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分析,寻找可能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出生缺陷儿为病例组,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3比例匹配对照组。设计统一的表格由各监测医院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采用Logistic分析进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孕前检查、服用叶酸、孕检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早孕期感冒、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及孕检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婚检、孕检及服用叶酸,围孕期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减少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六安市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引产或分娩的105例出生缺陷儿作为病例组;同时按1:3的原则选择在该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调查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一致性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职业、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抗生素使用、家族遗传史、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射线接触史、化工品接触史是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是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是保护因素。结论孕期病毒感染及发热可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以医院为基础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水平,并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以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d的出生缺陷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的方式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家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缺陷围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4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住院分娩围生儿37 142例,出生缺陷患儿555例,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为14.94‰.前10位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患儿总例次数的85.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经常性摄入优质蛋白(≥1次/d)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OR=0.591);致畸因素接触史(OR=2.179)、母亲吸烟史(OR =3.903)、母亲先天性疾病史(OR=2.130)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患儿围孕期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出生缺陷的患儿138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与病例组性别相同,分娩正常无出生缺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病例对照调查问卷,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及标准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缺陷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多指(趾),分别占18.1%、13.0%、11.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时年龄(〉35岁)、经常被动吸烟、孕期饲养动物、孕期挑食或偏食、孕期贫血、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患病、孕期服药以及多胎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孕期补充叶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则是预防出现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怀孕时高龄、孕期不良生活习惯、孕期患病服药及多胎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期补充叶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则是预防出现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华 《现代保健》2014,(14):75-77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内8家医院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二七区内8家医院1年内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并对其中117例出生缺陷儿进行1:2病例对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结果: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83.41/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孕前检查、孕早期偏食、孕期接触化学制剂、既往分娩缺陷儿史、孕期不良情绪、孕期患病史是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要普遍宣传健康知识,避免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作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村出生缺陷围孕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西省出生缺陷围孕期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个出生缺陷高发县492例出生缺陷儿的母亲为病例组,同期492例正常儿的母亲为对照组,对围孕期4类4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22个高危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既往出生缺陷儿、直系亲属出生缺陷儿、孕期有发热、自然流产史、孕期接触宠物是出生缺陷儿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及95 % 可信区间(CI)分别为744.94(102.14~5 432.97)、8.81(2.34~33.17)、2.38(1.14~4.95)、2.29(1.08~4.86)、1.73(1.28~2.35);文化程度高、孕期食肉类多为保护性因素,OR(95 % CI)分别为0.61(0.44~0.83)和0.59(0.42~0.84).结论 加强围孕期保健,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国内12篇关于出生缺陷发生影响因素的文献。累计病例3771例,对照31549例。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及其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家族遗传史(5.11)、生育畸形史(2.94)、近亲结婚(7.69)、胎数(4.67)、产次(1.77)、胎龄(0.71)、家庭附近有污染(2.22)、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4.37)、孕期感冒(2.18)、孕期发热(10.25)、孕期服药(2.98)、孕期接触宠物(3.12)、父亲吸烟(2.32)与饮酒(1.90)、常吃新鲜蔬菜(0.59)与水果(0.67);多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及其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家族遗传史(2.61)、生育畸形史(2.87)、孕期服药(5.11)、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4.76)和父亲吸烟(1.53)。结论:家族遗传史、生育畸形史、近亲结婚、母亲年龄、胎数、产次、家庭附近有污染、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孕期感冒、孕期发热、孕期服药、孕期接触宠物、父亲吸烟与饮酒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胎龄、常吃新鲜蔬菜与水果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订出生缺陷预防决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2008-2018年国内外已发表的我国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 家族遗传史、母亲吸烟、父亲吸烟、孕期致畸因素接触史、居住地有环境污染源、不良孕产史、孕早期患病、孕期情绪不良、孕期服用药物等因素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叶酸增补、孕期经常摄入优质蛋白等因素是保护因素。结论 预防出生缺陷,应避免孕期接触各种物理和化学有害物质,重视常规婚检、孕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增补叶酸,多补充优质的蛋白质以增强母亲体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资料,对先天畸形儿的双亲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干预后,珠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发生变化,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低。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产史及流产次数、孕期接触化学制剂、生产畸胎史、父亲吸烟史、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母亲孕期情绪不良。结论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综合措施,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的生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出生缺陷的患儿147例,以医院为基础的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患病情况等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产妇、怀孕次数多、自然流产次数多、早孕反应严重、孕前和孕期有疾病史均为出生缺陷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孕反应严重(OR=2.197,95%CI:1.634~2.954)、孕前有疾病史(OR=2.089,95%CI:1.037~4.206)、孕期有疾病史(OR=1.562,95%CI:1.021~2.390)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围孕期保健,加强围孕期健康教育,重视严重早孕反应的预防和全面治疗,鼓励新婚夫妇进行婚前和孕前体检,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身体状况的产妇进行孕期保健指导,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