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怀远县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怀远县恙虫病流行情况,有效预防与控制恙虫病的扩散与蔓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所有恙虫病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调查,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报告病例85例,实验室确诊1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1岁,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占57.65%,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25:1,病例均发生在10月份,主要在中下旬,占96.47%,涡河以北多于涡河以南,临床上以发热、皮疹和特征性溃疡或焦痂为特点。结论怀远县在淮河以北地区首次发现恙虫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1991~1993年,作者在甘肃省祁连山北麓铧尖地区和岷山北麓迭部地区作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1132份.检出阳性187份,阳性率16.52%,其中牦牛99份,检出阳性70份,阳性率70.70%;羊344份,检出阳性39份.阳性率为11.34%;高山草兔28份,检出阳性4份,阳性率为14.29%;喜玛拉雅旱獭4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为21.95%;牧民及林业工人血清630份.检出阳性65份.阳性率为10.48%。  相似文献   

3.
南澎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南澎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疫源地情况。方法 本文利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驻岛部队官兵和临时居住岛上的渔民等人群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IgG(抗—Rt.IgG)以及啮齿类动物和鸟畜类动物血清抗RtIgG。结果 岛上人群血清抗RtIgG阳性率为8.5%;鼠血清阳性率为64.8%;鸟畜类血清未检出阳性。被检出的抗恙虫病抗体血清型别有Karp型、Ka-to型和Gilliam型三型,以Karp型为主。生态调查表明,岛上啮齿动物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其次是黄胸鼠、白腹鼠、社鼠和臭鼩鼱。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为63.3%。结论 南澎列岛驻岛人群和鼠类存在较高的恙虫病自然感染情况,褐家鼠为主要贮存宿主,在该地恙虫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莒县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于1987年发现恙虫病,1989年共发生99例,为了解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对1989年全县恙虫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 流行特征1.1 流行强度 1989年发生99例恙虫病,年发病率9.74/10万,无死亡。平原发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河南地区人群有否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感染及感染程度,我们于1990~1993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了本省不同地理环境的居民血清1963份,作了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G)检测,检出抗体阳性124人,人群感染率为6.32%,(新安县、罗山县、淮滨县分别为13.83%、5.80%、3.96%);不同年龄组、职业、性别人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确诊莱姆病40例,表明河南山区、平原地区人群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莱姆病在陕西省人群中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三个调查地区人群中均有莱姆病的自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33%(6/113)、8.88%(3/36)和7.51%(4/45);职业分布是以林业工人居首位(阳性率10.6%),山区农民次之(阳性率6.57%),林业机关干部居第三位(阳性率4.0%),林场家属和山区教师本次未检出阳性结果;年龄与性别分布是以青壮年男性人群自然感染率较高。结论:证实陕西省部分林区和山区人群中有莱姆病存在及其自然感染,为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 (Lymedisease) 1 977年首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是以蜱类为传播媒介 ,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范围已扩大到世界五大洲 ,在我国业已证实有 1 8个省存在自然疫源地 ,至少 2 3个省区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1 ] 。我省自 1 993年进行了一次调查外 ,再未进行过此类工作 ,为此 ,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对同德县人群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同德县河北、秀麻、谷芒、唐干四个乡随机抽取 2 93人 ,询问感染史 ,统一填写调查表。2 检测方法 ①无菌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甘肃省迭部林区人群莱姆病、野兔热、恙虫病、Q热等4种病的自然感染、分布特征和复合感染状况。方法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采集迭部林区人群703份血清样本,检测出莱姆病、野兔热、恙虫病、Q热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3%、4.41%、1.42%和2.42%,4种病的复合感染率0.85%,其中莱姆病与野兔热复合感染率0.14%,莱姆病与恙虫病复合感染率0.14%,莱姆病与Q热复合感染率0.43%,莱姆病、野兔热与Q热三病复合感染率0.14%。结论甘肃省迭部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野兔热、恙虫病和Q热的复合感染,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疫区人群自然感染强度,我们于1999年至2001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调查了四个林业局,五个林场及牙克石市。结果:血清抗体效价≥1:128为阳性,经检测1078份血清,阳性120份,感染率为11.13%,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别。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人感染均有显著性差别。林区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学生、林业工人是高危人群,感染率为24.00%、13.27%。本次调查给莱母的进一步研究与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珠海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并分离恙虫病东方体,从而为积极有效地预防做准备。