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传统心脏手术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 ,手术创伤大、切口增生明显。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对 8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男 2 6例 ,女 5 4例 ;年龄 17~ 5 5岁 ,平均 4 5岁 ;体重 4 2~ 78kg ,平均 5 6 5kg。其中二尖瓣置换 5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1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12例 ,均为机械瓣。全部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 ,其中心功能Ⅱ级 34例 ,Ⅲ级 16例 ,Ⅳ级 5例。本组术前均经彩色…  相似文献   

2.
“快车道”心脏外科(Ftcs)麻醉,为近年来在心脏麻醉领域的主要进展之一。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6h)对缩短在ICU滞留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有积极意义。对2 0 0 1年~2 0 0 3年4 0例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施行快车道心脏麻醉,早期拔管。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0例择期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男16例,女2 4例,年龄12岁~5 4岁,体重30kg~76kg。术前ASAⅡ级~Ⅲ级,其中ASD 12例、VSD 18例,瓣膜置换术者(三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 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均无严重肺高压,充血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3.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配合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治疗心脏病的新方法 ,是心脏外科的重大发展。龙岩市第一医院 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1年6月共施行该手术 1 2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体外循环灌注的配合与管理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6例 ;年龄 5~ 4 5岁。其中房缺修补 6例 ,室缺修补 5例 ,右心包间皮瘤 1例。心功能 ~ 级 1 0例 , 级 2例。所有病例采用 30~ 5 0μg/kg芬太尼加安氟醚或笑气静吸复合麻醉。2 体外循环的配合与管理2 .1 体外循环前配合要点 :2 .1 .1 术前准备 :体外循环组的医护人员在术前一天参加病例讨论 ,了解手术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自九十年代以来 ,不停搏心脏直视手术逐渐被采用。我院 1999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行不停搏心脏直视手术 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7例中男性 3例 ,女性 4例。年龄 6~ 37岁。诊断 :继发性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膜部缺损 2例 ;肺动脉瓣狭窄 1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Ⅰ级。二、术中和术后情况 :胸骨正中切口 5例次 ;右胸前外侧第四肋间切口 2例次。术中转机流量每分钟 1 96~ 2 10L/m2 ;总转机时间 19~ 2 8分钟 ;体外循环中平均桡动脉压力为 56~ 88mmHg ;术中最低温度 31 8~ 34℃ ;复温时间 11~ 16分钟。术后 2 5~4 …  相似文献   

5.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关键,心脏不停跳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其机理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使心脏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的一种手术广泛,保持着较接近生理状态的有氧代谢,酸硷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故能避免由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高钾停跳液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产生,能有效的防止术后低心排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本组2例瓣膜置换病人EF 33~38%,心功能Ⅳ级,由于不停跳病变心肌没有遭到高K+,低温,停搏,定额等非生理性,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有效的防止已病变的心肌进一步损害,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本院近2年来对4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施行心脏手术,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7岁,体重44~76kg。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左室射血分数0.45~0.69;心胸比0.50~0.79;手术种类:冠状动脉搭桥术13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脉搭桥术2例,瓣膜置换术22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房黏液瘤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受损1例,心律失常8例。结果死亡病例1例(术后因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老年人心脏手术麻醉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要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力求循环稳定,术后防止并发症,是提高手术和麻醉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付华秀  陈露  古秀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73-1874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监护措施,提高术后护理成功率.方法:对42例患者术中采用中低温(25℃~28℃)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应用4∶1含钾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保护心肌.术后重症监护,使用呼吸机10~72 h,华法令抗凝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死亡率7.2%,并发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2例,心律失常5例,肺栓塞1例,术后随访1~4年,复查胸片心胸比明显缩小,UCG检查心脏各腔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心功能改善良好,Ⅰ级31例,Ⅱ级7例,Ⅲ级1例.结论:重视术前心理护理,改善脏器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及营养支持,术后严密监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气、水电解质变化及抗凝效果,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体外心脏手术用血量大,自体输血上循环心脏手术无疑是一种节约用库血,减少输血并发症的有效方法。1资料和方法本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岁~28岁;体重19kg~70kg;心功能Ⅰ级~Ⅱ级38例,Ⅲ级12例。手术病种包括ASD、VSD+PH、P...  相似文献   

