、Ⅱ期组(34例)、Ⅲ期组(27例)患者24小时血压负荷值。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采用两两比较的t检验。结果高血压Ⅰ期组与正常组比较,24小时及昼夜血压负荷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高血压Ⅱ期组与Ⅰ期组比较,24小时血压负荷明显增加(P<0.001),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Ⅲ期组与Ⅱ期组比较,24小时收缩压负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昼夜节律消失,血压负荷集中分布在次高血压段。结论血压负荷可反映异常血压出现的时间、频率和血压段,反映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和靶器官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期功能改变的探讨郝美娟,陈(南京市胸外科医院210029)本文应用阻抗微分图及XJY-3型超声心动图对210例(Ⅰ期42例、Ⅱ期91例、Ⅲ期77例)原发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心室舒张顺应性测定,同时观察与顺应性有关的第4心音,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A)昼夜节律改变及依那普利对其干预影响。方法 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心功率谱(HRPS)指标及昼夜节律分析,以及三维立体HRPS图制作。结果 (1),Ⅰ-Ⅱ期高血压组TP,VLF,LF,HF和深夜3-4A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F/HF比值在各时段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2)治疗后对白昼HRPS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而深夜3-4Am时段TP,VLF,LF,HF分别下降25.2%(P<0.05),27.1%(P<0.05),16.8%(P>0.05),25.0%(P<0.05);(3),正常人,高血压Ⅰ-Ⅱ期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有各自特征性三维立体HRPS图表示。结论(1),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夜间心脏交感和迷走神经活性均明显增强,该发现提示早期高血压自主神经活性有代偿性增强的病生改变。(2),依那普利4周治疗能改善高NA血压病人夜间增强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峰值;(3)心功率谱分析的确具有研究,应用临床,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实用价值,三维立体图特征明显,可望成为新型影像技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高血压病(IIT)Ⅰ~Ⅲ期患者60例,利用非侵入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HT-Ⅰ期即可检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HT-Ⅱ期出现左室肥厚,HT-Ⅲ期则出现左室扩大,收缩功能不全。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防止和消退左室肥厚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放免法测定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血浆TXB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及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TXB2升高尤为显著,提示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激活,血小板活化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动态血压负荷在老年高血压病分期中的价值,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老年正常血压16例和高血压Ⅰ期25例、Ⅱ期34例、Ⅲ期27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结果发现,高血压各组血压负荷依次递增。Ⅰ期组与正常组比较,24小时及昼夜血压负荷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Ⅱ期组与Ⅰ期组比较,夜间血压负荷明显增加(P<0.001);Ⅲ期组与Ⅱ期组比较,24小时收缩压负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压负荷值主要分布在异常血压次高段。血压负荷反映异常血压出现的时间、频率和血压段,在老年高血压病分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卒中病人颈动脉及前臂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0例高血压并脑血管意外(HT-S)病人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及肱动脉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并有Ⅰ期高血压(29例),Ⅱ期高血压(38例),正常人(37例)等3组作对照。研究证明HT-S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2.5%,无1例管腔狭窄>50%。颈、肱动脉内径明显较其他3组大;颈动脉僵硬度明显较正常人与Ⅰ期高血压病人高,与Ⅱ期高血压病人无区别。Doppler检测HT-S组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GMP-140、TXB2明显升高,6-酮-PGF1α降低。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且血小板功能的发迹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