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太白楤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太白楤木处理后,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法、ELISA法检测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繁殖、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表达。结果:太白楤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太白楤木可明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太白楤木对大鼠HSC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五加科植物太白偬木Aralia taibaiensis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山区,野生资源较为丰富。该种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消渴、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症。其成分以三萜皂甙为主,近年发现其为高含量的齐墩果酸资源植物。平肝胶囊系以太白偬木为君药的中药制剂,本文就其定性及定量标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及种子质量,为肉苁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通过筛选法、浸泡法及种子发芽实验分别进行种子分级、种子饱满度测定及种子萌发率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均高于中国药典水平,但人工栽培肉苁蓉松果菊苷含量(2.31%)显著高于野生含量(1.14%),而人工栽培肉苁蓉毛蕊花糖苷含量(0.05%)显著低于野生含量(0.43%);野生肉苁蓉种子质量优于人工栽培肉苁蓉种子质量。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及种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应加强对野生肉苁蓉的引种工作,特别是对优良种质资源的引种、开发和保存,以有效保护肉苁蓉资源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调查是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与更新调查,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社会学角度分析就是可持续发展调查;包括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性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和执行。阐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3种方法,重点阐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中自然更新调查和人工更新调查方法,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监测性调查、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和执行,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提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技术规程的制订和样例。  相似文献   

5.
草果系南药之一,过去国内除依靠采收野生资源外,还需从国外进口。为了节省国家外汇,满足广大工农兵用药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已开展人工栽培的工作。据了解,目前各地人工栽培草果,主要采用挖掘野生草果进行分株繁殖。由于野生资源有限,而且运输困难,难以大量推广。于1970年—1972年,我们曾对草果进行了种子播种育苗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共分三批播种育苗:第一批:1970年12月中旬播种。种子来源是当年收购的商品药材。播种前先将果皮剥掉,用清水浸种17小时,后用粗砂(0.1公分左右)与种子置于竹箕充分搓擦,以擦掉假种皮为度。苗圃地选在  相似文献   

6.
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七叶一枝花的人工栽培技术.方法 以块茎切割无性繁殖为主,探索种子繁殖技术,在林下、遮荫网下遮荫人工栽培种植七叶一枝花,观察其栽培生长情况.结果 七叶一枝花经人工栽培5年左右可采收入药,经初步性状和有效成分分析,栽培品与野生品基本相同.结论 七叶一枝花的人工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生展枝白蓬草人工栽培试验,采取移栽野生幼苗和根基芽分生的无性繁殖的扩大种群有效方法。采取栽培技术措施,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也将会成为展枝白蓬草扩大种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南地区野生白头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合理采收野生白头翁药材以及开发利用白头翁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考察植物生长习性;高效液相包谱法测定野生白头翁中白头翁皂苷B4质量分数、2010年药典项下方法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浸物含量及其培养皿法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结果:描述了白头翁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及白头翁皂苷B4动态积累变化规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较低.结论:本实验为确定野生白头翁的适宜采收期以及保护开发利用野生白头翁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陵贝母野生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安徽省药品检验所鉴定确认为“湖北贝母”。由于野生贝母资源分散,产量不稳,供需矛盾较突出。为改变这种局面,安徽省铜陵县中药材公司于1961年开始了铜陵贝母野生改家种的试验工作。经20多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起瓣留芯”和种子繁殖方法。前者是以鳞茎为繁殖材料,经分瓣、切芽和贝母芯等处理,进行无性繁殖。该法既可提供药用商品,又可扩大种植面积、减少育苗环节、缩短成熟年限。种子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天祝、肃南、民乐等祁连山区,榆中兴隆山区,甘南、临夏山区等地野生羌活产地多次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广泛查阅文献,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羌活的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野生羌活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自然繁殖率极低,仅为0.52%。同时,通过在天祝、兰州等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人工驯化和栽培试验,初步提出了野生羌活的驯化栽培途径。并指出提高野生羌活的繁殖率应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太白檧木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太白Song木根皮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就测定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但不精确;薄层扫描法影响因素多,数据稳定性差;HPLC法针对单一成分测定,数据稳定,可信度高。结论: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差异很大,RP-HPLC法为太白Song木中齐墩果酸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秦巴山区马先蒿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秦巴山区马先蒿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通过资源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秦巴山区马先蒿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功效及资源状况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列表比较了秦巴山区马先蒿属11种药用植物的生态分布、功能及资源状况,并编制了其分种鉴别检索表。结论:秦巴山区美观马先蒿、藓生马先蒿非常丰富,扭盔马先蒿、返顾马先蒿、穗花马先蒿资源较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头顶一颗珠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又为名贵药材,其根茎无性繁殖比种子有性缩短生育期2年;从出苗到入药提早12个月;平均单株根芭 增加6%,地性繁殖系数可达10以上,在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工繁殖萝芙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祖栽  吴庆华 《广西医学》2006,28(6):802-803
