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1):88-93
目的:建立蒙药圆柏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内蒙古地区的圆柏药材,共9批。观察圆柏样品的性状并对其枝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圆柏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圆柏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圆柏样品中槲皮苷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结果:圆柏小枝呈圆柱形或四菱形,刺叶长短不等,呈深绿色或黄绿色;显微观察发现,鳞叶表皮细胞排列整齐、鳞叶中部有较大空腔、海绵组织细胞较大,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气孔较多,保卫细胞较大;TLC结果显示,在对照品(槲皮苷和芦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9批样品中水分含量为3.2%~5.6%,总灰分含量为3.4%~5.8%,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不超过0.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8.0%~33.8%,槲皮苷含量为0.11%~0.28%,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0.15%~0.25%。结论:初步拟定圆柏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7.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4.0%、槲皮苷含量不得低于0.11%、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不得低于0.15%,制订的标准可用于圆柏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细风轮菜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10批细风轮菜药材样品,对其进行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稀乙醇浸出物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 细风轮菜药材茎纤细,呈方柱形,被白色绒毛,表面为灰绿色或绿褐色;茎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非腺毛、皮层细胞等;粉末可见非腺毛、导管、木纤维、叶肉细胞等。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醉鱼草皂苷Ⅳb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0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稀乙醇浸出物、迷迭香酸含量分别为8.69%~12.33%、5.96%~13.33%、0.14%~3.29%、18.57%~32.61%、0.35%~0.82%,平均值分别为10.10%、9.73%、1.06%、23.54%、0.56%。结论 所建方法可用于细风轮菜药材的质量控制。初步拟定细风轮菜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稀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8.0%,迷迭香酸含量不得少于0.45%。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云南琵琶甲中胆甾醇成分进行鉴别,按《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其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超过百万分之十、10.0%、4.0%、0.5%,水(冷浸和热浸)浸出物、95%乙醇冷浸浸出物、95%乙醇热浸浸出物、稀乙醇冷浸浸出物、稀乙醇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21.0%、17.0%、20.0%、20.0%、25.0%;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得少于35.00mg.g-1。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升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及薄层色谱(TLC)法对16批不同产地、不同基原的秦艽花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相应方法,分别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秦艽花中5种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结果秦艽花药材粉末呈浅棕黄色;粉末显微特征清晰,可见花粉粒、导管、非腺毛、花冠表皮细胞和花萼表皮细胞等。TLC鉴别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图中,与对照品(异荭草苷)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6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5.40%~8.87%、3.76%~6.40%、0.27%~0.58%、26.81%~42.51%。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16批秦艽花样品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13~9.36、1.26~22.39、13.80~74.60、1.24~12.22、2.58~14.96 mg/g。结论本研究在秦艽花已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显微鉴别、TLC鉴别、含量测定以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等检查项,并初步拟定秦艽花中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6%、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6.0%、龙胆苦苷的含量不得低于13.8 mg/g。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瑶药小马胎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法对产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瑶药小马胎进行性状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瑶药小马胎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分。结果 与对照药材比较,瑶药小马胎的形态特征,根茎、茎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无显著差异,甲醇提取物薄层色谱主要特征斑点无显著差异。瑶药小马胎的总灰分为5.16%~13.19%,酸不溶性灰分为0.83%~5.73%,70%乙醇浸出物为11.74%~19.18%,水分为7.91%~13.32%。结论 所建立的瑶药小马胎质量标准可行,拟订其总灰分不得过1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7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水分不得过14.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网络鸡血藤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对药材样品进行性状鉴别,对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测定药材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药材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芒柄花素含量,色谱柱为RP-18 Endcapped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32︰6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9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 药材样品粉末显微特征明显,专属性好。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7.01%,3.39%,0.31%,16.45%。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和专属性好。芒柄花素质量浓度在4.94~98.7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6%,RSD为1.51%(n=6)。结论 建立的标准可用于网络鸡血藤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川产兔耳风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产兔耳风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组织学研究建立兔耳风药材显微鉴别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川产兔耳风显微鉴别特征性较强,易于鉴别.水分不得过9.68%,总灰分不得过21.7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4.23%,浸出物不得少于6.31%.薄层色谱鉴定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初步评价川产兔耳风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找到了苍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暂定苍耳草水分不得过14%,总灰分不得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牡蒿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药材性状、薄层鉴别方法研究,测定了11批牡蒿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及挥发油含量。结果:对牡蒿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初步拟定了牡蒿药材常规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3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7.0%,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14%。结论:初步建立了牡蒿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为牡蒿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鹞鹰风的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大经典鉴别法鉴别鹞鹰风;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测定鹞鹰风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测定鹞鹰风的含量.结果 四大鉴别均具显著特征,可作为鹞鹰风药材的鉴别方法;并初步拟定鹞鹰风中水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3.0%,总灰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2%,浸出物的含量不得少于6.0%;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0.08‰.