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A/R)损伤内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地氟醚预处理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将细胞分为五组,即A/R组(A组)、A/R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 ng/ml组(B组)、地氟醚1.0MAC预处理 A/R组(C组)、地氟醚1.0 MAC预处理 A/R TNF-α 10 ng/ml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及Bax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E组相比,A、B组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经地氟醚预处理后,C、D组细胞较相应未经预处理的A、B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可通过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来抑制缺氧/复氧所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下降,其中七氟醚减轻作用最强。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Ca^2 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缺氧-复氧及1.5MAC地氧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后缺氧-复氧五组,用Fra-2标记细胞内Ca^2 ,荧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复氧20分钟时,其余四组细胞内Ca^2 均显著升高;而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三个吸入麻醉药组间无差异,复氧60分钟,缺氧-复氧组虽有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地氟醚,七氟醚烽异氟醚预处理组则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缺氧-复氧心肌引起的细胞内游离Ca^2 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接种于培养板或培养皿中,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C组)不行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A/R组)缺氧30 min后,复氧60 min;缺氧/复氧+炎症介质刺激组[A/R+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组]在复氧同时加入10 ng/ml rhTNF-α 10 μl;地氟醚预处理+缺氧/复氧组(Des+A/R组)及地氟醚预处理+缺氧/复氧+炎症介质刺激组(Des+A/R+ rhTNF-α组)先给予7.2%地氟醚30 min,洗脱10 min,然后进行缺氧/复氧,复氧同时加入10 ng/ml rhTNF-α 10 μl.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A/R组和A/R+rhTNF-α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A/R组比较,Des+A/R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R+rhTNF-α组比较,Des+A/R+rhTNF-α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电镜下,A/R组和A/R+rhTNF-α组可见凋亡和坏死细胞,Des+A/R组和Des+A/R+rhTNF-α组细胞处于增殖和修复状态.结论 7.2%地氟醚预处理30 min可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恼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氟醚预处理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缺氧,复氧组、中性粒细胞介导缺氧,复氧组、地氟醚预处理组、地氟醚预处理 中性粒细胞介导缺氧/复氧组,各组缺氧前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CK-MB)活性、肌钙蛋白T(TnT)浓度和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复氧后测定LDH、CK-MB活性、TnT浓度、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心肌存活率和节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除地氟醚预处理组外,各组缺氧前和复氧后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LDH、CK—MB活性缺氧前和复氧后时的差值、心肌存活率和节律失常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TnT缺氧前和复氧后的差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地氟醚预处理 中性粒细胞介导缺氧,复氧组较中性粒细胞介导缺氧/复氧组LDH、CK—MB活性缺氧前和复氧后的差值及节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1),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但仍不如单纯缺氧/复氧组上述指标。结论 地氟醚减轻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缺氧/复氧损伤,但不能完全阻断其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异氟醚减少离体鼠肝缺氧-复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醚对离体鼠肝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脏取下,置于离体鼠肝灌流仪中,以经95%O2/5%CO2饱和的改良克-林氏碳酸氢盐缓冲液恒压灌流(有氧状态用1.2kPa,缺氧状态用0.2kPa),维持生理pH值和温度,实时监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变化.不同浓度异氟醚随混合气带入人工肺.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非循环灌流中氧自由基(O2^-)产量.结果(1)异氟醚对基础状态下离体肝LDH释放无明显影响,而对缺氧-复氧后离体肝LDH释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2)2 MAC异氟醚可明显抑制肝复氧后O2^-产生.结论异氟醚抑制了复氧后LDH升高与抑制复氧即刻O2^-产生密切相关,异氟醚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外氧应激,从而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8.
