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儿童乳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患病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病情况,为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三所幼儿园的1408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西安市儿童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病率为9.38%,31名(23.5%)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同时伴有前牙反(牙合)的发生,吮指习惯是造成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发病同吮指习惯有相关性,须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颞颌关节的对称性.方法以26例替牙期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试验组,28例正常(牙合)替牙期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拍摄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进行比较.结果双侧髁突位置不对称、非反(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结论试验组双侧髁突位置及关节间隙有明显差异,说明下颌发生功能性侧方移动.  相似文献   

3.
4.
章成凤  侯爱兵 《医学综述》2012,(20):3441-3443
单侧后牙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单侧后牙反患者在下颌的闭口运动中,常由于存在干扰及没有适当的牙尖引导,使下颌发生侧向移动,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颌骨肌肉等方面的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现就单侧后牙反这一错畸形对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单侧后牙反He对儿童髁突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琳  罗颂椒 《四川医学》2004,25(11):1233-1234
目的 研究儿童单侧后牙反He患者颞颌关节的对称性。方法 以26例替牙期单侧后牙反He患者为试验组,28例正常he替牙期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拍摄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进行比较。结果 双侧髁突位置不对称、非反He侧关节前间隙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结论 试验组双侧髁突位置及关节间隙有明显差异,说明下颌发生功能性侧方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儿童单侧后牙反患者颞颌关节的对称性。方法 以 2 6例替牙期单侧后牙反患者为试验组 ,2 8例正常替牙期儿童为对照组 ,分别拍摄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进行比较。结果 双侧髁突位置不对称、非反侧关节前间隙减小 ,上后间隙均增大。结论 试验组双侧髁突位置及关节间隙有明显差异 ,说明下颌发生功能性侧方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模型测量分析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矫治11例上颌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测量矫治前后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及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扩弓后,反牙合侧牙弓宽度及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增加,而正常侧变化不明显。结论:活动腭杆适配下颌牙合垫是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与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 intercuspation,MI)髁突三维偏移的特点,分析牙弓宽度对髁突偏移的影响,为单侧后牙反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后牙反患者33例与个别正常者33例,测量单侧后牙反患者牙弓宽度,使用架与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 condyle displacement,MCD)记录受试者CR位和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的差异及咬合变化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CR-MI不调的阳性率大于对照组(χ2=38.018,P=0.000)。2试验组反侧髁突CR-MI垂直向偏移量大于非反侧(t=2.719,P=0.010),两侧髁突CR-MI矢状向偏移量无统计学差异(t=-0.134,P=0.894)。3单侧后牙反组上牙弓宽度小于对照组(t=-4.008,P=0.000),2组间下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t=1.653,P=0.103);试验组上下牙弓宽度差异与髁突CR-MI所有方向偏移量均无明显相关性。4试验组与对照组干扰发生率为90.91%与66.67%,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33)。结论:单侧后牙反患者中,上颌牙弓宽度不足对髁突CR-MI偏移有影响,其中对垂直向偏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前应对髁突移位情况进行评估,以期在真实的下颌位置与咬合情况下做出合适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科对恒牙()初期患者一侧后牙反()的矫治方法加以改进,并施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艳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6,29(5):312-314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牙列模型测量方法——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法,采用此方法测量分析前牙反(?)乳牙列的特征,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电子游标卡尺和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20副前牙反(?)乳牙列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各项测量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电子游标卡尺与Digora数字影像系统各项测量值之比相对稳定,两者存在高度相关关系(P值均<0.01);前牙反(?)