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流行性出血热病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工作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广泛地被采用,与直接荧光抗体(DFA)技术相比,它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操作较繁,加之常出现非特异反应,影响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首次证明家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对从啮齿动物和 EHF 患者分离的 EHFV 动物源株和人源毒株均敏感,EHFV 可在猪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接种 EHFV 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呈现病毒血症。动物源株 R_(22)和人源株 HB55于接种后的第7—11天和7—20天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光技术可检出特异性荧光抗原,并显示不同来源毒株在猪体中维持时间似有差异。亦可在血中检出 EHFV 抗体。家猪感染 EHFV 后的病毒分离也很容易。因此,乳猪可做为 EHFV 的分离和增殖以及疫苗试验的新动物模型。也提示家猪在 EHF 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我省混合型疫区羊肺681份、羊血清563份的EHF病毒抗原、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用EHF标准毒株感染仔羊后,检查羊组织未发现其特异性荧光颗粒。选择羊可疑组织行小白鼠脑内EHFV分离,结果未分离到EHFV抗原。实验结果证明羊做为EFHV的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90年2~6月,对广州实验大白鼠及其接触者进行了EHF感染调查。在25个单位采集了实验大白鼠423只,EHFV抗原阳性率11.8%(50/423),抗体阳性率12.5%(58/463),总感染率12.0%(59/491)。11份EHFV抗原阳性实验大白鼠肺组织,有1份分离出EHFV。在大白鼠饲养室周围捕捉褐家鼠9只,EHFV感染率22.2%(2/9)。在21个单位采集实验大自鼠接触者血清标本89份。EHFV抗体阳性率19.1%(17/89),发病率6.7%(6/17)。其中实验室人员感染率为14.6%(7/48),发病率为8.3%(4/48);饲养员感染率为24.4%(7/48),发病率为4.8%(2/41)。从3份病人血清中1份分离到EHFV。  相似文献   

5.
紫貂作为EHF宿主动物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FAT技术及HRP-SPA法,检测养貂区不同人群血EHFV IgG、IgM抗体及紫貂血EHF IgG抗体、肺EHFV抗原。结果表明,养貂者与非养貂者的EHFV IgG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非养貂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HFV TgM的阳性率也以养貂者为高(6.12%),非养貂者仅1.56%。提示养貂者为好发EHF的危险人群。同时检测52份紫貂血,EHFV IgG阳性4份;252只紫貂肺标本,EHFV抗原阳性10只;肝脏68只,抗原阳性1只。笔者认为,紫貂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且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1986年9~11月,我们在集安市榆林乡朱仙村EHF疫区,采用IFAT法进行调查,从优势种黑线姬鼠肺及血清中分别检出EHFV抗原、抗体。另检测巢鼠血清8份,抗体阳性1份(荧光强度卅,抗体滴度1:40),阳性率为12.50%。该鼠雄性、成体,是1986年11月4日以夹日法在野外稻田中捕获的。  相似文献   

7.
恒河猴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不表现任何症状,但有明显的抗体反应,为进一步了解EHFV在猴体的一些生物学特征,我们对病毒在猴体的分布、排出和抗体产生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HU、B_2地方毒株接种Vero-E_(?)细胞后,用PBS制备细胞悬液直接点片经CO_2培养法制备EHFV细胞抗原片,与国家标准株(A_(?))细胞抗原片同时检测野鼠型病毒免疫血清,家鼠型病毒免疫血清,EHF病人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其结果均一致,现已推广应用于基层临床早期诊断,在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中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多数实验动物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不产生雷同于人患流行性出血热后的临床表现,所以,我们采用了~(60)Co照射的方法,采改变豚鼠对EHFV的反应性。结果表明,经~(60)Co辐照的豚鼠感染EHFV后,不仅在体内可检出EHFV(92%)及抗EHFV抗体(69.2%),而且观察到多数豚鼠出现体温升高(39.6~40℃),以及血小板明显下降。30.7%的豚鼠可出现肾脏损伤的表现,如蛋白尿。因此,我们认为,采用这种人工方法处理豚鼠作为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动物模型,能够观察到一些类似人患此病时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春末夏初,我们随机检测了新安县家鼠型疫区274名正常人的EHFV抗体,3月IgG检出率为11.3%,IgM为0;7月IgG检出率为16.4%,IgM为0.7%。其间GMT无明显变化,抗体阳转者未见EHF感染症状。同时同地对褐家鼠鼠群EHFV带病毒率、抗体阳性率、GMT及其分布变化的逐月监测表明,鼠群在此期间发生了EHFV感染和播散的自限性变化。鼠群EHFV感染的季节性突增,可能与其交配繁殖中广泛、密切的接触有关,这与当地人群EHF流行的季节性变化有一定关系。发现疫区附近家兔和猪的EH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和6.13%,从2只家兔脾中检出了EHFV抗原。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鼠血清和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同时用血凝抑制(HI)法对阳性血清进行分型。一、材科与方法: 1.EHFV抗原、兔抗EHFV IgG致敏血球、  相似文献   