目的 探讨萝芙木种子发芽特点及扦插繁殖技术。方法 新鲜种子播于沙盆;插条用不同浓度NAA处理后插于沙床。结果 种子播后56d开始发芽,发芽势为65.3%,发芽率为82.7%。用100mg/LNAA溶液处理萝芙木插条,可显著提高插条生根数。结论 可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解决萝芙木种苗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阳春砂仁的授粉特性及传粉昆虫进行观测。方法:调查自然传粉及不同人工辅助授粉,通过阳春砂仁结实率,研究阳春砂仁的授粉特性;连续2年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族乡、景哈哈尼族乡人工种植阳春砂仁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阳春砂仁自然套袋完全不结实;自然传粉条件下阳春砂仁结实率低;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于自花授粉。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和排蜂(Apisdorsata Fab.)是阳春砂仁的主要访花昆虫。结论:阳春砂仁人工异花授粉比自花授粉结实率大大提高,表明阳春砂仁为异花授粉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和排蜂(Apis dorsata Fab.)是阳春砂仁的主要访花昆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中锂、铍、铝、钒、锰、钴、镍、铜、锗、砷、硒、铷、钼、银、锡、铯、锑和钡1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评价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吉林省长白山靖宇县五龙泉、神龙泉、银龙泉和林海泉4处天然矿泉水,水样经酸化后直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进行检测。结果:被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005~0.573 μg?L-1,除硒元素外,其他元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1%~4.5%,回收率为81%~116%;4处矿泉水中的18种微量元素含量均符合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结论:ICP-MS方法检出限低,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多种元素快速检测;长白山靖宇县4处天然矿泉水中18种微量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山玫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处测定御室金丹药业山玫胶囊和实验室自制山玫胶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回归方程为Y=12.602X-0.0216,芦丁在0.8×10^-2mg/ml-4.8×10^-2mg/ml线性关系良好(r==O.9996),回收率为98.60%,RSD为1.75%。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御室金丹药业和实验室自制的山玫胶囊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山玫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郑州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殖、存活和种群繁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郑州地区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殖、存活和种群变动规律,获取各项参数值以制定经济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郑州郊区祭城乡西湖庄村的池塘和稻田为实验区,对中华按蚊的生殖、存活及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获得自然界中华按蚊的参数值如下:生殖营养周期为2~3.375 d,平均为2.5 d;每d有两次产卵高峰,分别为黎明和夜晚活动高峰后;最大产卵数为400个/粒,最小产卵数为4个/粒;7月份和8月份每只雌蚊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6/次和73/次,平均成蚊前期历期分别为14.166 7 d和13.316 7 d,平均成蚊寿命分别为3.929 3 d和6.234 4 d;从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 8 d;只有0.7%的雌蚊寿命超过12 d。结论: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疟疾传播能力,在每年7月份和8月份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实验室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繁殖种群,为同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野外捕捉并在实验室人工交配繁殖至第61代的大劣按蚊,按不同雌雄比例先后顺序置于大、中、小三种不同型号的蚊笼中喂养、驯化、观察产卵情况并计算产卵数和孵化率。结果 在大、中、小蚊笼内的分别驯化至第15、10和18代时成蚊卵的孵化率各达到82%、83.4%和80.7%,成功建立小蚊笼自然交配的大劣按蚊种群。结论 经实验室驯化的大劣按蚊能够自然交配、产卵、繁殖,有助于建立实验室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compared seed culture of hemorrhagic septicemia (HS) bacteria which was used to produce vaccine for its antibody induction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passaging in natural host (calf) using laboratory animals.MethodsSerial dilution of virulent bacteria was injected in to mice which were immunized with HS vaccine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seed bacteria before and after back passaged in calf. Ratio of survived and dead was calculated by Reed-Meunch hypothesis and the LD50 value for each vaccine trial groups were calculated.ResultsThe immunolog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vaccine prepared from back passaged seed culture showed greater improvement in its immunopotency than seed vaccine (before back passage). Around 200 mic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mmuno efficiency of vaccine. Each mouse was from the same source, which were free from the Pastuerella infection previous to expose to trial infection. The same broth culture of HS was used to induce infection in mice in both trials (vaccine before back passage and vaccine after back passage). The 0.2 mL of broth dilution from 10−1 to 10−10 was used, as dilution increases, death rate decreases. It indicates the minimum load of bacterium is required to induced infection.ConclusionsObtain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back passaged vaccine seed HS bacteria in its natural host had provided better immune efficiency to the culture than laboratory stock culture, and this findings recommended that regular annual back passage was mandatory for the vaccine seed culture of Pastuerella multocida bacteria for better establishment of immune potent vacc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