的乳牙列上颌牙弓长度、宽度、周长均大于下颌(P值均<0.05);男女之间比较,除上颌乳磨牙区牙弓宽度、周长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外 (P值均<0.05),其余测定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是测量牙列模型的一种崭新、快捷的方法,前牙反(?) 对乳牙列的影响应该受到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模型测量分析侧方Nance弓扩弓前、后牙弓宽度和上颌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的变化,评价侧方Nance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个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用侧方Nance弓扩弓。测量矫治前后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宽度变化以及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的变化。结果扩弓4月左右,反[牙合]侧牙弓得到有效的扩大,反[牙合]侧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宽度平均分别增加了3.2、3.02、.8 mm;正常侧磨牙宽度无明显扩大;反侧第一磨牙牙冠颊向倾斜(9.7±3.6)°和近中颊向扭转(5.6±2.7)°,而正常侧变化不明显。结论侧方Nance弓是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科对恒牙初期患者一侧后牙反的矫治方法加以改进 ,并施用于临床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矫治方法上颌活动矫治器 ,两侧 6、4牙放箭头卡 ,健侧为解剖式垫 ,且腭侧基托向下延伸至下颌 1/ 2磨牙处 ,在腭部基托中央放置扩大螺旋 ,每日由患者或其父母加力 1~ 2次 ,每次旋转1/ 4圈。2 典型病历患者 ,男 ,13岁 ,2 0 0 2年 2月初来诊 ,左侧后牙反约 0 .5mm ,反覆盖约 3.5mm ,上下牙弓不协调 ,下颌稍偏左侧 ,取模型做上颌活动矫治器 ,在两侧 6、4牙放置箭头卡 ,右侧为解剖式垫 ,腭侧基托延伸至下颌 1/ 2磨牙处 ,腭部基托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替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病情及特点,探讨纠正反[牙合]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前牙反[牙合]的患者,利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牙合]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再对舌簧施加轻力纠正前牙反[牙合]。结果:前牙锁结解除,反[牙合]纠正。结论:利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纠正前牙反[牙合]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家长带儿童到门诊要求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人数明显增多。乳恒牙交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萌出的前牙出现反(牙合),按常规需要13~15岁恒牙萌出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戴活动矫治器矫正排齐。时间约需一年左右。此时戴矫治器影响儿童学习、发音等。经临床多年实践观察,采用可摘式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更有效矫治前反牙合的方法。方法 本文选择了 38例恒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深而反覆盖浅、下牙列基本整齐、磨牙关系基本中性的病例 ,采用上颌方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 平均 7个月完成矫治 ,并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具有较深反覆牙合的恒前牙反牙合 ,采用上颌方丝弓与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矫治 ,明显的提高了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16.
前牙反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错,而多数的前牙反在乳牙期及替牙期即出现,但由于未能及时矫正,阻碍了上颌骨的发育,而影响面部骨组织的发育,使面部中1/3凹陷,结果不仅前牙丧失切割功能,也严重地影响面部外观[1].因此,早期纠正前牙反,对于纠正颜面畸形、恢复功能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我地区前牙反发病情况,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保健,笔者于1997年对我市小学生进行口腔疾病调查,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择10例反牙合患者 ,男性8例 ,女性2例。年龄17~22岁 ,均诊断为功能性Ⅲ类病人。固定矫治器Ⅲ类牵引牙合 ,加下颌弹力线内收。结果 :平均疗程7个月 ,X线头影测量结果改变主要在下颌基骨角 (SNB)减少 ,上切牙轻度唇倾 ,下切牙轻度舌倾 ,面下1/3增加。结论 :正确的诊断功能性成人反牙合及适当的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且疗程较短  相似文献   

18.
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是口腔正畸门诊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随着口腔正畸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青少年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者日益增加,作者就近年应用几种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矫治3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畸形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就矫治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前牙反(牙合)是替牙期儿童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并且随着患者的生长发育,症状会逐渐加重,易发展成为骨性前牙反骀,早期矫治是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矫治替牙期前牙反殆多采用牙台垫式矫治器,此矫治器在使用时存在着固位力不足,对患者的依赖性高,其治疗时间长,效率不高等缺点。为探寻更高效的矫治器,2007年1月~2008年6月应用“2×4”技术(2代表同-牙弓内的两个磨牙带环,4代表4个切牙粘贴托槽)结合多用唇弓矫治替牙期殆前牙反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前牙反(牙合)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乳牙反(牙合)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有必要尽快矫治[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