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鹞鹰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蜀漆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的方法对蜀漆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浸出物含量及杂质限度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蜀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法鉴别的方法;根据测定结果拟定蜀漆药材浸出物不得少于7.0%、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结论:完善了蜀漆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并建立该药材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叶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对一叶萩药材进行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并测定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材中一叶萩碱的含量。结果 一叶萩药材的粉末呈灰绿色,气孔、花粉粒、草酸钙簇晶、导管等显微特征明显。TLC鉴别结果显示,16批药材样品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一叶萩碱、芦丁、槲皮素对照品及一叶萩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6批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6%、6.96%、1.17%、28.89%。一叶萩碱进样量在0.052 4~0.524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3%(n为6或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RSD为1.63%(n=6)。16批药材样品中的一叶萩碱含量为1.003~6.872 mg/g。结论 建立了一叶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初步拟定该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12.0%、9.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山枝仁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研究,测定了10批山枝仁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对山枝仁药材的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初步拟定了山枝仁药材常规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5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6.0%.结论:初步建立了山枝仁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为山枝仁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8,(8):1057-1060
目的:建立山紫菀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药材样品进行定性鉴别;测定药材样品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3∶87,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19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山紫菀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药材样品水分为7.6%~9.4%,总灰分为11.7%~19.6%,酸不溶性灰分为5.9%~14.1%,浸出物为25.4%~37.5%。阿魏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21 2~0.636 8μg(r=0.999 9);定量限为2.25 ng,检测限为0.75 ng;中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为97.81%~100.59%(RSD=1.02%,n=9)。结论:初步拟定山紫菀药材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9.0%,酸不溶性成分不得过12.0%,浸出物不得少于25.0%,阿魏酸含量不得少于0.1%;所建标准可为山紫菀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国栋  赵翡翠 《中国药房》2011,(47):4454-4457
目的:建立维药芝麻菜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10批芝麻菜子样品,对原植物的形态和性状进行鉴定;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以芥子碱硫氰酸盐为对照品对芝麻菜子药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测定10批芝麻菜子药材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和脂肪油含量,建立芝麻菜子中芥子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结果:原植物形态、性状和粉末的鉴别结果均较理想;10批药材的TLC图较一致,重复性好;暂定芝麻菜子药材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过氧化值、浸出物分别不得超过1.40%、8.00%、8.00%、2.60%、0.12、14.00%;暂定本品脂肪油含量不得少于17.00%;建立的芥子碱含量HPLC测定方法可行、重复性好。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芝麻菜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彝药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水指甲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粉末显微鉴别,再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水指甲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并制定其限度。结果:样品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TLC特征斑点清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9.5%、12.9%、2.6%、22.5%。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瑶药大猪屎豆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产地的大猪屎豆药材样品10批,观察其性状;并对其茎横切面及粉末分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冷浸法分别测定药材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药材样品的性状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印尼姜黄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将其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姜黄品种进行对比。方法:应用性状,显微鉴定等方法,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为对照,采用TLC法进行鉴别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三种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方法对10批姜黄药材中的挥发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成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印尼姜黄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平均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3%、0.7%、0.06%,中国姜黄不得低于1.0%、0.25%、0.15%。印尼姜黄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10.0%,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结论:所建立的印尼姜黄和中国姜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能够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8,(4):470-473
目的:提高十大功劳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药材样品进行定性鉴别。测定药材样品水分、灰分、醇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 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6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药材样品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药材样品水分为3.92%~7.03%,总灰分为3.65%~6.95%,酸不溶性灰分为0.05%~1.03%,醇浸出物为10.87%~33.14%。盐酸小檗碱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83~0.915μg(r=0.999 9);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143、0.095μ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加样回收率为95.21%~103.10%(RSD=2.95%,n=6)。结论: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8.0%、6.0%、0.4%,醇浸出物、盐酸小檗碱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6.0%、1.0%。所建标准可用于十大功劳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材蒲公英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等物质质量进行研究,建立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蒲公英中咖啡酸、绿原酸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CE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X 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咖啡酸、绿原酸分别在0.009 8~0.078 1 mg.mL-1,0.008 5~0.067 8 m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蒲公英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0%,总灰分不得高于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1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25%,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20%。结论此法简便、准确、能有效控制蒲公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