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近段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股骨近段转移瘤患者的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ystem,MSTS)功能评分、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和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评分评定患者疼痛、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10~99个月,平均42.17个月。患者手术时间(79.68±6.17)min,术中出血量(524.00±39.25)mL。术后3、6和12个月,VAS评分和NHP评分分别较术前降低,MSTS评分、ISOLS评分、Harris评分和KPS评分分别较术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6和12个月,每个随访点之间的VAS评分、相关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6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9.46个月,6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70.37%和11.11%。  结论  股骨近段骨转移瘤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肢体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行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的患者15例和行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9例;本文研究对象均经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6例,Ⅱb期18例;术前尤文肉瘤3例和骨肉瘤15例患者均行2个疗程化疗和术后规范化疗;应用MSTS评价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6个月,平均(29.63±11.21)个月;2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或移植异体骨折,且无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2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优良,MSTS评分为16~28分,平均(22.80±4.46)分。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使用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和或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手段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神经损伤、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  结果  患者随访3~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2.3±17.9)min,术中出血量为(393.3±64.9)mL,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3.38 mL。治疗前VAS评分(7.67±0.2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2.73±0.15)分,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1);14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个等级,1例患者术前为Frankel D级,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分级无变化;术前、术后3个月KP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  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23例(肺癌13例,肝癌5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0~65岁,平均为51.5岁。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63±87.3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0.00±130.3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21.7%。术后一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P < 0.01);术后1个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43.5%提高到术后的78.3%;KPS评分(80~100)百分比由术前的34.8%提高到术后的69.6%;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10/18)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5.39±8.99分,术后为52.78±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11.6,P < 0.01)。  结论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董森  尉然  杨毅  王军  梁海杰  郭卫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3):675-681
  目的  对于髋臼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提出了改良Harrington髋臼转移癌分型系统并基于此提出新的髋臼转移癌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0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外科治疗的283例髋臼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37例,平均年龄(56.2±12.4)岁。283例髋臼转移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肺癌(68例)、肾癌(43例)与乳腺癌(38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为针对性地规划髋臼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在传统Harrington分型的基础上对Ⅲ型病灶进行了细化分类,基于骨内病灶累及范围与软组织包块情况将其进一步分为Ⅲa型(骨破坏范围在骶髂关节平面以下且不伴巨大软组织肿块)、Ⅲb型(骨破坏范围超过骶髂关节平面以上且不伴巨大软组织肿块)与Ⅲc型(骨破坏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对Ⅲa病灶与部分Ⅲb病灶仍采用传统的瘤内手术联合斯氏针/空心钉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关节置换,而对于Ⅲc病灶与部分Ⅲb病灶则采用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重建。对Harrington Ⅰ、Ⅱ、Ⅳ型病灶患者的外科治疗仍按传统Harrington分型进行。  结果  283例患者中4例截肢,279例患者行基于改良外科分型系统的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18.6±82.4)min,平均出血量(1593.0 ± 1162.5)mL,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术后随访期平均为(19.6±13.1)个月。术后MSTS 93功能评分平均(18.3±5.2)分,其中Harrington Ⅲ型髋臼周围转移癌中,采用斯氏针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置换患者术后MSTS93评分平均为(18.6±5.8)分,而采用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置换的患者术后MSTS93评分平均为(19.3±4.9)分。15例(5.3%)患者在生存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其中4例为采取整块切除的病例,余11例均为刮除病例。  结论  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本研究提出的改良Harrington外科分型能够有效地指导髋臼转移瘤外科治疗方案制定,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具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外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镇痛药用量变化。  方法  选取86例胸椎肿瘤骨转移神经痛患者。术前将镇痛药更替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或不良反应严重,在CT引导下行胸部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镇痛药物用量变化等。  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中度以上缓解例数术后1 d为83例(96.5%)、术后7 d为79例(91.9%)、术后30 d为77例(89.5%),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 < 0.05)。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明显缓解胸椎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神经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联合3D打印技术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4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波消融联合3D打印技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组(观察组)20例和单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患肢功能(MST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60±92)ml,低于对照组的(3890±148)ml(P<005);观察组中1例胃癌肱骨中段转移患者术后出现虎口感觉麻木,腕关节及拇指背伸功能障碍等患肢桡神经损伤症状,对照组1例肺癌髂骨转移患者术后伤口渗出较多,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术后1周、术后 3个月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ST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3D打印技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治疗骨转移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提高术后患肢功能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76)岁,原发病灶分别是:肺癌11例,肾癌2例,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各1例,原发不明1例。