方法对本地区恙虫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小白鼠腹腔接种法分离恙虫病东方体。结果珠海市恙虫病全年以散发为主,属夏秋型;男女病例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各个年龄组均有病例分布,以41-70岁年龄段分布最多;患者职业以农民分布病例数最多。恙虫病东方体分离镜检可见:紫红色圆形、椭圆形、短杆状的恙虫病东方体颗粒。结论珠海恙虫病属夏秋型,且不同的年龄、职业的恙虫病患者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32例恙虫病患者肾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恙虫病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从收治的128例恙虫病中选取有肾损害的3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除具有恙虫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外,均有浮肿、尿少、尿蛋白、尿中红细胞,血压升高,UN及Cr升高等肾损害表现,发生率为40%,使用特效抗菌药物及保肾治疗后,疗效满意。结论:加强对恙虫病肾损害的认识,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恙螨与恙虫病传播流行关系的研究新进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大量相关媒介恙螨与恙虫病传播关系研究的最新的文献资料。结果恙螨对恙虫病传播具有关键作用,其种类分布、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和恙虫病的流行密切相关。结论恙螨是恙虫病的唯一传播媒介,控制媒介恙螨是防治恙虫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莱姆病的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本文主要讨论莱姆病对神经系统中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颅神经、脊神经及自主神经的周围部分。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荧光方法(IFA)对湖北省东北部地区的英山县进行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8.8%(24/272),其中林区居民及非林区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2.8%(22/172)及2.0%(2/10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共采集蜱484只,其中微小牛蜱308只,豪猪血蜱136只,二棘血蜱40只。经检测,不同蜱种带菌率为0~15%。本调查证实湖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莱姆病,人群感染菜姆病与环境性蜱暴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89年4~7月间,我们对黑龙江苇河林区莱姆病的媒介蜱作了调查。全沟硬蜱为当地优势蜱种,也是发现的唯一莱姆病媒介,4月初开始活动,5月中旬达活动高峰,7月底近乎绝迹。其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29.1%,但5月以后的感染率明显高于4月份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云南省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感染患者人群特征,为TB/HIV双重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结核病专报系统中收集和整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云南省全球基金项目7县区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信息,分析人群特征.结果在540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男女比例约为4: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0~55岁之间(约占92.22%);62.96%为农民或无业,13.7%的患者为羁押人员;85.74%的患者是从HIV/AIDS患者中进行结核病筛查时发现;主要通过转诊推荐(50.56%)和因症就诊(30.93%)方式到达结防机构;痰涂片以阴性为主(85.56%),初治患者(56.11%)居多,总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9 d,对患者的治疗管理过程中,以全程督导为主(83.52%).结论及早从HIV/AIDS人群中发现结核病患者并给予规范治疗是提升双感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重点关注农村地区中青年男性以及羁押人群,同时,需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盈江县202份发热病人血清进行莱姆病抗体测定,检出阳性24份,阳性率11.88%。调查结果显示盈江县人群存在莱姆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滇中地区治疗燥证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符合云南燥证的病案4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方剂396首,将方剂组成药物运用Excel表录入,然后导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寻找滇中地区治疗燥证的部分用药规律。结果滇中地区燥证的用药在种类上以调补气阴为主,多为性味甘寒、苦寒、辛散之品,多归肺、肝经,常用方药为二至丸、六味地黄丸、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等。用药常以条畅肝经郁结、补益肺脾之气、滋养肝肾之阴药物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是对中医“三因制宜”思想的拓展,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近年山东省沂源县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从山东省沂源县西部乡镇的农村人口中随机收集192份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抗体。结果 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抗体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6.77%(109/192)、79.69%(153/192)和69.79%(134/192)。结论 山东省沂源县西部农村人口中恙虫病东方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2005年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查螺、灭螺和查病、治病等资料,并与200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钉螺面积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12.78%和4.44%。实际灭螺面积仅占实有钉螺面积的比例较低。人群间接血凝阳性率显著下降,粪检阳性率明显上升。急性血吸虫病例下降21.05%。结论云南省2005年疫情上升势头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钉螺面积仍在扩大,人群感染率明显上升,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时有发生,疫情态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