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为一类少见的特炭眭心肌病,表现为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至猝死。对于1例肥厚性心肌病史10年,拟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患者,作者在充分熟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和心血管药物药理基础上,严格维护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避免加重流出道梗阻的因素,维持适当的前后负荷,抑制过快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合理实施麻醉镇痛镇静,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保证了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孕妇剖宫产麻醉处理一例陈培莲**黄一鸣**陈雄斌患者女,35岁,患“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8年,产前复查ECG示“窦性心律、V。PTF>正常值,心肌损害、I、aVL、V5异常Q波,PⅡ-Ⅲ高尖,提示左房大、早期心衰”。uCG示“左房增...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足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窒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点的少见心肌病.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3例此症患者,施行肥厚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及二尖瓣修复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收治8例单纯性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现结合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对22例合并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OHCM患者实施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5)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55~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88.0±15.8)mm Hg.分析比较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心脏超声,以及术后10 d,6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结果 术后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中经食管超声示所有患者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存活的2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1).结论 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近中期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肌部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肥厚肌块向左心室腔突出,同时多伴有收缩期二尖瓣向前运动(SAM),导致左心室流出道排血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大于50mmHg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本院从1998年10月至2004年5月行该种手术21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目前主要采用室间隔减容治疗, 如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室间隔乙醇消融术等。随着对理论知识认识的加深和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 先后有学者尝试应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治疗高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在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患者中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但亦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缺乏动物试验数据及大型队列研究数据、中远期治疗效果未知等。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一方面或可作为单独疗法, 另一方面或可联合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或以肥厚室间隔为靶点的新兴微创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改良Morrow术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的金标准^([1])。HOCM患者会合并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肌桥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率分别约20%和30%^([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相对较晚,常会掩盖HOCM本身的症状,当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时,通常需同期行改良Morrow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冠状动脉肌桥松解术.  相似文献   

9.
左室肥厚的血透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析(HD)患者左室肥厚(LVH)发生率高达75%,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UCG)对伴左室肥厚的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和其它引起LVH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的左室舒张功能作系统比较。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HD组30例,经UCG诊断符合LVH(室间隔 左室后壁≥24mm),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53±14岁。(2)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57±10岁。(3)肥厚性心肌病(HCM)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1±12岁。(4)正常对照(N)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6±16岁。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心血管或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并发症.术中可因创伤大、失血多、骨水泥不良反应、肺栓塞等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收缩泵血功能差,心肌代偿机能受到影响,因此合并重度扩张性心肌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麻醉风险极大.本文总结了5例合并重度扩张性心肌病老年患者行THR手术的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鉴于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与危险性的报道很少,作者总结了麻省总医院从1961~1983年间出院诊断为HOCM、采用全麻或脊麻施行非心脏大手术的病历。根据心导管检查存在流出道压力差和(或)心脏超声发现不对称的间隙肥厚以及二尖瓣收缩期向前运动确定诊断。本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共施行56次手术,手术时年龄12~84岁(平均56岁)。术前有心绞痛(12/35)和晕厥史(7/35)者较多,充血性心衰者(3/35)少见,三分之一的病人无症状。心电图正常者2例,30例有左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尿毒症 心肌病是其重要病因,近2/3患者表现为左心室肥厚,特别是非对称性左室后壁(室间隔)肥厚。 本文综述了左室非对称性肥厚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近年来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尿毒症心肌病是其重要病因,近2/3患者表现为左心室肥厚,特别是非对称性左室后壁(室间隔)肥厚。本文综述了左室非对称性肥厚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近年来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外科治疗结果与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3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病人行扩大Morrow术,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6.5±15.6)岁.同时有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 术后生存12例,死亡1例.无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术毕测跨左室流出道压差(13.2±2.9)mm Hg,食管超声示二尖瓣前移消失.平均随访(7.14±4.91)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示跨左室流出道压差仅为(14.08±5.19)mm Hg,病人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结论 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观察35例2型糖尿病超声心动图与正常人对照,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一种早期诊断糖尿病心肌病的检测方法.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6.
2000年5月—2006年3月我们共收治9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thy,HOCM)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不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点的少见的心肌病。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6例HOCM病人,均施行手术切除部分肥厚室间隔心肌,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静  刘玲玲  程敏  常芸 《护理学杂志》2002,17(4):275-276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HOCM)以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 ,病人生活质量差 ,常于 3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 [1] 。目前常用负性肌力药物、房室全能型永久起搏、手术等治疗方法。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手术风险高 ,起搏治疗无效等问题。化学消融疗法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新途径。我科 2 0 0 0~ 2 0 0 1年对 8例 HOCM病人施行经导管化学消融心肌术( PTSMA) ,获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例中 ,男 3例、女 5例 ,年龄 1 7~ 5 8岁。有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痛史 2~ 2 0年 ,…  相似文献   

19.
殷玉英  张维东 《护理学杂志》2000,15(11):660-66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脏病 ,主要通过药物 (β阻滞剂、维拉帕米等 )或外科手术、心脏起搏治疗。近年来运用心导管介入方法即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可使肥厚部分室间隔心肌细胞坏死 ,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 ,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1]。我院2 0 0 0年 2~ 6月采用 PTSMA治疗 HOCM1 1例 ,临床效果良好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2 9~ 66岁 ,平均 (51 .0± 1 1 .0 )岁。病程 6个月至 1 1年 ,主要表现为劳力性气短、胸闷 ,EKG提示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病变的病理特点,探讨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9年6月,外科手术治疗62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病人,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34.05±15.26)岁;体重27~83 kg,平均(60.42±12.71)kg.术前超声心动图(UCG)均提示二尖瓣SAM征,5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R).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完成二尖瓣置换术(MVR)12例,二尖瓣成形术(MVP)9例.围术期常规UCG、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左心房(LA)、左心室(LV)、左窒流出道流速及压差(LVOT)、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40~290 min,平均(104.23±47.14)min,主动脉阻断20~195 min,平均(66.76±36.32)min;气管插管5~21 h,平均(13.23±11.76)h.LA术前(43.46±7.21)mm,术后(34.56±5.23)mm;左室流出道压差术前(103.84±44.04)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23.54±17.78)mm Hg;室间隔厚度术前(26.93 ±5.23)mm,术后(17.12±5.67)mm,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MR和SAM症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手术死亡4例(6.4%,4/62例),主要死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并发症有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3例)、室内传导阻滞(7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左前分支阻滞(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心房颤动(4例).远期随访生存者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二尖瓣结构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常常合并二尖瓣病变,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充分的疏通左心室流出道可基本消失MR和SAM征;如二尖瓣本身有严重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继发性病变,首选MVP,疗效满意,因人工心脏瓣膜及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MVR不作为常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