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F-κB在Alzheimer病(AD)中的作用。方法对AB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Aβ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IC50和最大抑制效应出现的时间(X小时)。对IC50浓度的Aβ25-35作用X小时的PC12细胞和正常PC12细胞进行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检测,其中NF-κB P65 mRNA采用RT—PCR法,NF-κB P65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法。结果Aβ25-35在36h对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Aβ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IC50约为30μmol/L;Aβ25-35能使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F-κB能够促进AD中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PC12细胞NF-κB、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RT-PCR等检测NF-κB、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MCI-186对其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中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保护组中NF-κB P65 mRNA和蛋白及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1-40可以活化神经细胞内NF-κB,减少Bcl-2的表达,发生细胞凋亡.依达拉奉可以抑制NF-κB激活,增加Bcl-2的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最终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MCI-186)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和核因子(NF)-κBp65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钻颅、不给予Aβ1~40注射)、AD组(给予双侧海马多点位注射Aβ1~40制备AD大鼠模型)、小剂量组(MCI-186,0.2μg/μl,10μl)、中剂量组(0.5μg/μl,10μl)、大剂量组(0.8μg/μl,10μl)。实验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并测定Caspase-3、NF-κB P65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大剂量组第2~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经不同剂量(0.2、0.5、0.8μg/μl)MCI-186处理后,Caspase-3和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明显,Caspase-3和NF-κB P65蛋白条带逐渐变细,且随着剂量的增加,Caspase-3和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更明显,蛋白条带逐渐变细。结论 MCI-186能够提高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降低NF-κBp65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并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以0.8μg/μl MCI-186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ncRNA-BC200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神经细胞PC12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和10、20、40 μmol/L Aβ25-35组(分别用10、20、40 μmol/L Aβ25-35干预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BC200表达。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PC12细胞24 h)、si-NC+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转染si-NC的PC12细胞24 h)、si-lncRNA-BC200+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转染si-lncRNA-BC200的PC12细胞24 h)和TNF-α+si-lncRNA-BC200+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和2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同干预转染si-lncRNA-BC200的PC12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10、20、40 μmol/L 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lncRNA-BC200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β25-35组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以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i-lncRNA-BC200+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Aβ25-35组。TNF-α+si-lncRNA-BC200+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si-lncRNA-BC200+Aβ25-35组。结论 敲减lncRNA-BC200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PC12分泌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Aβ_(25-35)诱导神经炎性反应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1L-1β)、核因子κB(NF-κB)/p65核蛋白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KB-α)总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孕龄17~18 d 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将培养至第7天的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1)Aβ组: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_(25-35);(2)低剂量阿司匹林组:加入终浓度为50μmol/L的阿司匹林和20μmol/L的Aβ_(25-35);(3)高剂量阿司匹林组: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阿司匹林和20μmol/L的Aβ_(25-35);(4)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NF-κB/p65核蛋白和pIκB-α总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Aβ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NF-κB/p65核蛋白和pIKB-α总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2)与Aβ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阿司匹林均可降低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并减少NF-κB/p65核蛋白和pIκB-α总蛋白表达水平(P0.05);(3)低剂量和高剂量阿司匹林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NF-KB的激活来减轻Aβ_(25-35)诱导神经元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ISO)对高糖高脂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SO预处理MIN6细胞后高糖高脂培养48 h,CCK8法筛选ISO最佳干预浓度。