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忠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5):11-13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上报的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注射给药占96.04%,一般的不良反应占95.05%,60岁以上的患者占17.80%,累及的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3.56%。药品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所发生不良反应例数的31.68%,占药品品种数的32.56%。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注重临床用药监测,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出现了药物副作用的101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抗感染药物类别、种类、途径、年龄、性别、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涉及的器官系统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青年患者;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1.29%;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例数分别居第1,2位;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罗红霉素缓释片、红花注射液;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充分、实际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48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1.08%;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3.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60.14%.结论 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提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的89例ADR报告,从临床症状、年龄、剂型、给药途径及药物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ADR,主要表现为注射给药为主,合并用药过多,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及体质特异的过敏反应等特点。结论: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师共同做好ADR的监测工作,加强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 - 2011年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ADR中,61岁以上患者发生ADR较多,共21例,占4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于口服制剂,共26例,占58%;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28例,占62%.结论:应加强药品ADR的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重视静脉给药,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 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集的1 365例AD 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65例AD R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占45.64%);以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居多(占25.64%);静脉给药是引起AD 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89.45%);AD 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37.14%)。结论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可以减少AD 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分别从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的药物品种分布等统计与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有24种,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7例(58.73%),其次为中药制剂12例(19.05%);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疹、斑丘疹、寻麻疹、皮肤瘙痒、面部潮红、紫绀、过敏样反应或注射部位红肿等;以静脉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85.71%).结论 认真监测分析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临床合理和规范用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552例ADK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 ADK发生男性(290例)略高于女性(262例),但基本平衡;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高龄患者构成比高于其它年龄段;夏、秋两季共发生380例,占全年发生总数的68.8%;发生ADK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占55.8%(308/552),中成药引起的ADK排名仅次于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占ADR的绝大部分(65.2%);ADR所致器官损害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大多数预后良好,本组无后遗症病例,无死亡病例;输液室报告率最高,报告人中护士占68.8%,药师占20.3%.医师占10.9%.结论 ADR难以完全避免,应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ADR知识的宣传;医生除合理用药外,还应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主动收集、整理ADR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3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95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395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致的ADR所占比例(56.7%)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所致的ADR(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0.4%;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反应(占5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31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5例ADR中大于60岁老年患者132例(占4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82例(占89.5%);涉及用药品种以抗菌药物最多,有104例(占33.0%);其次是中药制剂,有92例(占29.2%).累及气管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2例(占32.3%).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的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坚持能口服尽量避免静脉给药的原则,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8月上报的5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ADR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4例),占总例数的93.1%;以药师上报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86.2%;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8.2%;ADR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和心血管系统及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24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高发年龄段为≤10岁,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中变态反应最多。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ADR报告105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共涉及药品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05%;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占80.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1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收集到的173例ADR报告,分别从ADR的分布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房退药是ADR重要来源,其中医师上报占63%,药师上报占12%,护士上报占25%;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达63.8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6.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医院要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同时重视强化ADR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