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M受体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M受体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幼鼠的心肌细胞,至第3天时,随机分为五组,组1正常对照(n=6):细胞不经任何处理;组2短期缺氧/复氧(n=6):细胞缺氧2h,复氧1h;组3地氟醚预处理A(n=6):地氟醚预处理20min,10min清洗期,其后处理同2组;组4较长期缺氧,复氧(n=5):细胞缺氧48h,复氧24h;组5地氟醚预处理B(n=5):在较长期缺氧/复氧之前,地氟醚预处理20min,10min清洗期。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各组的M受体密度变化。结果 短期缺氧/复氧可致M受体密度显著降低(与1组比:P<0.01),地氟醚预处理(组3)可显著逆转M受体密度的降低;较长期缺氧/复氧可致M受体密度呈进一步下降(P<0.05),地氟醚预处理(组5)不能有效地逆转其所致的M受体密度的下降。结论 M受体参与了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调节;地氟醚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与缺氧/复氧的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后处理和二氮嗪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钙网蛋白(CRT)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5月龄,分离心肌细胞,培养18 h后,随机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后处理组(HP组)和二氮嗪后处理组(DP组).C组细胞于5%CO2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 h;HR组细胞于95%N2-5%CO2培养箱中缺氧45 min,然后于95%O2-5%CO2培养箱中复氧1 h;HP组细胞于95%N2-5%CO2培养箱中缺氧45 min,然后复氧3 min,缺氧3 min,重复3次,再于95%O2-5%CO2培养箱中复氧1 h;DP组细胞于95%N2-5%CO2培养箱中缺氧45 min,然后给予50 μmol/L二氮嗪处理10 min,再于95%O2-5%CO2培养箱中复氧1 h.测定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CRT表达和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caspase-3活性升高,HP组和DP组CRT表达上调,HR组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HR组比较,HP组和DP组caspase-3活性降低,CRT表达上调,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P<0.01).结论 缺氧后处理和二氮嗪后处理可上调CRT的表达,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吡那地尔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钙敏感性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的影响.方法 通过离体大鼠心脏灌注装置,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其中正常组(N组)常规培养,另三组缺氧45 min、复氧60 min制作缺氧/复氧模型;C组不做预处理;吡那地尔组(P组)和格列苯脲组(G组)在缺氧前用吡那地尔30 μmol/L预处理15 min;G组在吡那地尔处理前用格列苯脲50μmol/L处理5 min.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aSR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P、G组CaSR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N组(P<0.01);P组CaSR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C组(P<0.05);而G组明显高于P组(P<0.01).结论 吡那地尔预处理能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导致的CaSR基因表达上调,其作用可能与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病人胆囊胆汁中游离Ca^2+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成因中钙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胆囊结石病人与非结石病人间睑汁中是否钙有量的不同。术中穿刺胆囊从57例病人抽取胆汁,其中22例病人无胆囊结石,19例为胆固醇结石,16例为胆色素结石,测定胆汁游离Ca2+,胆色素结石病人为1.79±0.44mmol/L,胆固醇结石病人为1.31±0.32mmol/L,非结石病人为1.05±0.10mmol/L。明石病人与非结石病人间测定值有明显的重叠,胆色素组与胆固醇组间P<0.05,胆色素结石组与非结石组间P>0.05,其他组间P>0.05。这种异常变化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功能状态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ham 组)、缺氧/复氧损伤对照组(AR组)、mPTP开放抑制剂环孢素A(ciclosporin A,CSA)后处理组(CSA组)、mPTP开放剂苍术苷(atractyloside,ATR)后处理组(ATR组).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和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与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65 Ser536(p-NF-κB p65 Ser536)蛋白的表达量,并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与AR组比较,CSA组LDH漏出率显著降低[(27.2±2.6)%,(19.0±2.3)%](P<0.01),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33.4±2.8)%,(15.4±2.3)%](P<0.01),p-NF-κB p65 Ser53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5.1±0.7,4.4±0.4)(P<0.01),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IL-6 (190±10),(170±11) ng/L;TNF-α(129±9),(118±12) ng/L](P<0.01).与AR组比较,ATR组LDH漏出率显著升高[(27.2±2.6)%,(32.1±3.6)%](P<0.01),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33.4±2.8)%,(43.0±3.3)%](P<0.0l),p-NF-κB p65 Ser536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5.1±0.7,5.8±0.6)(P<0.01),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IL-6 (189±10),(205±9) ng/L;TNF-α(129±9),(144±10) ng/L] (P<0.01).结论 mPTP开放状态能够通过调控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显著影响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肾华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NaDC1)的定位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药3 d后处死,分离含药血清备用。