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组(11. 1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损伤模型(M)组(33. 3 mmol/L葡萄糖+0. 25 mmol/L棕榈酸)及ISO预处理(ISO+M)组(10μmol/L ISO+33. 3 mmol/L葡萄糖+0. 25 mmol/L棕榈酸)。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测定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激酶β(p-IKK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凋亡及NO含量M组高于Con组,ISO+M组低于M组(P0. 01)。IL-1β、IL-6、TNF-αmRNA,p-IKKβ、p-IκB、iNOS蛋白与NF-κB p65蛋白表达M组高于Con组,ISO+M组低于M组(P0. 05)。结论 ISO可减轻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可能与抑制IκB激酶(IKK)/IκB/NF-κB/iNOS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肽段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异常中的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及Western印迹方法,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检测NF-κB的活性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周期蛋白A(cyclin A)、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E(cyclin E)、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KD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KD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KD6)表达量的变化.分别将PC12同步化于G0期和S期,再检测Aβ25-35诱导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抑制NF-κB活性后,进一步检测上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Aβ25-35诱导下的变化.结果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活性增加(P<0.05),同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量升高;细胞同步化于G0期,Aβ25-35处理PC12细胞,细胞凋亡率下降,NF-κB活性的增加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量升高均受抑制;而同步化于S期,则细胞凋亡率、NF-κB活性的增加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量升高均无显著性变化;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抑制NF-κB活性则会引起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受抑制.结论 NF-κB主导了Aβ25-35诱导PC12细胞周期的异常变化,异常发生在G0期到G1期的过渡以及G1期到S期过渡,而不是S期到G2期以及G2期到M期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背景 分形趋化因子通过介导炎症细胞的趋化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抑制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其对分形趋化因子的影响尚无报道.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形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HUVEC随机分为:空白组(无TNF-α刺激和药物干预),TNF-α刺激组,TNF-α PDTC干预组(PDTC系核因子κB的特异性活性抑制剂),TNF-α NS398干预组(NS398是COX-2的特异性活性抑制剂).TNF-α 阿司匹林0 02 mol/L干预组,TNF-α 阿司匹林0 2 mol/L干预组,TNF-α 阿司匹林1 mol/L干预组,TNF-α 阿司匹林5 mol/L干预组,共8组,每组3例.分别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分形趋化因子(分形素)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 1)4 μg/L TNF-α使HUVEC的分形趋化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 01).2)阿司匹林浓度依赖性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分形趋化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 01);阿司匹林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UVEC的NF-κB p65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 01).3)PDTC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分形趋化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P<0 01).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NF-κB p65途径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 分形趋化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并可能借此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SG)对高浓度葡萄糖孵育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罗格列酮单独或联合孵育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s细胞凋亡率及Bcl-xl、Bcl-2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胞浆中VSMCs Bcl-xl蛋白表达及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结果 高葡萄糖浓度(11.2、22.5 mmol/L)培养可明显增加上清中MCP-1的浓度,促进VSMCs增殖,抑制其凋亡,上调Bcl-xl、Bcl-2蛋白表达,同时使NF-κB p65表达增加,IκBα表达下降;30及100 μmol/L RSG以浓度依赖形式减少VSMCs对MCP-1的分泌,抑制高葡萄糖培养下(11.2、22.5 mmol/L)VSMCs Bcl-xl、Bcl-2表达,促进其凋亡;下调NF-κBp65表达,促进IκBα表达.RSG拮抗剂GW9662(10 μmol/L)预处理可部分拮抗RSG的作用.