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胞质内直接注核法和电融合法对大鼠 -小鼠种间体细胞核移植重组胚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饥饿法同步化处理的 SD大鼠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 ,常规超排 KM小鼠获得卵母细胞 ,采用盲吸法去核 ,分别采用直接注核法和电融合法构建重组胚胎 ,6- DMAP+ CCB+乙醇激活重组胚 ,CZB培养液中培养。结果 :电场强度 ( V/cm)和脉冲 ( ms)为 :1 5 0 0 /30 ;1 5 0 0 /40 ;1 80 0 /30 ;1 80 0 /40时 ,融合率为 :81 .5 % ;83.3% ;77.6% ;82 .0 %。直接注核法和电融合法构建重组胚的卵裂率分别为 33.1 %和 2 8.9% ,桑椹胚发育率为 1 7.8%和 1 5 .5 %。结论 :电场强度为 1 5 0 0~ 1 80 0 V/cm,脉冲为 30 ms或 40 ms时 ,都能获得较高的融合率 ;直接注核法构建的核移植重组胚胎的卵裂率要比电融合法略高 ,但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电融合条件对来源于小鼠卵丘细胞核移植重组胚的融合和早期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佳电融合参数。方法 将直径10~12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在不同电融合条件下诱导两者间的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以及随后发育的早期阶段包括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电融合时电场强度或脉冲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波动,变动范围分别是电场强度1000~2000kV/cm和脉冲时程40~160ms。低于容许范围的电融合参数会降低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融合率,而高于容许范围的参数会导致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溶解乃至死亡。如果电融合参数在容许范围内,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融合后重组胚的激活,以及发育至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阶段的比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脉冲重复次数以1~2次为佳。结论 优化的电融合参数是决定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与重组胚激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电融合条件对来源于小鼠卵丘细胞核移植重组胚的融合和早期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佳电融合参数。方法 将直径10~12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一卵母细胞复合体。在不同电融合条件下诱导两者问的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以及随后发育的早期阶段包括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电融合时电场强度或脉冲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波动,变动范围分别是电场强度1000-2000kV/cm和脉冲时程40~160ms。低于容许范围的电融合参数会降低供体核一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融合率.而高于容许范围的参数会导致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溶解乃至死亡。如果电融合参数在容许范围内,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融合后重组胚的激活,以及发育至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阶段的比率也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脉冲重复次数以1~2次为佳。结论 优化的电融合参数是决定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与重组胚激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破坏高尔基体对小鼠核移植重组胚的构建及其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饥饿法同步化处理KM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常规超排KM小鼠获得卵母细胞,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特异性破坏其高尔基体并采用盲吸法去核;直接注核法构建重组胚胎,6-DMAP+CCB+乙醇激活重组胚,在含5μg/mL BFA的CZB培养液中培养。结果经BFA处理后,小鼠核移植重组胚的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组存活率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但其卵裂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利用废弃胚胎进行人原核移植的方案?【方法】 收集废弃多原核受精卵117个?用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构建原核移植重构胚胎?分别比较钙离子浓度0.05 mmol/L(n=39)和0.1 mmol/L(n=58)的两种电融合液以及电压分别为1 800 V/cm(n=58)和2 000 V/cm(n=20)的两种电场条件对重构合子融合率和发育的影响?【结果】 操作成功率70.1%,融合成功率59.8%,得到43个卵裂胚胎,其中23个(53.5%)6细胞以上胚胎?共14个重构胚发育至8细胞或以上,得到3个囊胚?将电压由2 000 V/cm下降到1 800 V/cm,重构胚胎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6-细胞率明显上升(22.2% vs. 60.9%, P < 0.05)?和钙离子浓度为0.05 mmol/L的融合液比较,0.1 mmol/L的融合液融合率明显上升(39.3% vs. 69.0%,P < 0.05),卵裂率?6-细胞率和囊胚率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通过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用废弃胚胎重构人核-质异质的胚胎模型,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大鼠 -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重组胚胎 ,探讨激活方法和培养体系两种因素对重组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饥饿法同步处理的 SD大鼠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 ,以牛去核卵母细胞为受体 ,显微直接注射法构建重组胚 ,在 M199成熟培养基中 ,分别采用透明质酸酶、放线菌酮和 6- DMAP+乙醇 3种化学激活方法激活重组胚 ,并分别观察重组胚被放线菌酮激活后在 M16 、M199和改良的 CZB3种培养基中的发育情况。