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4组:正常血清GFP空质粒组、正常血清GFP-NaDC1质粒组、肾华含药血清GFP空质粒组和肾华含药血清GFP-NaDC1质粒组,分别进行质粒转染后,在正常培养基或肾华含药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应用免疫荧光和生物素化免疫印迹技术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NaDC1的分布变化及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血清GFP空质粒组、正常血清GFP-NaDC1质粒组和肾华含药血清GFP空质粒组NaDC1均匀分布在细胞内,肾华含药血清GFP-NaDC1质粒组NaDC1主要分布于胞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肾华含药血清GFP-NaDC1质粒组NaDC1顶端分布明显多于基底端,其余各组细胞NaDC1在顶端和基底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肾华含药血清可以有效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极性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异丙酚对中性粒细胞 (PMN)激活后活性氧生成以及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 ([Ca2 ]i)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影响PMN呼吸爆发的内在机制。方法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技术和自旋捕捉法 ,观察异丙酚对PMN呼吸爆发产生氧自由基 (ROS)的抑制作用 ;同时采用钙荧光指示剂 (Fura 2 /AM)负载离体PMN并行双波长模式测定不同浓度异丙酚对静息和激活状态下PMN细胞内 [Ca2 ]i 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 (75 μM)异丙酚可使静息状态下PMN细胞内 [Ca2 ]i升高 ;在有钙基质中 ,异丙酚对趋化三肽 (fMLP)诱发的PMN胞内 [Ca2 ]i 的升高有明显的降调作用 ,而在无钙基质中则不明显。在无钙基质中 ,高浓度 (≥ 5 0 μM )的异丙酚对fMLP诱发PMN呼吸爆发产生RO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存在胞外钙浓度时 ,2 5 μM异丙酚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作用于胞外钙内流和胞内储存钙释放影响静息及激活状态下PMN胞内 [Ca2 ]i;异丙酚在有钙基质中对PMN呼吸爆发产生ROS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提示异丙酚影响PMN胞内 [Ca2 ]i,特别是对胞外钙内流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其抑制PMN呼吸爆发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切除卵巢造成肾虚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通过观测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PKC)和Ca2+-Mg2_-ATP酶的活性,探讨肾虎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肌醇脂质系统的变化,并结合全身和脊柱骨密度(BMD)指标观察了补肾中药(密骨灵)的疗效,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和阳性药(骨疏康颗粒剂)对照组进行对照,探讨补肾法的防治机理。结果表明;模型空白组大鼠红细胞膜PKC和Ca2+-Mg2+-ATP酶、Mg2+-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密骨灵组与骨疏康组大鼠全身、脊柱BMD和红细胞膜PKC、Ca2+-Mg2+-ATP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空白组(p均<0.05),并且与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差别(p均>0.05);密骨灵组大鼠红细胞膜Mg2+-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空白组和骨疏康组(p<0.05),并且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密骨灵组大鼠红细胞膜PKC活性高于骨疏康组(P<0.05)。结论:肾虎骨质疏松症具有红细胞膜PKC和Ca2+-Mg2+-ATP酶、Mg2+-ATP酶活性的改变;密骨灵可以恢复肾虎骨质疏松症大鼠全身骨量,达到防治目的;补肾中药可以恢复红细胞膜PKC活性和钙镁泵的活性,是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或硫喷妥钠对离体灌流大鼠心脏收缩力和心肌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1)以含不同浓度(10umol/L~1000umol/L)异丙酚或硫喷妥钠的克-汉二氏重碳酸盐缓冲液(KHB)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测定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收缩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2)参照文献制备大鼠心肌细胞质膜,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或硫喷妥钠对质膜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 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异丙酚或硫喷妥钠使LVSP、+dp/dtmax逐渐降低,在等摩尔浓度的抑制作用异丙酚〉硫喷妥钠,高浓度的异丙酚或硫喷妥钠还可以减慢心率。异丙酚对质膜Ca^2+-ATPase活性的影响呈双相,低浓度(≤20um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肝细胞缺氧/复氧后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分为三组:缺氧/复氧组(Ⅰ组)、利多卡因预处理组(Ⅱ组)和正常对照组(Ⅲ组),每组10份。检测肝细胞缺氧/复氧培养后细胞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肝细胞Bcl-2、Caspase-3蛋白表达、肝细胞凋亡率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Ⅰ、Ⅱ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浓度、肝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率较Ⅲ组均升高(P<0.05),透射电镜示肝细胞损伤,可见凋亡细胞;Ⅱ组细胞复氧后培养液中ALT、AST浓度、肝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Ⅰ组(P<0.05),而肝细胞Bcl-2蛋白表达较Ⅰ组升高(P<0.05),透射电镜观察也显示Ⅱ组肝细胞比Ⅰ组损伤轻微。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氧/复氧后肝细胞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保护机制可能与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