结论 RSG可能通过对NF-κB通路的调控,减少炎症因子MCP-1分泌,下调Bcl-xl、Bcl-2表达,从而抑制高糖葡萄糖培养下的VSMCs炎症反应并促进其凋亡,从而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L-1β组(10 ng/ml IL-1β),左乙拉西坦低、中、高浓度组(10,30,100μmol/L左乙拉西坦+10 ng/ml IL-1β),并培养48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含量,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髓样分化蛋白88/核因子-κB(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 10,30,100μmol/L左乙拉西坦能显著提高PC12细胞活力(P<0.01),3μmol/L左乙拉西坦显著对PC12细胞活力无影响,300μmol/L的左乙拉西坦降低PC12细胞活力(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β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TNF-α、IL-6及NO含量显著提高(P<0.01),MyD88及p-NF-κB p65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与IL-1β组比较,左乙拉西坦低、中、高浓度组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细胞凋亡率、TNF-α、IL-6及NO含量显著降低(P<0.01),MyD88 mRNA、p-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左乙拉西坦中、高浓度组MyD88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结论左乙拉西坦可能通过抑制MyD88/NF-κB信号通路抵抗IL-1β诱导的PC12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琐琐葡萄提取物齐墩果酸(O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20μmol/L 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20μmol/L Aβ2535作用24 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OA(20、40、80μg/ml)保护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NF-κB p65表达。结果 20、40、80μg/ml OA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渗漏,增加SOD活力,减少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NF-κB 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A对Aβ2535作用24 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设对照组、模型组和OA(20、40、80μg/ml)保护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NF-κB p65表达。结果 20、40、80μg/ml OA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渗漏,增加SOD活力,减少MDA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下调NF-κB p65 mRNA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OA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98G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μmol/L安罗替尼组、10μmol/L安罗替尼组、20μ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药物组、抑制剂组。对照组不予干预,5μmol/L安罗替尼组、10μmol/L安罗替尼组、20μmol/L安罗替尼组分别以5、10、20μmol/L安罗替尼进行干预,阳性药物组以50 mg/L的5-氟尿嘧啶进行干预,抑制剂组加入10μmol/L安罗替尼+5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进行干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测算细胞增殖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测算细胞凋亡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活力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供体硝普钠(SNP)诱导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核因子-kappaB(NF)-κB p65和caspase-3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终浓度分别为0、25、50、100、200、400μmol/L的SNP处理海马神经元24 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琼脂糖凝胶分析凋亡的生化特征;用RT-PCR检测NF-κB p65、caspase-3 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NF-κB p65、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N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神经元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可见染为高亮蓝色的典型凋亡小体,其细胞核明显固缩、凝聚和断裂;电泳图谱显示清晰的DNA梯度。随着SNP剂量的增加,NF-κB p65 mRNA、NF-κB p65蛋白表达逐渐增加;caspase-3 mRNA表达无改变,但caspase-3酶原被裂解活化;从50μmol/LSNP起,caspase-3相对酶活性显著增加,为对照组的3.02倍,100μmol/L达最大值。结论SNP可诱导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增加NF-κB p65表达及激活caspase-3酶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NF-κB 065 ASODN)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 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Ⅳ型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人工合成NF-κB p65 ASODN并行全程硫代磷酸化修饰;观察脂质体介导的不同浓度的NF-κB p65 ASODN(0.001、0.010、0.100、1.000μmol/L)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HSC产生TGF β1及ICAM-1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蛋白凝胶电脉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NF-κB p65 ASODN对TNF α刺激HSCNF-κB的活性影响.结果 TNF α刺激HSC后,NF-κB活性和TGF β1、I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应用NF-κB p65 ASODN(0.001~1.000 μmol/L)作用后,NF-κB活性明显减弱,且呈剂量依赖性,灰度值分别为16 070±223,15 715±199,14 999±224,14 447±228,各组比较,P值均<0.05.同时TGF β1、ICAM-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少,亦呈剂量依赖性,P值均<0.05.结论 NF-κB p65 ASODN可特异性降低HSC的NF-κB的活性,明显抑制TGF β1、ICAM-1的表达,为NF-κB p65 ASODN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经雨蛙肽处理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与核因子(NF)-κB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将胰腺腺泡AR42J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吡咯列酮组(40 μmol/L吡咯列酮)、吡咯列酮+雨蛙肽组(40 μmol/L吡咯列酮+10~(-8) mol/L雨蛙肽)、雨蛙肽组(40 μmol/L二甲基哑砜+10~(-8)mol/L雨蛙肽)和吡咯列酮+GW9662+雨蛙肽组(40 μmol/L吡咯列酮+5 μmol/L GW9662+10~(-8)mol/L雨蛙肽),各组培养30 min后检测PPARγ和NF-κB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PPARγ蛋白和磷酸化NF-κB抑制物(IκB)α抗体、IκB激酶(IKK)β和IκBα的表达差异、IKKβ活性和IκBα磷酸化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p65和p50)的核移位.