结果 :透明质酸酶、放线菌酮和 6- DMAP+乙醇激活重组胚胎 ,卵裂率分别是 5 .36%、1 5 .42 %、1 7.86% ;M16 、M199和改良的 CZB培养重组胚胎 ,卵裂率分别是 9.0 9%、1 6.1 7%、1 7.0 5 %。结论 :放线菌酮和 6- DMAP+乙醇均可有效激活重组胚 ;M199和改良的 CZB均可支持胚胎的体外发育 ,且二者胚胎培养的效果显著优于 M16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利用废弃胚胎进行人原核移植的方案。【方法】收集废弃多原核受精卵117个。用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构建原核移植重构胚胎。分别比较钙离子浓度0.05mmol/L(n=39)和0.1mmol/L(n=58)的两种电融合液以及电压分别为1800V/cm(n=58)和2000V/cm(n=20)的两种电场条件对重构合子融合率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操作成功率70.1%,融合成功率59.8%,得到43个卵裂胚胎,其中23个(53.5%)6细胞以上胚胎。共14个重构胚发育至8细胞或以上,得到3个囊胚。将电压由2000V/cm下降到1800V/cm,重构胚胎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细胞率明显上升(22.2%vs60.9%,P〈0.05)。和钙离子浓度为0.05mmol/L的融合液比较,0.1mmol/L的融合液融合率明显上升(39.3%强69.0%,P〈0.05),卵裂率、6.细胞率和囊胚率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用废弃胚胎重构人核.质异质的胚胎模型,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电穿孔法,将GFP质粒转染SGC7901/ADM细胞,优化转染条件以得到较高的转染率.方法 在400μl电转染体系中,以不同的电场强度(150V、180V、210V和240V),脉冲时间(5ms、25ms、50ms和75ms),电场强度和脉冲时间(150V,75ms;180V,50ms;210V,25ms;240V,5ms),分别将GFP质粒电转染SGC7901/ADM细胞,并检测不同条件下细胞的存活率和转染率.结果 180V/50ms和210V/25ms的条件下,均能取得较好的电转染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核移植方法完成小鼠卵丘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最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s;Hoechst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层粘连蛋白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期间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发育不同阶段早期小鼠胚胎中层粘连蛋白(1aminin,LN)的表达与分布变化,以进一步探讨LN与胚胎细胞分化及着床的关系.方法:取植入前发育不同阶段的单个小鼠胚卵,应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和酶免疫组织化学ABC等方法观察早期胚胎中LN的表达时间、强弱及分布状况.结果:从原核期、Ⅱ细胞期至Ⅷ细胞期胚,卵裂球内均可见LN强免疫荧光或棕色LN阳性反应颗粒,卵裂球外间质中LN则为阴性反应.到桑椹胚期,卵裂球内及间质中同时出现LN阳性反应物质.早期胚泡中LN主要分布在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间质中也有分布.晚期胚泡滋养层细胞内LN表达增强,细胞间质中转为阴性,近内细胞团侧的滋养层与内细胞团处,均表达出LN强阳性反应.结论:早期小鼠胚胎的卵裂球中含有LN;桑椹胚期LN在细胞间质中出现;胚泡侵入子宫内膜期间近内细胞团侧的滋养层细胞及内细胞团中的LN含量增加;小鼠早期胚胎中LN与其发育及粘附着床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for electrofusion on the activ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mouse embryos reconstructed by cumulus cell nuclear transfer, and explor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electrofusion. METHODS: A C57BL/6j mouse cumulus cell nucleus 10-12 mm in diamet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perivitelline space of an enucleated oocyte. The fusion of donor-recipient pairs was induced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for electrofusion (with variation in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pulse duration and pulse times). Successful form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embryos from donor-recipient pairs and the reconstructed embryos developing into the early embryonic stages (2-cell, 4-8-cell and morula stages) were observed and counted. RESULTS: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pulse duration allowed variation during electrofusion within the range of 1 000-2 000 kV/cm and 40-160 ms, respectively. The donor-recipient pairs fused at very low rate when the parameters were below the allowed ranges, and disintegration or even death might occur when the parameters were above the ranges. Within these allowed ranges, variation of the electrofusion parameters did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atio of the reconstructed embryos in 2-cell, 4-8-cell or morula stages (P<0.05). In addition, we suggested that pulse times be limited to 1-2. CONCLUSION: Optimal parameters for electrofusion are crucial for the fusion of donor-recipient pairs and the activ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embryo.