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多种疾病可经此途径传播。自1981年Mccormick等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他们在操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  相似文献   

2.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74-275
通过对420名实习护生进行针刺伤无记名问卷调查,总结分析护生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认为加强职业防护岗前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强化操作训练,规范操作规程,健全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带教老师准入,加强带教老师培训等可以降低护生发生针刺伤的风险,从而维护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姜今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70-357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针刺伤发生、预防、处理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院实习的102名护理专业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情况、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及报告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自我防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102例实习护生中有100%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能够正确处理的护生仅为17.6%,88.2%的实习护生针刺伤后未报告或未及时报告,48.0%的实习护生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高危操作时未戴手套操作,87.3%的实习护生未接受过针刺伤防护教育。结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前要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实习医院应建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以减少针刺伤危害。  相似文献   

4.
239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川  张颉 《淮海医药》2013,31(5):392-39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12年进院,实习即将结束实习的专科护生进行针刺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9名实习护生中有194名在近8个月内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81%,共发生针刺伤287次。针头与其它医用垃圾混放,徒手分拣医用垃圾,双手回套针帽,手持针头时经常以锐利面对着他人等因素均为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带教老师开展过有关针刺伤的培训,用工具将针头取出后再分类处理医用垃圾为防止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结论制定规范的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减少针头裸露时间,加强医院及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加强实习护生技能培训及综合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恺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9):101-101
在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的现状,讨论临床带教对策。方法:对50名毕业于不同中专卫校的护生,发放自行设计的统一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对职业暴露及防护认识不足,发生职业暴露后缺乏有效正确的处理措施。结论:如何对护生加强“职业暴露及防护”教育,建立并执行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当前护生职业防护及护理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针刺伤在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严重的职业性伤害,本文旨在引起实习护生带教老师重视针刺伤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指导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通过职业接触而感染某种血液传播疾病,一直是威胁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的严重问题。据报道,在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0多万艾滋病病人中,6%是卫生工作者,其中护士占63%,其他医务人员占37%,说明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实习护生无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业务技术不熟练,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大超过护士,是护理人员中的高发人群。现将我们对护生职业暴露和防护应对策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带血的锐器也可能因为携带了血源性的疾病因子而成为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因缺乏个人防护而发生针刺伤。本文针对部分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原因及应对策略作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指在工作中由各种注射器、穿刺针等针具引起的皮肤损伤,护士作为医院环境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注射、输液等治疗工作,接触针具的机会较多,是发生针刺伤的最高危人群[1]。对于刚到医院实习的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等原因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更大。为了解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引起职业暴露的情况,对本院实习的88名护生的针刺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实习护生心理动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翠兰  沈雪美  林春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932-1932,F003
在实习过程中,护生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如何帮助她们克服各种心理问题,从而顺利渡过实习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多年的临床教学中,总结几点体会:1护生实习期的心理动态1.1实习初期:护生存在陌生、紧张、胆怯心理。护生初到医院各科室,接触到每张不熟悉的面孔,  相似文献   

12.
梅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63-26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伤害现状和防护情况,完善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减少其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对2008—2009年临床实习的182名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是锐器损伤,实习护生最易忽视的基本防护措施依次为洗手、戴手套和戴口罩。结论继续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和指导,并完善职业伤害的防护机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习惯,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防护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实习护士生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度在我院轮转的实习护生269例,对其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只有70%的实习生经常使用6步洗手法;大于56%的实习同学发生过针刺伤,4.6%的实习同学没有进行刺伤后的局部处理,25%的同学刺伤后无后续处理.结论:实习护生防护知识不足,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对策,旨在提高实习护生的防护知识,减少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专科实习护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干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8名实习本、专科护士进行测评,并与国内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实习本、专科护士SCL-90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六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5-P〈0.01),其他因子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专科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青年组常模,特别是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方面尤甚,应加强对她们进行心理辅导干预。  相似文献   

16.
ICU实习护生常见问题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CU为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抢救的场所,其专业性广,技术要求高。ICU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专科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各种常见急症的处理、救治方法。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整体护理。为适应新形势下ICU护理工作的需求,培养一支精干的护理队伍,在临床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而得知,实习护生对临床实习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对于陌生的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陷入了一种茫然、无助的状态;对于就业和未来的期望过高,为了适应心身医学的发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培养护生的角色意识、良好的沟通意识、忠于职业的奉献意识,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和对临床工作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ICU为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抢救的场所,其专业性广,技术要求高.ICU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专科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各种常见急症的处理、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供应室实习护生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任务与临床护理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实习时间短,护生在供应室的实习还未适应,就面临着结束.成为护生实习的难点科室,常常难以达到实习的目的.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600名供应室实习护生根据教学大纲的实习要求、供应室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带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广大实习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从人力资源的配备、学校教育、护理操作行为等方面综述了针刺伤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提出了护生的防护教育应从学校开始,并重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明确了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实习护士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