9.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287例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病例。男性102例,女性185例,年龄(45.89±11.10)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38年(14.01±8.74)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7例,Ⅳ级56例。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201例,三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瓣周漏修补14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为3.82%,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中止血困难1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大都恢复到Ⅰ~Ⅱ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89例,人工瓣膜心内膜(PVE)1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功能障碍21例,瓣周漏31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33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月—2001年12月 ,我科对57例危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RCSP)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 ,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57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 ,男32例 ,女25例 ,年龄28~59岁 ,平均45岁。病史10~30年 ,平均17年。均有心力衰竭史 ,有大量胸水、腹水4例。心功能均为Ⅳ级 (NYHA)。心胸比率0 64~0 94 ,平均0 74。行二尖瓣置换 (MVR)12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7例 ,MVR +AVR33例 ,AVR +MVR +三尖瓣置换 (TVR)3例 ,AVR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1例 ,MVR +CABG1例。1 2仪器与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含氧冷血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6例应用高钾晶体心肌麻醉液,26例应用含氧冷血高钾液分别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作心脏灌注,比较2种方法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含氧冷血心泵心脏灌注心脏自动复跳率高,术后心电S-T改变较少,术后心律紊乱少,心功能恢复快,结论:含氧冷血心泵心脏灌注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高钾晶体液加压灌注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2例心脏手术后妊娠分娩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能否妊娠分娩主要取决于术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心功Ⅰ、Ⅱ级能耐受妊娠,可阴道分娩;Ⅲ、Ⅳ级不宜妊娠,产前心功Ⅲ级以上选择剖宫产为宜。怀孕时机:育龄妇女根治性手术,宜术后2~3年怀孕,姑息性手术宜在术后1~3年怀孕。本文对生物瓣替换术后孕期监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术后严重并发症。若未及发现、处理,很快引起心力衰竭、组织灌注不足,甚至死亡。本院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开展体外循环手术418例,17例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现将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年龄4~58岁,其中男8例,女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3例,瓦氏窦瘤破裂、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双瓣置换术后6例,法洛四联症行心内矫治术后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首次心脏压塞发生在术后4~9小时内11例,10~24小时5例,术后9天1例。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24小时出现2次心脏压塞,1例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回顾性收集899例我院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130例,发生率为14.46%。年龄≥68岁、缺血性心脏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心律失常病史、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级别高、全身麻醉、术前Scr>2 mg/ml、术前cTnI≥0.2 ng/ml、术前NT-proBNP>201 pg/ml为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3、4级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相关危险因素,并加强术前评估与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6.
血 Ca2 、Mg2 、Pi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常发生变化。其改变对心肌的收缩、能量代谢及心脏复跳后心律失常的产生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围 CPB期应用钙剂、镁剂后其血浆浓度变化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8例患者中 ,男 10例 ,女 8例。年龄 4岁~4 3岁 ,平均年龄 (18± 3 .8)岁。1.2 手术种类 :室缺修补术 7例 ,房缺修补术 5例 ,二尖瓣置换术 3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2例 ,三尖瓣成形术 1例。术前心功能 级~ 级。1.3 麻醉及 CPB:术前度冷丁 1m g/kg,异丙嗪 0 .5 m g/kg,东莨菪硷 0 .0 1mg/kg,患者入室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已经在心外科得到应用,回顾性总结我们完成的40例手术。方法 自1998—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了40例病人。常规插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预充液复温至32℃,尤其是低体重儿。视情况放置左心引流。并行体外循环者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机器氧合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灌注流量200—300ml/min,逆行灌注压45—50mmHg。主动脉灌注压80—100mmHg(1mmHg=O.133kpa),平均动脉压60—80mmHg。在心脏空跳的条件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无低心排,血尿发生率1.90—3.41%。无严重心律失常,多数病人术后不用多巴胺。无1例发生空气气栓。结论 优点:1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2及时发现有无传导阻滞并可立即给与纠正,简便安全;3有利于心肌保护。缺点:l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需要较高的手术操作技术,要求术者有一个适应过程;2吸引器使用较多,增加血液有形成分的机械性损伤;3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侧枝循环丰富,影响术野显露和心内操作,不宜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时 ,远端的心肌灌注差 ,冠脉搭桥术中加强心肌的保护 ,有利手术成功。我院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4月在冠脉搭桥术中经冠状动脉顺行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联合应用 4例 ,改善心肌供血 ,保护心肌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58~ 73岁 ,术前反复胸闷、胸痛 ,劳累或情绪激动加重 ,经彩超、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 ,诊断均为冠心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同时并发冠脉漏入左房 1例、糖尿病 1例、高血压 2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例、左房血栓 1例。心功测定Ⅱ级 1例 ,Ⅲ级 3例…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从1989年12月至1991年8月共施行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66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5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16岁~64岁,其中31岁~50岁占74.2%。心功能:(NYHA)Ⅱ级11例,Ⅲ级27例,Ⅳ级15例。临床表现:心慌气短占100%,心衰病史占64%;房颤和/或血栓史占70%。心胸比例0.52~0.92。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30℃~28℃)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阻断循环后主动脉根部灌注4℃冷停跳液,心脏表面置冰屑进行心肌保护。左心房疑有血栓可能的病例在切开左心房后再放置左心引流管,其余均先经右上肺静脉插入左心引流管,如经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有困难,可经左心  相似文献   

20.
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 1.2 %~ 3.4%〔1〕。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在 1984年 12月~ 1998年 7月 ,我们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2 46例 ,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 9例 ,占3.6 5 % ;迟发性心脏压塞 3例 ,占 1.2 1%。现就心脏压塞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8~ 5 8岁。术前心功能 级 3例 , ~ 级 9例。心胸比率 0 .5 0~ 0 .80。急性心脏压塞 9例中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法乐氏四联症 2例 ,二尖瓣替换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