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核移植方法完成小鼠卵丘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最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s;Hoechst 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An early embryo co-culture system with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its effect on early embryonic cleavage and growth in vitro. Three hundred and eight 2-cell mouse embryos were co-cultured with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 monolayer in MEM + 0.4 %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163 embryos cultured in MEM + 15 % FCS alone as control. Among the mouse 2-cell embryos co-cultured with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72.73 % developed to the morula stage and 67.21 % cavitated to blastocysts with 59.74 % hatching, as compared with 61.34 % to morula stage, 48.47 % to blastocysts and none hatching in the controls, respectively. Co-cultured embryos cleaved slightly faster than controls and showed no or less fragmentation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uma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can support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yield a reasonable number of embryos with good quality up to blastocyst stag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体外受精(IVF)冻融后用于Cas9注射的可行性。方法新鲜C57BL/6J小鼠卵子IVF后采用冻存管法(EFS20/40)冷冻原核胚(单细胞胚)和2细胞胚胎,次日复苏后培养。比较冻融原核胚和2细胞胚胎的回收率及成活率。选取部分冻融原核胚与新鲜原核胚同时进行Cas9和稀释液胞质注射并培养至2细胞,分别比较注射后的存活率及2细胞发育率。结果冻融后的B6小鼠原核胚的回收率为92.5%、成活率为92.8%,2细胞胚的回收率为90.5%、成活率95.8%,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鲜原核胚Cas9注射后的存活率为92.7%,空白组注射组为97.5%,冻融原核胚Cas9注射后的存活率为82.6%,空白组为92%,冻融组Cas9注射与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的2细胞胚发育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冻融原核胚可用于Cas9显微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共培养联合序贯成组培养对人早期废弃冷冻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获取人子宫内膜细胞并冷冻保存。共培养前,解冻内膜细胞并培养至30%~50%汇合时解冻人早期废弃胚胎,胚胎冷冻年限为3~10年。2~3个胚胎一起转移至已更换胚胎培养液的内膜细胞上行成组共培养,待胚胎发育至8 细胞期更换为囊胚培养液,观察胚胎复苏存活、桑葚胚及囊胚形成情况。结果 人子宫内膜细胞生长良好。采取内膜细胞联合序贯成组培养废弃胚胎33个,总体桑葚胚形成率45.5%,囊胚形成率27.2%,其中Ⅰ~Ⅱ级胚胎桑葚胚、囊胚形成率皆高于Ⅲ~Ⅳ胚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联合序贯成组培养对人早期冷冻时限较长的胚胎发育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可为充分利用宝贵资源进行胚胎实验室质控、胚胎干细胞研究等领域提供支持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扩大胚胎来源并获取特定胚龄胚胎 ,建立小鼠冷冻胚胎库。方法 运用超数排卵、体外受精与胚胎培养及胚胎冷冻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鼠受精卵的体内发育与运行规律。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受精、单细胞胚胎培养及胚胎快速冷冻。结果  (1)注射hCG后 12~ 2 0h受精卵发育至原核期 ,4 2~ 4 8h为 2 细胞期 ,4 8~ 6 0h为 4 细胞期 ,6 0~ 6 8h为 8 细胞期 ,以上各期受精卵均处于输卵管中 ;75~ 78h为桑椹胚 ,78~ 80h为致密桑椹胚 ,90~ 92h为早期囊胚 ,92~ 96h为囊胚 ,以上各期均处于子宫角中。 (2 )培养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 (FSH与hCG) ,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 ,添加FCS和激素组的体外受精率又显著高于单独添加激素组 ,FCS还能显著提高胚胎发育。 (3)在培养液中添加EDTA ,能有效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阻断 ,其 2 细胞胚的发育率达 10 0 % ,8 细胞胚发育率达 5 5 %以上 ;牛、羊上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也能有效克服 2 细胞阻断。添加乳酸钠和丙酮酸钠可使 2细胞与 8细胞期胚的发育率显著提高。 (4)以D PBS +甘油 +蔗糖为冷冻液 ,以D PBS +蔗糖为稀释液 ,对小鼠胚胎进行快速冷冻 ,桑椹胚的存活率为 6 9 3% ,早期囊胚的存活率为 6 0 4 %。结论 研究为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小鼠 ,扩大卵子和胚胎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