免疫沉淀法检测IκBα与NF-κB的变化.结果 吡咯列酮不仅抑制IKKβ活性(吡咯列酮+雨蛙肽组:雨蛙肽组为1.6;3.7)及IκBα的磷酸化(吡咯列酮+雨蚌肽组:雨蛙肽组为0.9:1.5),还能加强IκBα与NF-κB的结合(吡咯列酮+雨蛙肽组:雨蛙肽组为0.8:0.3),抑制NF-κB的核移位及NF-κB的转录活性(P<0.01),而PPARγ拮抗剂GW9662则逆转了吡咯列酮对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在雨蛙肽处理的AR42J细胞中PPARγ通过干扰NF-κB的活化产生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Con)组、H/R组(H/R损伤)、DEX组(1.0μmol/L DEX,再行H/R损伤)、TAK-242组(30μmol/L TAK-242,再行H/R损伤)和DEX+TAK-242组(30μmol/L TAK-242及1.0μmol/L DEX,再行H/R损伤处理)。各组细胞复氧培养6 h后,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TLR4和核因子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五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率、Bax、Bcl-2、cleaved caspase-3、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IL-1β、TNF-α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6.938、330.004、839.933、169.750、378.365、476.535、298.527、99.219、293.498,P<0.05)。与Con组相比,H/R组细胞的凋亡率、LDH释放率、Bax、cleaved caspase-3、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H/R组相比,DEX组、TAK-242组和DEX+TAK-242组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率、Bax蛋白、cleaved caspase-3、TLR4和NF-κB p65蛋白、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DEX组、TAK-242组相比,DEX+TAK-242组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率、Bax、cleaved caspase-3、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IL-1β、TNF-α表达水平更低,Bcl-2蛋白的表达更高(均P<0.05)。结论DEX和TAK-242联合可协同抑制H/R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长及核转录因子κB亚基(NF-κB)p65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肝星状HSC-T6细胞随机分为溶剂组和葛根素组,葛根素组包括0.1、1.0和10.0μmol/L 3个不同浓度组,溶剂组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细胞中TGF-β1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葛根素能够呈浓度-时间效应关系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阻滞于G0/G1期。TGF-β1含量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葛根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葛根素能够抑制HSC-T6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相关因子TGF-β1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核转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作用于HepG2细胞后,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技术检测H印G2细胞中NF-κB 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印G2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25、50μmol/L塞来昔布作用于HepG2细胞后,药物处理组HepG2细胞NF-κd 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2.58,P=0.000;t=17.97,P=0.000);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13;t=6.38,P=0.003).结论:塞来昔布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NF-κB活性及NF-κB p65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普罗布考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ox-LDL刺激HUVEC及用不同浓度普罗布考和PDTC预处理细胞后再用ox-LDL刺激,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Fractalkine和NF-κB p65的mRNA的表达.结果:未用ox-LDL刺激的HUVEC不表达Fractalkine,分别用25、50、100 mg/L浓度的ox-LDL刺激后,Fractalkine 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384.58%(P<0.01)、484.09%(P<0.01)、558.26%(P<0.01),同时NF-κB p65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15.71%(P>0.05),41.73%(P<0.01),66.72%(P<0.01).40 μmol/L PDTC预处理后,再用50 mg/L ox-LDL刺激HUVEC,NF-κB p65 mRNA的表达下降25.61%(P<0.01),分别用20、40、80 μmol/L的普罗布考干预后,NF-κB p65 mRNA的表达分别下调15.52%(P<0.05)、24.92%(P<0.01)、34.93%(P<0.01);同时,Fractalkine mRNA的表达则分别下调32.22%(P<0.01)、10.07%(P>0.05)、20.59%(P<0.01)、33.60%(P<0.01).结论:ox-LDL可以通过NF-κB p65诱导HUVEC表达Fractalkine,而普罗布考则可以抑制Fractalkine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 p65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迷迭香酸(RA)对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机制是否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损伤组(16 mmol/L谷氨酸)、RA1组(30μmol/L RA+16 mmol/L谷氨酸)、RA2组(60μmol/L RA+16 mmol/L谷氨酸)。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改变,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谷氨酸(0、4、8、12、16、20 mmol/L)作用PC1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损伤组比较,RA1组和RA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16 mmol/L谷氨酸作用PC12细胞1 h后,细胞质中IκBα蛋白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F-κB p65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明显增加,2 h达到高峰;给予30、60μmol/L RA预处理1 h后,能抑制NF-κB p65蛋白活化进入细胞核。结论 RA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