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和应变率成像(Xstrain)以及射频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应变与弹性相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全部应用Xstrain和QAS技术对颈总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总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顺应性系数(CC)、僵硬度系数(β),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最大圆周应变及应变率均与顺应性系数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僵硬度系数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应变与弹性存在明显相关,最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可作为反映动脉机械运动特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颈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应变率(CSr)和硬度参数(β),探讨其评价颈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30例患者(SLE组)和32名正常人(对照组),在颈总动脉二维短轴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CS和CSr,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二维应变成像计算动脉硬度参数(β1和β2),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SLE组颈动脉CS和CSr均小于对照组, β1和β2则明显增大 (P<0.05),且β2和β1显著相关(r=0.61,P<0. 01). 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是早期评价SLE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管硬度检测(QAS)技术及应变和应变率成像(X-strain)技术定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颈动脉弹性。方法 根据病史将77例SLE患者分为SLE 1组(病史<5年,46例)和SLE 2组(病史≥5年,31例),另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QAS技术和X-strain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比较各组间常规超声参数、QAS技术和X-strain技术参数差异,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 1组与对照组内-中膜厚度(IMT)、弹性系数α、弹性系数β、脉搏波速度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 2组上述参数与对照组和SLE 1组相比明显增高(P均<0.05);3组间最大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病程延长逐渐减低;颈动脉IMT与QAS参数、X-strain参数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应用QAS和X-strain技术能早期检测SLE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对预防和干预SLE患者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评估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结构与弹性相关参数。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共140例,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72例和高血压组68例,同时期另选74例同年龄水平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动脉分析技术定量获取颈动脉结构参数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参数硬度指数β、动脉顺应性、弹性模量、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纵向应变、纵向应变率、周向应变及周向应变率等,比较上述参数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与高血压组最大内径、最小内径、IMT、硬度指数β、弹性模量、PWVβ均增大,顺应性、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周向应变、周向应变率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组相比较,脑卒中组最小直径、最大直径、IMT、硬度指数β、PWVβ均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参数最大内径、最小内径、IMT更大,功能参数硬度指数β及PWVβ更大,动脉分析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受损情况,为临床完善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分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应变率(CSr)和硬度参数(β),探讨其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3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在颈总动脉二维短轴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CS和CSr.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二维应变成像计算动脉硬度参数(β1和β2),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颈总动脉CS和CSr均小于对照组,β1和β2 则明显增大 (P<0.05) .β1和β2均与PP显著相关(r=0.49和r=0.64,P<0.001).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超声结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脑梗塞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脑梗塞患者16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高频线阵探头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量颈总动脉,获取颈总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收缩期血管内径(Ds)及舒张期血管内径(Dd)等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性别、年龄及心率的关系.结果 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弹性相比较,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AI及PWV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性别差异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无影响.脑梗塞患者的β、Ep、AC、AI、PWVβ、Ds、Dd与年龄呈正相关;脑梗塞患者心率与AC、AI、Ds、Dd呈正相关;心率与β、Ep、PWVβ呈负相关.结论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准确定量评价脑梗塞患者颈总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弹性参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健康对照组各30例,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肱动脉袖带加压检测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p、β、PWVβ均较对照组增高,AC、FMD减低(P〈0.01);所有受试者、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的FMD分别与Ep、β、PWVβ呈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与AI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弹性各参数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呈高度相关,提示回声跟踪技术能早期、定量反映冠心病患者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早期无创性评价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动脉硬度(QAS)测量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组(A组)75例,有斑块组(B组)64例,正常对照组(C组)106例,应用QAS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 (1)A组与B组的血管僵硬度系数α、β、脉搏波速度(PWV)均较C组高,顺应性系数(CC)均较C组降低;B组的α、β、PWV较A组高,CC较A组低;(2)各弹性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α、β、PWV、CC之间相关性明显.(3)研究指标中β、血管直径(d)、内中膜厚度(IMT)、CC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应用QAS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弹性功能的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弹性及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6例(研究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组均行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检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定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同时测量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分析MMP-9、ox-LDL、IL-6、hs-CRP水平与颈动脉弹性及肱动脉舒张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Ep、β、AI、PEVβ水平明显更高,AC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中,与舒张功能未受损患者相比,受损患者的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更高(P0.05)。MMP-9、ox-LDL、IL-6、hs-CRP与β、PWVβ、舒张功能受损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Ep、AC、AI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均与颈动脉弹性、肱动脉舒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及血管硬度定量分析(QAS)技术评价中青年高血脂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弹性改变及血脂与血管弹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获取70例高血脂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和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参数: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僵硬度(β)、顺应性系数(CC),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脂组颈总动脉IMT、PWW、β高于对照组,C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WV及β数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2、0.8401及0.9492(P<0.001);CC与总胆同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91(P<0.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能够自动、实时、准确检测高血脂患者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可为临床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提供较为准确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中膜厚度(QIMT)及动脉僵硬度(QAS)测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按有无斑块形成分为高血压无斑块组(63例)及高血压斑块组(74例),并与87例正常人相对照.