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所入选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周围静脉给药溶栓,患肢浅表静脉给药溶栓和患肢深静脉腔内介入溶栓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的溶栓治疗.结果 72例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有明显缓解.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早期局部溶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全身静脉给药的效果,患肢深静脉腔内介入溶栓方式优于患肢浅表静脉的溶栓方式;在给药时尽量靠近血栓部位、长时间维持给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局部联合应用尿激酶及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血管外科常见病 ,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 2 0 %。其治疗方式有手术取栓和药物溶栓二种 ,传统的溶栓治疗采用全身给药途径 ,但因受到药物剂量的限制 ,溶栓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发生凝血功能改变。 1999年 2月— 2 0 0 3年 11月我们对 34例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局部联合应用尿激酶及肝素的方法 ,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 2 3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 5 2 .7岁 ,病程 3h~ 8d ,平均 4 .2d。发病诱因 :手术 5例 ,分娩 3例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随机分为患肢局部溶栓组(110例)和上肢浅静脉溶栓组(55例),观察其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局部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9.0%,无出血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上肢浅静脉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81.8%,2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0.56%。2组在疗效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患肢局部溶栓可明显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途径输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进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2):106-107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方法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组14例,患肢足背动脉输注组12例,患肢股动脉输注组12例,上肢静脉输注组12例,溶栓治疗7~10天后,抗凝治疗维持,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4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5.7%,83.3%,83.3%和66.7%。其中经患肢血管给药各组与经上肢血管给药组间疗效比较,治愈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尿激酶经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非患肢浅静脉给药组20例,患肢浅静脉给药组23例,溶栓治疗7d,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患肢浅静脉给药组治愈率(69.57%)、好转率(86.96%)明显好于非患肢浅静脉给药组的治愈率(35.00%)和好转率(5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经患肢浅静脉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38例经颈静脉置管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238例经颈静脉置管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治疗结果及护理对策.结果 血栓完全溶解199例,部分溶解39例.并发症:穿刺点出血6例,颅内出血1例,腹膜后出血1例,肌肉间出血1例,血尿6例.结论 经颈静脉置管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正确的用药方法及周密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卞栋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19-72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7d内患者22例,经股静脉切开取栓,由大隐静脉侧支留置导管,术后溶栓治疗及造影检查。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3d内肿胀缓解,序贯溶栓治疗10d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留置导管脱落,20例拔管前造影显示:12例患者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陈旧性血栓附壁,大量侧支循环建立,髂静脉内无新鲜血栓。随访20例,随访时间3~36月,平均12个月,仅2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虽然是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术中同期处理狭窄或闭塞手术较复杂、费时,有较多并发症。笔者采用取栓后序贯溶栓治疗,效果优良。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术后若无症状可不予处理或二期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春华 《中原医刊》2002,29(5):F003-F0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手术后、产后、外伤后。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目前多采取溶栓与取栓两种治疗方法。我院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 112例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作了认真观察 ,休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12例 ,其中男性 61例 ,女性 5 1例 ;左下肢 81例 ,右下肢 2 1例 ,双下肢 10例 ;平均年龄 5 2岁 ;手术取栓 2例。1.2 临床治疗 :112例中 ,110例采用药物溶栓及中药辨证内服 ,其中 69例痊愈 ,41例好转 ;对 2例 2 …  相似文献   

9.
刘静 《华夏医学》2003,16(5):680-681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地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肿瘤患者有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倾向 [1 ]。我科于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肿瘤患者 71 6例 ,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 3例 ,发病率 1 .8%。现将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71 6例肿瘤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主要为胃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脱落细胞、骨髓穿刺确诊 ,其中 1 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女 8例 ,男 5例 ,平均年龄 6 2岁 ,左下肢 7例 ,右下肢 6例 ;…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8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颢  田建伟  李素琴  吕洪昌 《重庆医学》2006,35(23):2170-2171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彤成的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来收治的8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以溶栓为主的抗凝、抗聚综合性治疗,治愈21例(25.93%),明显好转26例(30.1%),好转26例(30.1%).总有效率90.1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往往存在高危因素,彩超检查是诊断的首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抗聚等综合性治疗。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近端,行远端浅静脉给药的方法具有明显优点。除有明显静脉性坏死(青股肿)征象需手术治疗外,保守治疗效果明显。急性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对下腔静脉滤器的置放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1.
