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106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即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替格瑞洛治疗,各53例,分组标准为入院单双次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则有所改善,对比两组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应在临床治疗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12月~2020年2月择取1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替格瑞洛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血压及心率来看,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血管内皮功能来看,治疗后研究组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来说,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佳,不仅可以调节心率和血压,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将结果加以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全部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进行标准化服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商品名:倍林达,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口服,每日2次,每次90 mg;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每次75 mg,阿司匹林服用方法同观察组。治疗1、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1、6个月时的MACE累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12例,占总数的13.3%;对照组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13例,占总数的14.3%。两组患者发生出血的病例数量分别为7例和6例,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穿刺部位出血或牙龈出血。两组患者在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单双数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各45例。2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替格瑞洛组予替格瑞洛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 h、24 h及1周时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变化、肝肾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肌酐(Cr)、血尿素氮(BUN)];随访2个月统计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替格瑞洛组各时点下降程度均大于同期氯吡格雷组(P均<0.01);治疗后24 h, 2组0级、1级患者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级、3级患者占比增加,其中替格瑞洛组3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治疗后24 h, 2组AST、ALP、γ-GT水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取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小腿周径变化情况、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治愈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治疗治愈率为44.44%,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比较,实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小腿周径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小腿周径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格瑞洛在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方面,效果比氯吡格雷好,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小腿周径恢复较好,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较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对比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服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液粘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以替格瑞洛替换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50例,将氯吡格雷(75 mg/d)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替格瑞洛服用后7、30、90 d与服用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替格瑞洛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48-5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替换疗法和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CPGR)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ACS合并氯吡格雷抵抗患者6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其中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14d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抑制率及炎症反应变化情况。随访1年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呼吸困难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14d,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格瑞洛替换疗法有更好的抗血小板和降低炎症反应的效果,且降低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9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加服替格瑞洛,进一步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替格瑞洛特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2.
1例78岁女性患者因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1次/d口服。次日晨,患者腹部及双下肢出现瘙痒、红斑。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予氯雷他定10 mg,1次/d口服。1 h后瘙痒缓解、红斑消退。第1天,患者自行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过敏症状再现,继续服用氯雷他定。4d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替格瑞洛(90 mg、1次/d口服)联合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抗血小板治疗,随访6个月无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实验组加用替格瑞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应用替格瑞洛治疗ACS兼具临床疗效好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宋付凯 《北方药学》2019,16(2):26-27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抗栓效果。方法:将收治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肝功能指标以及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参照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6%(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期间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于参照组。结论:替格瑞洛治疗冠状动脉病变ST抬高型心肌梗死比氯吡格雷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避免产生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正>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阿司匹林(aspirin)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尤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替格瑞洛(ticagrelor)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起效快速和作用可逆的特点,与氯吡格雷相比,均可显著降低ACS患者(不论接受PCI或接受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1日廊坊市广阳区管道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收治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加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2 h、1 d、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术后血小板的聚集率,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STEMI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观察组)和氯吡格雷组(对照组),每组5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心血管指标改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1,P=0.0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2,P=0.002)。观察组心血管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ST抬高段不良回落及血小板计数)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4,P=0.016;t=3.502,P=0.023;χ~2=4.118,P=0.021;t=3.835,P=0.017)。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STEMI具有较高的疗效,能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或早期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应用现状。方法:分析2019年6月~12月本院急性期或早期ACS患者院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互转换的发生率、一般临床特征、转换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果: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转换治疗的比率为12.9%(208/1607),最终纳入的182例患者中,63.2%(115例)由氯吡格雷换为替格瑞洛(升阶治疗组),36.8%(67例)由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降阶治疗组)。升阶组和降阶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均在造影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一天的时间段发生转换的人数最多,且组间存在差异(58.4% vs 40.0%,P=0.018);降阶组仅有35.5%的患者在最后一剂替格瑞洛给药24 h后给予首剂氯吡格雷;仅有37.4%的患者在转换时给予所换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负荷剂量。结论:“指南”推荐的P2Y12受体拮抗剂转换策略尚未得到广泛认可,临床实践中转换策略的制定须结合患者情况作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