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5.
关瑞祥  王丽宏 《当代医学》2009,15(36):82-8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翻修原因分析:假体半脱位2例,假体松动5例,假体下沉2例,假体折断1例,不明原因行走疼痛2例,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结果随访12例患者,有1例轻度疼痛,其余11例均感满意。结论髋臼磨损及股骨头中心性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不断更新手术器械及选用相匹配的人工假体,就可以提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翻修及效果。方法:对43例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疼痛、松动、中心型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结果:随诊8月至2年,术后髋关节功能依据H arris评分法,优31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93.02%。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疼痛、松动、脱位的有效方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疗效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86年3月至1996年3月间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取创伤组作对照。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X线评价。结果:激素组松动率较高,2组松动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激素组翻修率3.6%,创伤组无一例翻修。结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帕金森综合征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并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81髋), 其中男36例,女45例。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6例(帕金森组),其他65例未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 较两组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的假体生存状况(平均随访7.5年)。结果:随访期内帕金森组5例行髋关节翻修,翻修 原因为4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无菌性松动,无脱位或感染者。对照组翻修7例,1例感染,4例无菌性松动,1例假体 周围骨折,1例脱位。随访期内帕金森组翻修率为31.2%,对照组翻修率为10.8%,两组翻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帕金森综合征是髋关节翻修的危险因素(OR=3.77,95% CI:1.12~3.15)。帕金森组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所致翻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在平均7.5年的随访期内,帕金森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假体失败率,跌倒损伤 所致假体周围骨折为最常见原因。制订个体化术式,施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采取与之匹配的防护措施,加强帕 金森综合征的药物管理及抗骨质疏松的治疗等,可能对提高此类患者假体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研究手术方案设计、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自1999年9月~2006年9月对28例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5例,女13例。年龄35。77岁,平均57岁。翻修原因均为无菌性松动。手术中针对假体取出和骨缺损等难点进行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修假体类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6.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95分升高至术后平均8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消失。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依据Brand放射学描述对松动进行分类。根据改良的Saleh的分类处理方法,进行仔细而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是全髋翻修术成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如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收集分析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有患侧髋部及腹股沟区疼痛,部分病例出现大腿前方及膝部疼痛;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3 cm的连续透光影,或假体发生移位,手术中发现假臼、假体柄移位。4例患者的假臼用手指轻轻取出,假体周围软组织呈现浅黑色。清除浅黑色组织,取出假体,清除骨水泥,重新安装新的人工全髋。结果:35例假体松动患者,经全髋翻修术后,疼痛消失,恢复功能,效果良好。结论: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陆晓涛 《中外医疗》2012,31(34):59-6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和相关翻修技术。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1月以来,该院共进行了156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此基础上,对翻修术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讨论相关的翻修技术。结果翻修术的原因,首位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其次是人工股骨头引发的髋臼磨损,此外有手术操作失误、术后感染等原因。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进行翻修术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选择髋臼的修复、重建方法,但最重要的是保证初次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振  金毅  郑稼  刘珂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60-46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5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后行旷置术加10%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了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结果:术后均超过24个月随访发现,24例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患者二期翻修术后切口感染,遂行清创,切口愈合。本组病例在一期旷置术及二期翻修术中及术后无骨折、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完全性羟基磷灰石预涂型股骨柄假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n H  Zhang K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200-3202
目的 研究完全性羟基磷灰石预涂型股骨柄假体的临床及放射学效果.方法 采用完全性羟基磷灰石预涂型股骨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共35例,其中32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2年,平均年龄59.7(32~79)岁.术前及随访时通过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及临床效果;通过X线片分析评价放射学效果.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9.2±8.9)分,术后平均随访10.2年时为(87.7±7.7)分.其中1例因为髋臼侧磨损于术后7年时行单纯髋臼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未诉大腿疼痛,1例诉腹股沟区轻度疼痛;2例轻度跛行步态.X线片显示所有假体均稳定,未见骨溶解及放射学透亮带,3例患者可见假体下沉但小于2 mm,无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10年假体存活率100%.结论 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该羟基磷灰石完全预涂型股骨柄假体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从1999年3月-2004年12月共翻修人工髋关节16例,术后随访随访4~7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其翻修原因、假体类型、骨缺损修补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1.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观察临床分别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以及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70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 35例):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 35例):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完成手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在Harris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对10例12髋采用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柄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岁(35~71岁).其中,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及翻修后假体骨长入.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6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股骨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的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后完全负重,术前髋关节疼痛缓解.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有11髋股骨柄发生骨长入,1例牢固纤维长入.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5.67±15.58)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44±9.36)分.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组合式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