谌勇  李祥志 《四川医学》2000,21(7):637-638
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15例 ,采用阻断大隐静脉近端 ,自远端输入溶栓剂 ,药物经交通支到达深静脉局部溶栓 ,治疗效果良好 ,现就治疗体会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5例 ,女性 10例。年龄 4 1~72岁 ,平均 57岁。病史 <3天 5例 ,≥ 3天者 10例。病变在左侧 9例 ,右侧 6例。其中混合型 10例 ( 66.6% ) ,周围型 3例 ,中央型 2例。1.2 给药方法 :在大腿根部扎上一止血带 ,要求压闭下肢浅静脉而保持深静脉通畅 (周围型患者止血带可上于膝关节上方 )。尿激酶 ( UK) 10万 U溶于 10 0 ml葡萄糖液或生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15例,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治疗10天后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5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深静脉置管溶栓,可以有效预防PE的发生,保护深静脉瓣膜,并可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及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治疗安全有效,已成为治疗急性DVT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 ,栓子脱落后可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 ,出现肺动脉栓塞后 ,死亡率较高 ,大多数病人可在 1小时内死亡。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中提供了一个预防异位栓塞的作用 ,能有效地防止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我院对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例 ,女 2例 ,年龄为 4 3~ 6 9岁 ,平均 5 5 .6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放置方法 :经健侧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并确定双肾静脉位置并做好标记 ,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用尿激酶对髂、股静脉进行持续溶栓治疗,必要时配合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结果 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介入治疗,114例症状完全缓解,另6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经静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指血流在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 ,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出栓子 ,药物溶栓治疗[1 3 ] ,现将我科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9月对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归纳如下。1 病例资料本组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女 2例 ,男 3例 ,最大年龄 87岁 ,最小年龄 6 6岁。平均年龄 70 5岁 ,左下肢 5例中 ,外伤性脾脏破裂术后 1例 ,左股骨颈骨折术后 3例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1例。术程为 2~ 4h。症状出现为手术后 2 4h 1例 ,4例出…  相似文献   

16.
曹生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22-1623
目的:探讨几种途径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缺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69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各种途径置管溶栓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不同途径置入溶栓导管致深静脉血栓部位,各有优缺点。结论:几种置管方法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直接穿刺胫后静脉的方法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术后管理方便、处理髂静脉病变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尤霞 《右江医学》2003,31(6):637-63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 4 0 %~ 70 % ,如不及时防治 ,一旦栓子脱离原发部位 ,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们通过总结和吸取 9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教训 ,对 32 2例骨科术后病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效果满意 ,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做骨科手术 5 32例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例 ,发病率1.6 9%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8岁 ,男性 1例 ,女性 8例 ;手术范围 :全髋关节置换术 5例 ,股骨手术 4例。 2 0 0 0年 7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滤器植入加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重点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加强一般护理,重视导管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5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髂股静脉、胭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基本溶解,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超声溶栓是国际上 90年代兴起的微创介入技术。我们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应用该技术对 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超声溶栓治疗 ,现将治疗结果及初步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52~ 69岁。发病时间为 2~ 14天 ,平均发病时间为 7天。主要症状为患肢突然肿胀 ,皮肤色泽呈暗紫色。静脉顺行造影证实 5例均为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逆行造影示 1例为髂总静脉完全闭塞 ,2例为髂外静脉完全闭塞 ,2例股静脉完全闭塞。1 2 治疗方法 应用Acol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