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60例用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d。结果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01),LVH逆转率72%。LVH组QTc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69.1±17.3比40.6±11.6mS,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69.1(17.3比43.9(12.6ms,P<0.001),而无LVH组治疗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c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38.2±10.4比60.0±16.1ms,P<0.001)。LVMI与QTcd之间呈正相关(r=0.678,P<0.001)。结论高血压LVH时QTcd增大,苯那普利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的同时QTc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57例,其中合并左心室肥厚(LVH)者(EH+LVH组)30例,无合并左心室肥厚者(EH-LVH组)27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24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心室重量,同时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EH+LVH组患者用依那普利治疗6个月。结果:①EH+LVH组患者QTd与QTcd明显大于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而EH-LV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QTd和QTcd与左心室重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及r=0.61,P<0.05);③治疗6个月后,QTd和QTcd、左心室重量均降低,且QTd缩小程度(ΔQTd)、QTcd缩小程度(ΔQTcd)与左心室重量减轻程度(ΔLVM)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大的主要原因;QTd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程度的评估指标;依那普利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小QTd。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无器质性心脏病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于DCG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ECG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QTD,QTcd(校正的QTD)根据24小时ECG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无室早组,室早〈100次,室早≥100次组,成对室早组及无成对室早组,比较各组病人之QTD,QTcD。结果 无室早组,室早〈100次,室早≥100次组,成室早组及无成对室早组之QTD分别为2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心室晚电位关系任斌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功能室(210024)表12组LVMI、LVDD、LVEF、SDNN、PNN50、QTd比较(x±s)对照组(n=30)LVH组(n=45)LVMI81.80±16....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非左室肥厚(NLVH)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高血压患者行QTcd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LVH组QTcd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NLVH组(P〈0.01),并发现LVH组有QTcd〉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LVH而QTcd〈60ms者(0.05≥P〉0.01)。结论 高血压LVH组QT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及心衰(HF)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QTd及QTcd,其中心原性猝死(CSD)9例,FVA23例,非FVA61例。有HF47例,无HF37例。结果CSD组QTd、QTcd显著大于FVA及非FVA组(P<0.05;P<0.01),FVA组QTd、QTcd大于非FVA组(P<0.01),HF组QTd、QTcd显著长于无HF组(P<0.01)。本文QTd和QTcd呈显著正相关(r=0.9720,P<0.01)。结论作者认为QTd和(或)QTcd可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FVA和(或)HF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改善冠脉狭窄患者的QT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对心肌复极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连续测量了89 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PTCA 术前术后体表心电图的QT间期与QT离散度,并与47 例无狭窄对照组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较无狭窄组QT间期明显延长,QT离散度(QTD) 明显增加[QTmax:(445±50)vs(390±34) ;QTcmax :(482±45) vs (436±39) ;QTD:(75±34) vs (27 ±16); QTcD:(79 ±37)vs (31 ±18)ms;P<0-01] ;PTCA使QT间期缩短,QTD 缩小[QTcmax:术前(445 ±50) vs 术后1 周(453±36) ;QTcD:术前(79 ±37) vs 术后24 h内(65±30)及术后1 周(59±29) ;QTD:术前(75±34) vs 术后24 h 内(59±28) 及术后1 周(55±29) ms,P< 0-05]。结论 心肌灌注增加能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体表心电图各导所示的QT间期变异称之为QT离散度(QTD),有作者将其作为心肌复极过程不均程度的非侵入性检测指标。有报道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变大。与心肌梗塞一样,冠心病人的QTD变大是猝死的标志之一。作者假设QTD变大可作为胸痛患者评价危险等...  相似文献   

9.
伴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人的QT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和45例正常人均进行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QT离散度(QTd)和改良法校正的QT离散度(QTlcd)。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n=42)的QTd和QTl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45)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63)。高血压病人的QTd和QTlcd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467,P<0.001;r=0.469,P<0.001)。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增加且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 (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1项评价心肌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1] 。QTd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 ,QTd增大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LVH)可引起QTd显著增加。本文观察福新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QTd及QTcd的变化 ,以探讨福新普利对LVH、QT离散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 ,男 64例 ,女 3 2例 ,年龄 61~ 81岁 ,均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中伴LVH者 5 8例 ,男 40例 ,女 …  相似文献   

