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位知名的学者,却又是那么雍容淡定,和蔼平易,可敬可亲;这是一家平常的居室,却又是那么书香浓郁,琴棋书画,笔墨端砚;这是一间普通的办公室,却又是那么古色古香,国画书法,著作证书。这位学者,这家居室、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就是已有半个多世纪中国共产党党龄的老党员、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老院长、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何任老先生。八十八年的人生风雨,七十余裁的中医历程,何老对中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领悟,并由此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且以此文展现一代大医的风雨历程、坚实之路。  相似文献   

2.
精于辨证 长于用药 作为临床大家,何老在临证辨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堪为后学效法。 (一)临证之时 全神贯注  相似文献   

3.
回忆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发展的历程,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无疑是位不可不说的重量级人物。在“文革”后中医事业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他代表卫生部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许多建议,从而在政策、组织上改变中医的从属地位,使中医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崔月犁逝世已有10年,然而和他共同生活、工作过的人,每每提起他而动容。老部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与热爱,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关心群众疾苦的高尚情操,令许多人感念至今。  相似文献   

4.
何钧 《养生月刊》2012,33(7):580-582
翰墨沁心脾,书画写健康.我在编撰《国医大师何任医案手迹选》的过程中,深深地为家父何任教授深厚的国学根底、凝结着岁月流墨及其从医七十余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中一个个成功的医案所振奋,同时也感奋于这位当时92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言谈清晰,且宝刀不老,坚持中医临床、科研、带徒的九旬老人的养生秘笈,便写了如下心得,老人家还亲自为本文的重要之处作了修改.今天我把心得发表出来,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  相似文献   

5.
杨医亚教授,原名杨益亚,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饱经忧患,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官僚,在神州大地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劳苦大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这就激发了他忧国忧民之心,立志以医救国,来解除“贫贱”之厄。1934年当他20岁的时候,考入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主办的“北京华北国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即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在四十余年的坎坷业医历程中,他艰难拨涉,执着追求,为振兴中医,发扬光大歧黄之道,披荆斩棘开拓前进。他先后办杂志,搞中医教育,著书立说,探索研究新课题,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医事  相似文献   

6.
《感悟中医》中举了许多中医在国外因神奇疗效而受到特别欢迎和赞美的事例。国外对中医的热衷者越来越众,研发应用也愈加广泛。然而在国内,中医的遭遇却不佳。有人轻视,甚至有人提出“弃医存药”、“告别中医中药”;中医队伍中也有人信心动摇,踌躇不前。中医需要“雄起”!此时更应该宣传中医,宣传中医人。《感悟中医》应时而出,乃一大好事,一大喜事。其新版,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7.
《湖南中医药导报》2011,(1):F0004-F0004
9月3日上午,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湖南省重点工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科研大楼”工程顺利奠基。该大楼占地面积约4080m^2,总投资达4亿余元,建筑面积8万余m^2,建筑层数为28层,其中地上25层,地下3层,大楼的功能主要包括中医临床研究病房和实验室研究室、中医特色治疗中心、湖南省中医药干部保健病房和中医药治未病中心等4个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8.
夏祖昌 《河南中医》2010,30(5):417-421
同志们:2010年全省中医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内我省中医事业发展的思路,部署2010年的工作,努力推进河南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代表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20)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之间的交织融合与渗透,各大在线教育软件及学习平台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媒介融合”为高校育人提供了多载体、多渠道的新突破,为中医院校青年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该文在分析当前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提出中医药文化自信培育的迫切性及面临的问题,探寻中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媒介融合的契合点,以期为其他中医院校完善以媒介融合为特色的中医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钟义 《中医药文化》2007,2(2):10-12
上世纪20年代末发生的一场废止中医的风波,乃汪精卫、余云岫之流的崇洋意识所致,代表了社会上一股轻视民族文化的浊流。与此同时,以上海为首的全国中医药界奋起抗争,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而获胜.说明民意力量不可小视。时至今日取消中医噪声又起,根由仍然是对祖国传统文化根基信心发生动摇。本期“医界春秋”栏发表钟义之文,回顾七十多年前的历史,以供今日借鉴与反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寻名医成才之路,总结裘沛然教授艰辛曲折的从医之路,是通过学习、反思、再学习,以及实践、反省、再实践的过程,终于领悟到中医学的真谛,成为卓有成就的一代名医。  相似文献   

13.
钱超尘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专家,乾嘉学派传人,投身于中医文献的相关研究数十年,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著书立说、诲人不倦,推进了中医文献在训诂、音韵,语言文字学等领域的发展,填补了诸多学术空白,从枯燥孤独的学术研究中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治学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孔定(1926-),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农工民主党主委,绵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他1926年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1958年毕业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受教于任应秋、胡光慈等名家,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是国家第一、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一批“十大名中医”之一。  相似文献   

15.
章楠,字虚谷,古越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是清乾隆后期、道光年间一位很有学术成就又很有个性的医家。他给人们留下了不同凡响的三部著作:《医门棒喝》(初集)[1];《医门棒喝》(二集)[2],  相似文献   

16.
朱良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的成长之路,昭示后人要熟读中医经典,博采众家之长,理论结合实践,勤学善思,独立思考。他认为欲登中医药之堂奥,思维方法是钥匙,理论指导及辨证治验是基础,辨证须先识症,辨证辨病结合。而最重要的是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著名温病学家赵绍琴教授(1918~2001),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享誉京城60余年,执教北京中医药大学40余年.先生口传心授,精心培养后学,桃李满天下;一生笔耕不掇,著作等身.这位国家级大师的辞世,是我国中医药学界的巨大损失.笔者有幸添列门墙,师恩如山,惟有将先生学术经验发扬光大,承先继志,造福人民,以报师恩于万一.  相似文献   

18.
余瀛鳌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同时又是享誉京城的临床大家。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博士后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或采访,初步分析了成才年龄、师承效应、熟读经典、早期临床、继承创新、扬长避短、协调成才等规律,建议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方面应当开展学位制师承教育、改进教育模式和内容、强化科研与临床培训、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沈仲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沈老15岁开始学医,19岁师从丁济万先生,继承了丁氏学派的传统经验,沈老行医、治学70余载.对中医理论、妇科疾病诊疗以及各家学说造诣精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学术思想,尤其在治疗妇科子宫肌瘤和内科心脏疾病方面更显特色.沈老一生淡泊名利,勤勉好学,其"心存仁义,精通道义"之大家风范诚为同道之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