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保山市1981-2009年疟疾防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科学评价防治成果。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采用效益成本比值法对疟疾防治工作中投入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09年共投入疟疾防治成本8237.84万元,产生总经济效益为322031.46万元,净效益313793.62万元;效益成本比值为39.1:1;平均每年净效益为10820.47万元。趋势分析显示,随着年限的推移,内源性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rs=-0.515,P=0.004)。结论 29年来的疟疾防治工作为保山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14年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优化和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母婴传播的病案记录、财务报表、统计报表、回顾性调查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深圳市性病防治专家获得相关数据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对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估。结果 2014年,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项目检测了363 126名产妇,共发现孕产妇梅毒阳性患者766例,孕产妇梅毒阳性率为0.21%。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该项目共阻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数352例,阻断成功率为89.81%,成功避免了107例三期梅毒病例,干预阻断成功率为100.00%。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该项目共挽救17 125.16个伤残调成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该项目总效益为39 260.83万元,其中直接效益为769.53万元,间接效益为38 491.30万元;且项目净效益为38 263.76万元,成本效益比为1∶38.38,即每投入1元,即可获得38.38元的受益。结论 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远期效益,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佛山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的成本效益、成本效用方面的经济学数据,对筛查工作的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通过筛查中心,文献、官方资源,问卷调查3种途径搜集经济学相关资料,并利用统计学工具、Tree Age Pro卫生决策分析软件对筛查工作进行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的评估.结果 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投入成本1 794.61万元,获得效益11 769.99万元,净效益9 975.52万元,成本效益比为1.00∶6.56.筛查每投入3 216元可避免一个伤残调整寿命年.结论 筛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学适用性,值得更多的资金投入,以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余春平  黄维 《中外医疗》2012,(20):60-61
目的分析嘉陵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追踪回顾的方法估计个人成本,根据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标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嘉陵区结核病防治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25.11。结论嘉陵区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本-效益收益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右江区血栓当地发热病人70116人次,仅检出2例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0003%;血检流动人口13095人次,检出27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0.21%。结论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玉溪市1953-2015年(62年)疟疾高度流行区疟疾防治的效益成本情况,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可持续性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2年来疟疾防治过程中疟疾发病、死亡和住院人数;收集疟疾防治各种(类)投入和支出疟疾防治的人、财、物情况,计算总投入和总效益.国家、国际组织、集体和个人实际投入疟疾预防及治疗的人、财、物费用计为直接成本(直接投入),门诊和住院病人及培护的误工费计为间接成本(间接投入).用防治初期三年平均发病率、病死率和1978-1986年平均住院率计算总的发病数、死亡数和住院数,减去防治期间发病数、病死数和住院数.应用效益成本比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计算62年的疟疾防治效益成本情况.结果 全市在62年的疟疾防治中共收治233 327例,减少发病2 611 820例、减少死亡4 219例、减少住院52 645例、减少病人误工损失17 094 894 d,消除200余万居民感染疟疾的风险.国家投入,包括设备、药品、检测、培训、人力等九项支付经费5 905.51万元.个人投入医药费、住院费、误工费和陪护费等四项支出7 885.8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139 309.2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68 804.06万元.效益成本为18.41∶1,年平均净效益为3 174.36万.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无法估量.结论 当地62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可行有效,对保护社会和家庭劳动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目前福建省疟疾消除阶段的实际监测防治现状,分析研究福建省消除疟疾3个阶段的成本效益。方法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析2005—2018年福建省疟疾消除阶段前期、消除阶段后期和消除后阶段不同监测措施的效益成本比值(BCR)和经济净效益(NB)。结果 福建省2005—2018年消除疟疾3个阶段年均成本投入分别为:消除阶段前期(2005—2009年)为6 423.51万元(人员工资占93.05%),消除阶段后期(2010—2015年)1 125.02万元(人员工资84.59%),消除后阶段(2016—2018年)1 170.67万元(人员工资占66.02%,人员培训费占25.37%);NB分别为12.63亿元、20.77亿元和28.45亿元,BCR分别为20.7∶1、185.6∶1和244.0∶1,BCR和NB均是消除后阶段>消除阶段后期>消除阶段前期,说明消除后阶段监测措施在经济上最有利,其防治效果是最佳的。结论 福建省疟疾防治工作14年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疟疾消除后阶段按不同风险等级的疟疾防控管理、加强境外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控的监测措施,在经济上有利,防治效果最好。应继续加强疟疾的输入性病例监测管理机制建设,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番禺区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本-效益。方法采用抽样电话调查结合病历回顾的方法估计个人成本,运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标及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学方法来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39.6。结论该项目的成本-效益收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宝鸡市实施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成本效益比值和净效益。方法通过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住院费用、病例和家属的误工费、疫苗接种前后平均发病数的减少,计算减少病例所产生的费用,同时计算接种疫苗的成本,以获得成本效益比值和净效益。结果宝鸡市2008—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共投入37 847 187元,平均减少病例193例,减少死亡病例18例,成本效益比0.81∶1,净效益8 633 775元。结论宝鸡市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学效益,应继续做好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邓伟均  劳卫民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54-355,256