19例共消融21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股骨(9处)、骨盆(6处)、肱骨(5处)、胫骨(1处)。手术方法:16处病灶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刮除,重建骨连续性;另外5处病灶只行经皮射频消融,其中3处股骨干病灶行髓内针固定。术后进行随访,并用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检查有无复发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1)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对比;(2)长期(>6个月)存活患者的功能评定(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0(1~32)个月。死亡15例,平均存活9.7(1~32)个月,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1分,术后1周平均2.2分,术后3个月平均2.7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2例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3.3%。1例术后6个月消融处再次疼痛,口服止疼药物治疗,11个月后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局部病灶可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提高骨盆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转移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并随访生存情况、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体力状态(KPS)评分。根据设定的手术日期(2007年1月1日)分组,分别记录与比较该日期前后行手术者的MSTS、VAS和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OS)。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90个月,中位随访15.5个月,其中>6个月者35例,>12个月者30例;其中随访>6个月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2.9%,中位OS为46.0月,其中不同原发肿瘤中位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外科边界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STS评分为(22.9±3.4)分,不同转移灶分区的MST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者的MST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0.05),术后VAS和KP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1月1日后实施手术者的VAS评分降低值、KPS评分升高值、MSTS评分及中位OS均优于此日期之前者(P<0.05)。结论 骨盆转移癌通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外科治疗,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孤立性脊柱转移瘤患者接受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术(en bloc spondylectomy)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接受en bloc切除术治疗的孤立性脊椎转移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原发肿瘤类型、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的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和KPS功能状态评分。每3个月随访1次,评估患者局部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共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手术时间(5.78±0.33) h (范围:4.0~7.5 h),平均术中出血量(1 867.21±613.84) mL(范围:900~3 000 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6例,局部感染5例,其中感染病例中有3例为脑脊液漏患者,均经治疗后恢复。术后KPS评分和Frankel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范围:6~33个月),1年和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1%与68.8%,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与42.3%。结论 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孤立性脊柱转移瘤的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局部控制率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89SrCl2、89Sr联合99Tc-MDP、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  方法  95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A(30例)、试验组B(32例), 分别用89Sr治疗、89Sr联合99Tc-MDP治疗, 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主要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生活质量、血象、骨显像所示骨转移灶数目的改善情况。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t检验。  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A、试验组B骨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7.58%、83.33%、81.25%。经统计分析, 试验组A、B与对照组骨痛缓解有效率、全身状况Karnofsky评分提高率(51.52%、80.00%、71.88%)、骨转移病灶治疗有效率(60.61%、83.33%、84.38%), 三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 而不良反应试验组无明显增加(χ2=1.885, P > 0.05)。  结论  89Sr联合99Tc-MDP、89Sr联合唑来膦酸的治疗方法较单独使用89Sr均能显著提高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肢骨转移瘤性病理性骨折的临床处理及治疗疗效.方法 19例上肢骨转移瘤性病理性骨折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并观察治疗后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为(3.0±0.5)分,低于术前的(9.0±1.1)分(P〈0.05).全组19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2%,肢体功能优良率为89.5%.结论 上肢骨转移瘤性病理性骨折接受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转移瘤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及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 月~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95 例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Karnofsky 生活质量评估及疼痛VAS 评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95 例患者中,男184 例,女111 例;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56.9 岁;原发肿瘤按发生率依次为:肺癌、未明部位恶性肿瘤、肝癌、消化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骨盆、四肢近端、肋骨、颅骨等。单发性转移52例,多发性转移243 例,其中109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二磷酸盐治疗、止痛等综合治疗。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Karnofsky 评分:治疗前50分,治疗后70分;疼痛VAS 评分:治疗前5.6 分,治疗后2.7分,治疗有效率达63.8% 。结论:骨转移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体骨、羟基磷灰石及硫酸钙在良性骨肿瘤重建与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陕西省友谊医院收治的10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均接受植骨重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每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植骨材料降解率、肢体功能评分(MSTS)和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平均初步愈合时间短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12周,三组患者植骨材料的降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KPS评分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MSTS评分为(28.95±1.45)分,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28.13±1.63)分,硫酸钙组患者为(28.48±1.7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体骨组患者手术费用为(1.25±0.37)万元,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1.22±0.41)万元,硫酸钙组患者为(1.18±0.40)万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肿瘤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愈合情况、降解率与异体骨植入相似,均可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异体骨植入初步愈合时间更短,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