应用QIMT软件描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QAS软件测量颈动脉内径(d)、扩张度(e)、弹性系数(α)、弹性系数(β)、僵硬度系数(CC)、脉搏波传播速度(PWV)及压力局部收缩压(LOCPsys)等,分析三组上述指标的差别、与血压的关系及弹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颈动脉壁病变的加重,高血压组颈动脉IMT、d、α、β、PWV、LOCPsys逐渐升高,CC逐渐降低;两侧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α、β、PWV OR值较大,β OR值最大.IMT、e、α、β、PWV、LOCPsys同收缩压和脉压呈正相关,CC与之呈负相关;颈动脉弹性指标间相关性很大.结论 随高血压颈动脉壁病变的加重,颈动脉IMT逐渐增厚,弹性减低;应用QIMT和QAS技术能准确评价颈动脉弹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quantivtative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 and quantitative arterial stiffness (QAS) technique on evaluating the elasticity of carotid artery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eve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with or without atherosclerotic plaques:hypertensive group without plaque (63 cases) and hypertensive group with plaque (74 cases),and 87 healthy aged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was tracted with QIMT software.The internal diameter (d),expansion (e),elastic coefficient α and β,compliance coefficient (CC),pulse wave velocity (PWV) and local systolic pressure (LOCPsys) were measured with QAS software.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rameters among the groups,and the relation with pressur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astic indexs were analyzed.Results IMT,d,α,β,PWV and LOCPsys in hypertensive group increased,and CC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lesion development of carotid aterial wall.There was difference in elastic index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arotid.The OR of α,β,PWV was comparatively large and the OR of β was the largest.There was positive relevance between the indexs of IMT,e,α,β,PWV,LOCPsys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and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 elastic indexs was large.Conclusions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increased gradually,and the elasticity decreased with the lesion development of carotid aterial wall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It can evaluate the arterial elasticity accurately and quantitavely using the QIMT and QA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影响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功能的相关因素及各项弹性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184例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及E组(60岁以上),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超声射频信号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获取双侧颈动脉IMT、顺应性指标(膨胀系数DC、顺应系数CC)及僵硬度指标(α系数、β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析各组间及两性间各项参数的差异及其关系。结果左、右侧颈总动脉IMT、DC、CC、α系数、β系数及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受检者IMT、DC、α系数、β系数及PWV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CC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颈总动脉IMT、α系数、β系数及PWV与年龄呈正相关,而DC和CC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应用射频超声技术能准确检测颈总动脉IMT和血管弹性,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定量评估血管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构型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多导睡眠仪监测呼吸暂停指数(AHI)≥5次/h确诊为OSAS的患者92例,次日8:00行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0.42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46.7 g/m^2.7(女)或49.2 g/m^2.7(男),将患者按左心室构型分为正常构型组(NG)、向心性重构组(CR)、向心性肥厚组(CH)和离心性肥厚组(EH)。使用超声诊断仪记录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内径(D)、内径变化幅度(Dis)、扩张性(DC)、顺应性(C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僵硬度指标α、β,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OSAS患者左心室构型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颈动脉结构与功能参数:与NG组相比,CR组α、PWV增高(q=2.90、2.93,P均〈0.05),EH组IMT、PWV、α、β、D增高(q=3.51、3.53、3.50、3.51、3.55,P均〈0.05),CH组IMT、PWV、α、β、D、CC增高(q=3.87、3.90、3.89、3.91、3.90、3.94,P均〈0.05);与CR组相比,EH组IMT、PWV、β、D增高(q=2.92、2.90、2.93、2.92,P均〈0.05),CH组IMT、PWV、β、D、Dis增高(q=3.54、3.53、3.50、3.53、3.51,P均〈0.05);与EH组相比,CH组IMT增高(q=2.94,P〈0.05)。(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IMT、PWV呈明显正相关(r=0.41、0.48,P均〈0.01)。结论不同左心室构型的OSAS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受损程度不一致;OSAS患者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构型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射频血管僵硬度分析技术(QAS )初步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超声检测系统性硬化患者17 例(SSc组)与健康成人34 例(对照组) 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抽取 10 例研究对象重复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行重复性检验.结果 SSc 组患者甘油三酯(TG)和 C-反应蛋白(hsCRP)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肌酐(Cr)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 组血管僵硬度参数增大指数(AI) 和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t-Altman分析法显示重复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差值与均值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结论 SSc 患者颈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QAS 可无创评价 SSc 患者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48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 mm为病例1组,IMT≥0.9 mm为病例2组.结果 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β、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糖化血红蛋白(GHb)、颈动脉IM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年龄、GHb、LDL和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年龄r=0.811,P=0.000;β与GHbr=0.764,P:0.000;β与LDLr=0.732,P=0.000;β与颈动脉IMT r=0.729,P=0.000.结论 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β与颈动脉IMT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非冠心病者(非冠心病组)颈动脉,检测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血管弹性功能指标,以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又分为单支、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上述检测参数与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β、Ep、AI、PWVβ及IMT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AC则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并且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减低,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功能有助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血管的改变,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QIMT、QAS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获取以下参数: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参数(β)、2h血糖值(2h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并分析NC组与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亚组DC低于NC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T和T2DM亚组β和IMT、2hPG、LDL与GHb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可反映动脉血管的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对诊断IGT及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