目的分析番禺区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本-效益。方法采用抽样电话调查结合病历回顾的方法估计个人成本,运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标及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学方法来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39.6。结论该项目的成本一效益收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昭通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的卫生经济学效果,为制定下一阶段防治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规划期内结核病防治工作资料作数据汇总,进行成本与效果和效用及效益分析.结果 规划期间社会投入共计约4 826 355元,通过成功治疗7 419例传染性患者,避免新增感染55 643例;避免新发患者5 564例,减少社会医疗费用389.48万元;挽回52 858个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挽回社会总价值4.17亿元;每避免1个健康人受传染仅需投入86.74元,每挽回1个DALY损失仅需投入91.31元,每投入1元防治经费可产生87.71元的社会经济效益.结论 昭通市实施《规划》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邯郸市结核病防治实施10年投入的社会总成本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成本经济分析。方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具体计算公式:成本效益比=(直接社会效益+间接社会效益)/社会总成本。结果邯郸市总体实际使用各种费用达3 058.41万元,避免产生新发患者所减少的社会医疗费用1 427.6万余元,避免劳动力损失所挽回的社会总价值达29.55亿元人民币。每投入1元结核病防治经费,可产生96.67元社会经济效益。结论邯郸市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善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解决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形成了多渠道筹资防控同一种传染病的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1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期间疟疾疫情,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西双版纳州2003-2011年疟疾防治和媒介监测资料,分析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 2003-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疟疾病例4 881例,年均发病率为58.81/10万。疟疾发病率由2003年的215.83/10万,下降至2011年的1.41/10万,疟疾发病率下降明显,疟疾发病区域逐步缩小。结论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疟疾防治效果显著,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山东日照市消除丝虫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开展丝虫病防治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新时期疾病控制工作成本效益观念。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采用效益成本比值法,对丝虫病防治过程中所投入的调查成本费用和减少感染、发病致残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析。结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丝虫病防治,至世纪末实现消除丝虫病,共投入防治与监测成本费用值为399.36万元,累计减少丝虫病感染352755人次,减少慢性丝虫病患5040人,共节省治疗、误工等经济费用值为7414.37万元,产生净效益值为7014.66万元,总效益成本比值为1:18.6。结论丝虫病防治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且消除丝虫病后持续时间越长,则效益越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马山县1950-2014年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治历程,评价其防控效果,为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和全面消除疟疾考核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马山县历年疟疾疫情报告资料、防治方案、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经过60余年的反复防治,马山县疟疾防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发病率从1954年的3 518.73/10万降至1996年的0.06/10万,1989年至今没有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分别于1996年和2014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和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 马山县已连续20多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但境外输入性疟疾一定时间将持续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疟疾,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焦作市疟疾流行概况及防治历程,总结焦作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评价疟疾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焦作市1950—2016年疟疾防治规划、计划、技术方案、疫情报告数据、防控措施和效果等资料,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消除措施、保障措施、防控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疟疾曾经是严重危害焦作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寄生虫病之一, 经过60多年的反复防控,全市疟疾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疟疾发病率从最高185.19/万(1954年)降至1984年的1/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病例报告。全市疟疾防控工作经历了控制流行、基本消灭、基本消灭后监测、消除疟疾四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焦作市按照《河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建立了消除疟疾机制,年血检率达2‰以上,疟疾监测网络健全,发生的43例输入性疟疾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结论焦作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7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盈江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盈江县2001-2013年疟疾疫情和项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实施前(2001-2002年)报告疟疾病例2 966例,年均发病率573.65/10万,死亡20例,死亡率3.87/10万,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8.41%;项目实施后(2003-2013年)报告疟疾病例6 960例,年均发病率186.15/10万,死亡15例,死亡率0.40/10万,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5.08%。项目实施前后相比,疟疾发病率下降了67.55%,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下降了39.60%。结论盈江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后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包头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包头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卫生资源投入与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本-效果、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2003-2008年包头市结核病控制项目资金的投入与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2003-2008年总治愈率89.4%,每治愈1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投入的费用为658元人民币,并且各年费用不尽相同;直接挽回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83 195年,间接挽回DALY 32 085年,并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而节约费用1 948.2万元人民币,挽回GDP损失58 586.5万元人民币,避免因病造成的个人损失累计132 572.9万元人民币。结论:包头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减轻了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孟州市疟疾流行概况及防治历程,总结孟州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评价疟疾防治效果,为全面实现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目标及开展考核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孟州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规划、计划、技术方案、疫情报告数据、防控措施和效果等资料,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消除措施、保障措施、防控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经60多年的反复防控,孟州市疟疾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疟疾发病率从最高的123.23/万(1964年)降至1982年的1/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病例报告。疟疾防控工作经历了控制流行、基本消灭、后期巩固监测和消除疟疾4个阶段。2010年以来建立了消除疟疾机制、年血检率达1%以上,疟疾监测网络健全,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现及时,疫情处置规范。结论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孟州市已连续8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经省、市组织考核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境外输入性疟疾会持续存在,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及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