12.
自南朝鲜李镐汪首次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以来,国内外学者还用Vcro-Eb、A549、LLc-Mk_2传代细胞、乳小白鼠从鼠体及病人体内分离到许多EHFV。但自朱智勇等证实长爪沙鼠是EHFV敏感的实验动物以来,长爪沙鼠是否可从病人血清中直接分离EHFV及分离效果如何,至今尚未见详细报告。本文作者在1991年1月至1992年4月,用长爪沙鼠对3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液进行了EHFV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80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发生了以褐家鼠(Rn)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为了探讨 Rn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流行的关系,我们在1984年3~7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病家,疫区非疫区捕捉的 Rn,进行了鼠肺 EHF 相关抗原和鼠脾携带抗 EHFV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Rn 肺来源1984年用鼠夹法分别在病家、疫区(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发现EHF疫区人群的自然自动免疫力常处于变动状态。家鼠型疫区流行高峰年后人群可获较高的免疫力,而有野鼠的疫区流行高峰年后人群抗体水平虽较低,但仍继续潜在流行1~2年,人群亦可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从而使家、混、野三类疫区人群EHF抗体分别可达16.92%、18.43%和19.22%。当人群的抗体流行率达2万/十万(即20%)左右时该病的流行即趋行减弱或停止,表明EHF是可以形成一定的自然免疫屏障的。只有这种屏障被人群保护性抗体的下降和易感人群的累积增多所冲破才有再次流行。因而认为人群的抗体流行率达2万/十万时可起一定的保护屏障作用;并认为荧光抗体法IgG1∶20已达人体的有效保护滴度,而且还观察到凡感染过EHFV后抗体无论阴转与否3~5年间均未发现再感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对上海虹桥机场、金山和宝钢地区鼠类携带 EHFV 抗原和抗体情况。137只鼠中,检出 EHFV 抗原阳性者9只,其中黑线姬鼠7只,黄胸鼠2只;血清抗体阳性6份。用 Vero-E6细胞分离病毒,未获。  相似文献   

16.
采用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诱导的微量细胞病变中和实验(HEPES-MCPEN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中和抗体国内已有报道[1],为了探索测定动物EHF抗体比较便利的方法以及EHF患者与健康人IFA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关系,笔者使用该法对EHF患者、健康人及多种动物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与免疫荧光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家鼠型EHFV台41株在沙鼠肾原代细胞上产生血凝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长爪沙鼠从野、家鼠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台41株EHFV经陈伯权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血清血凝抑制抗体分型,属家鼠型EHF病毒;最近我们将该毒株应用于长爪沙鼠肾原代单层细胞(简称沙鼠肾细胞),并对其产生血凝素的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将感染性柏氏禽刺螨进行冰冻切片,以IFAT检测,结果首次证明革螨的肠组织及生殖器官(卵巢、及子宫孕卵)等部位的细胞内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特异性荧光颗粒,而对照组则阴性。两个感染后的柏氏禽刺螨群体,一个是在第一若螨期感染的,另一个是感染成螨后,挑出其第2代若螨,均在适宜条件下饲养,不仅在饲养15天、25天叮刺乳鼠获阳性结果,而且在158天时将螨洗涤、研磨制成悬液接种乳鼠后,经IFAT检测鼠肺,也均获阳性结果。首次证明此螨群体能维持EHFV158天(约5个月)以上。以上的试验从螨体组织切片上和感染后进行繁殖的螨群体中证明EHFV的存在和维持,都说明此螨确系EHFV的适宜媒介和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19.
1988年朱智勇等经研究证明,福尔马林灭活的HFRS疫苗,免疫家兔后能产生较高的荧光抗体(IFA),并有抵抗HFRSV攻击的能力,但血清中测不到血凝抑制抗体(HI),中和抗体也很低.1989年朱智勇等又研究改用β-丙内脂灭活的疫苗,免疫家兔后血清中不仅可检到荧光抗体(IFA)、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抗体(RPHI),而且还可测到中和抗体(PRNI)和血凝抑制抗体(HI).本文着重报道用11批经β-丙内脂灭活的HFRS疫苗的抗原含量和免疫家兔后产生的各种抗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区自1976年开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但均为外地输入病人。1983年3月市区出现首例EHF病人。为摸清杭州市区EHF疫源地类型、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隐性感染情况和掌握鼠类带EHFV动态,我们于1983~1990年进行了有关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