11.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早期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对早期高血压心室肥厚和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含量在治疗前后被监测。左心室肌重及心舒张功能用彩色多普勒心动仪测定。结果经治疗3到4个月,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含量降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LVM)缩小。心房收缩峰速(A)和快速充盈峰速(E)之比降低。心室舒张平均速和峰速值增加。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如SV,EF和FS无变化。结论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压、心室质量及左心舒张功能指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山东籍汉族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左室肥厚与重构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分别测定山东籍汉族人中6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78例健康人的ACE基因型,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引导的M型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病组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经纠正其它因素影响后,高血压病组DD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均高于II型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ACE基因型与左室重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均独立相关(总R2分别为0.36和0.49)。ACE基因型分别可解释左室重量指数和室壁相对厚度总变异的3.76%和2%。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山东籍汉族人高血压病发生无关联,但却是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损害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肾素活性,醛固酮及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血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张幼祥 《高血压杂志》1999,7(2):108-110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水平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联性。方法24入选的高血压病人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放射免疫法测定PRA和血浆醛固酮;动态血压监测24时血压,统计分析其间的关联性。结果左室重量指数和醛固酮水平有紧密相关,而肾素活性相关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单项回归分析醛固酮的数学方程为左室指数等于47.62+0.58醛固酮。多项回归分析入选醛固酮和PRA,其公式为42.57+0.56醛固酮+8.05肾素活性。结论肾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在高血压左室肥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和平板运动检查,评价了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和运动血压的影响。36例按WHO标准确诊为老年高血压者,排除继发性病因,停用降压药2周后给予氨氯地平5mg~7.5mg/d,治疗四月。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氨氯地平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左室重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亦明显减少;治疗后运动高峰时收缩压、运动停止后3分钟收缩压亦明显降低。结论氨氯地平能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逆转心室肥厚,并明显降低患者运动时收缩压,但对运动时舒张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检测151例原发高血压患者ACE基因型,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DLVd)、左室收缩末径(SLVd)、心脏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计算左室重量(LVM)。结果各基因型组中DD型的DLVd、SLVd、IVS、LVPW、LVM分别为49.9±5.6mm、30.5±6.5mm、11.2±1.6mm、11.7±1.5mm、259.5±62.1g,ID型组的DLVd、SLVd、IVS、LVPW、LVM分别为48.9±5.3mm、31.5±5.2mm、11.4±1.7mm、11.9±1.6mm、261.3±70.3g,I型组的DLVd、SLVd、IVS、LVPW、LVM分别为48.9±5.5mm、31.8±6.5mm、11.1±1.9mm、11.5±1.8mm、250.8±82.5g,各基因型组间DLVd、SLVd、IVS、LVPW、LVM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人ACE基因型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无关。  相似文献   

16.
邓珏琳 《高血压杂志》1999,7(2):138-140
目的左室肥厚(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清ACE水平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探讨LVH的影响因素。方法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有无LVH,同时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清ACE水平用人工合成的马尿酰甘氨酰甘氨酸作为底物,比色法测定。结果(1)ABPM显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左室正常两组仅夜间收缩压及夜间平均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余ABPM指标差异无显著性;(2)血清ACE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间关系不十分密切,仅夜间收缩压及夜间平均动脉压与之有关,血清ACE水平与LVH无明显关系,可能是血清ACE水平并不能反映组织ACE水平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SHR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拮抗剂在左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别接受TCV-116(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拮抗剂)、德那脯利(Delapril)及PD123319(血管紧张素Ⅱ-2受体拮抗剂)治疗3周,WKY大鼠分别接受TCV-116、Delapril治疗3周,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及左室重量与体重比(LVW/BW)。结果SHR实验组:口服TCV-116和Delapril分别使收缩压下降18.5%和19.0%,使LVW/BW下降7.6%和8.3%;皮下注射PD123319对收缩压及LVW/BW均无影响。WKY实验组:口服TCV-116和Delapril分别使收缩压下降11.8%和11.1%,对LVW/BW无影响。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TCV-116能逆转SHR左室肥厚;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拮抗剂PD123319对SHR左室肥厚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苯那普利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修复性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清  张维忠 《高血压杂志》1998,6(3):213-2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T)大鼠心肌修复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2K1C-RHT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术后12周高血压组和相对应的正常组;术后20周高血压组、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从术后12周起连服8周苯那普利(15mg·kg-1·day-1,饮水口服)。在各时间末测量收缩压(SBP);左室重(LV)和左室与体重比值(LV/BW);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形态、测量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羟脯氨酸法测定心肌胶原浓度(Col);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Ⅰ、Ⅲ型胶原比值(Ⅰ/Ⅲ)。结果给药组SBP、LV和LV/BW降至对照水平;心肌组织内仍有疤痕灶,但明显缩小;CVF、PV-CA和Col比同周高血压组低(P<0.05),但仍高于同周对照组(P<0.05);Ⅰ/Ⅲ降至正常。结论提示逆转心肌修复性纤维化较左室心肌肥厚困难;苯那普利可逆转部分沉积的胶原,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 生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增高的初期。增高期和稳定期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参数的改变,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动态演化规律。方法 应用生化测定、病一检查结合计算机分析等方法,检测SHR及其照WKY在6周、14周和24周的收缩压、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及横径、民胶原只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及心肌组织内羟脯氨酸浓度。结果SHR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  相似文献   

2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舒张期高血压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左室肥厚高于舒张期高血压组。结论左室肥厚可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收缩压增高较舒张压增高更易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