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结果 2组患者排便情况、便秘相关反应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周云彩孙华  董玉彩 《现代护理》2006,12(22):2083-208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结果2组患者排便情况、便秘相关反应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减少SAH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认知干预、记忆干预、语言训练、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社区与家庭干预及自我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测评。结果: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干预后3个月肢体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排便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排便问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以护理程序为指导 ,通过评估影响患者排便的因素 ,制定护理目标、护理计划 ,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 ,如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行按摩通便法、温水泡足疗法、指导正确的排便方法等 ,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有效地防止了便秘的发生 ,且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个医院神经中心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头痛次数和疼痛分级程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1天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平均头痛次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细节化护理干预后平均头痛次数(8.92±3.15)次、疼痛程度(2.91±0.9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26±6.03)次、(5.97±1.23)分(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细节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玲  韩利  陈黛琪  李玲 《护理研究》2004,18(2):129-13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 ,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 ,进展快 ,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 ,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 ,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 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3例病人 ,男 2 8例 ,女 3 5例 ,年龄 16岁~ 65岁 ,平均年龄 43岁。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 ,并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 ,以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1]为诊断依据。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 5 6例 ,呕吐 42例 ,意…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鲜继淑  苏红 《护理学报》2002,9(1):30-31
回顾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CT表现以及出血在颅内的分布情况,总结出其并发症的发生与CT显示的积血阳性及分布区域不同有关。临床上根据其急性期CT表现预测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见性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巧梅  彭雁 《护理学报》2010,17(20):52-54
总结62例患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经验。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鼾声呼吸、呼吸减慢、心率下降提示再出血的可能,避免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以预防再出血是主要护理措施;出现头痛、昏迷—清醒—再昏迷的动态意识变化是脑血管痉挛的突出特点,遵医嘱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缓解症状。护士动态观察血糖变化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组33例好转出院,22例有神经症状后遗症,6例死亡,1例呈植物状态。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45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特点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急性期病人病房安置、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以及恢复期活动休息、心理护理等。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期和再发高峰期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能有效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并发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最终治疗组3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脑积水发生率3.13%,与对照组的1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骤,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经积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已有资料表明,SAH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8%,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骤,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经积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已有资料表明, SAH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8%[1],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2].因此,预防再出血是SAH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2005年1~10月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对51例SAH的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与2004年3~12月43例同类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原因、评估方法及头痛干预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认知干预、环境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为积极有效地做好疼痛的管理和控制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进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 ,常常由脑动脉瘤破裂而引起。其常见并发症有 :再出血、颅内压升高、动脉血管痉挛、脑积水、脑缺血/梗塞、脑水肿、颅内神经麻痹、癫痫、心律失常、低钠血症、血液粘滞度增加及肺水肿。这些并发症均能导致死亡 ,需要对症治疗。再出血 如果病人初次出血后幸存下来 ,引起随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再出血。再出血的高发期是在首次出血后 4 8h内 ,而且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在随后的 2 w内仍然很高。因此 ,早期诊断、转入 ICU、脑血管造影和迅速的治疗 ,加上适宜的护理是减少再出血危险的关键。动脉血管痉挛  SAH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