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笔者遇到一例肩四边孔粘连并腋神经损伤患者,经手术松解后,腋神经恢复正常功能,为了不使本病与四边孔综合症相混淆,特鉴别讨论如下。一.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腋神经损伤与四边孔综合症其病理损伤部位均在四边孔,两种疾病都有腑神经瘫痪。不同点是:腋神经损伤仅仅是三角肌瘫痪,其表现是三角肌肌瘫和萎缩,上肢外展发生障碍,肩峰突起,失去肩部固有的圆形,肩部皮肤感觉迟钝,没有肱三头肌障碍。而肩四边孔综合症不但有三角肌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应用上肢损伤洗方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进行熏洗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上肢损伤洗方加减联合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起着肱骨头减压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肱骨外上髁为肱桡肌及前臂伸肌总腱附着点,当前臂做旋转运动,主动收缩和被动牵拉上肢时,肱骨外上髁伸肌群长短肌受到牵拉,如此反复,易造成肌肉损伤、撕裂,引起该处炎症.临床常见症状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可放射至整个前臂,劳累后加重,休息时缓解;患肢乏力,握力下降,常不能负重和持握工具;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肘关节伸直,掌屈腕关节用力向前旋转前臂时,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加剧.笔者总结2005-2012年我院接受按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0例经验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解剖一年轻男尸,准备作上肢肌肉陈列标本。当剥制到臂肌时,发现肱二头肌除具有正常的长头及短头外,另有一头起于喙肱肌下端止点的下方肱骨骨面上,自起点向下有一清淅肌束下行,并汇入肱二头肌下端的肌腱上,与该腱一同止于桡骨粗隆。  相似文献   

6.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近端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发生率为全身骨折的5%,通常伴有肩袖损伤。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是一种腱帽状结构,止于肱骨头(上、后、前方),包绕关节和肱骨头。肩关节为多轴运动的球凹关节,关节盂较浅,肱骨头较大,关节内容积较宽,韧带和关节囊松弛。肩关节运动的解剖和生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占全身骨折的26.7%;占肘部骨折的60~70%。若处理不当,易发生伏克曼氏缺血性肌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我院自1982年11月至1984年12月共门诊治疗142例肱骨髁上骨折。虽无伏克曼氏铁血性肌挛缩,但肘内翻畸形较多见。现根据复位后或拆石膏时可测量肱骺角的64例X线片的肱骺角测定,着重分析手法复位不良与肘内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泳楗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78-979
肱骨干骨折后无论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其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其它部位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为高 ,特别是手术治疗时骨不连的发生率可达8 3 % ,几乎为非手术治疗的3倍。现将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如下 :1解剖原因肱骨是上肢最长的管状骨 ,上半略圆柱状 ,下半呈三棱柱状 ,肱骨干上起肱骨外科颈下1cm处 ,下达肱骨髁上2cm处。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 ,沟内有桡神经紧贴。肱骨滋养动脉发自肱动脉 ,从位于肱骨体内侧缘近中点处的滋养孔进入营养肱骨。肱骨干上部有肌力强大的三角肌、胸大肌、背阔…  相似文献   

9.
胡云渊  毛玮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05-1906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诊断和分析。方法对9例肱骨干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1例患者因软组织挫伤严重,术后肢体肿胀明显,血栓形成而截肢。2例因就诊时间较晚,肌肉部分缺血挛缩,功能较差。其余6例因诊断治疗及时,术后功能满意。结论对肱骨干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正>肩袖是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组成的复合体,起源于肩肋骨,附着于肱骨头周围,在肱骨头解剖颈处形成袖套状结构。肩袖的作用是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1],维持肩关节腔的密闭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肩袖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肩部的劳损,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故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由外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肱骨于骨折的并发症包括骨折不愈合,挠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肢体短缩,骨髓炎及肩肘关节僵直等,临床上以前两者最为常见,因其后果严重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我院收治肱骨干  相似文献   

12.
高为人  樊健 《江苏医药》2007,33(12):1282-1282
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大多数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传统的肘后肱三头肌舌形瓣手术入路可对骨折行良好的复位及固定,但对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影响较大.2001年以来我们对此手术入路进行了改进,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肱动脉损伤合并肱骨中上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4月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内固定加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肱动脉治疗肱动脉损伤合并肱骨中上段骨折32例.结果 随访12~18个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示吻合段血管均无狭窄.所有骨折均达临床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IESN加自体大隐静脉桥接修复肱动脉是治疗肱动脉损伤合并肱骨中上段骨折的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程序合理、固定牢靠、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评估了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等三种入路的手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以70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为对象,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以及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此三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伴随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由C1 ~C3),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的优良率基本维持不变;而伴随着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的优良率都呈现出下降.结论:与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比较,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罗毅  李江  彭一 《河北医药》2010,32(9):1060-1061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内外侧肌间隔入路、钛板内外侧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病例加例,按Aodmutler分型:C1型5例,C2型7例,C3型8例。结果本组20例均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参照Cassebaum标准,优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论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断臂再植术后并发ARDS1例89医院(山东潍坊261200)李冰郑建平王成琪张成进某女,37岁。因右上臂被机器绞伤4h,于1994-06-20入院。急诊手术,术中见右肱骨上段骨折、错位,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完全断裂,挫伤...  相似文献   

17.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常并发神经、血管损伤,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畸形[1]。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牵引治疗、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等。2009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我院37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肱骨外髁骨折俗称肱骨小头骨折,多发生于5—10岁儿童。在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肱骨下端二次骨化中心外髁部分组成一个骨骺面,包括滑车,肱骨小头,外上髁;而内上髁另有骨化中心。因此,肱骨外髁骨折时,远端往往包括外上髁、肱骨小头骨骺、部分滑车骨骺及干骺端的皮质。若其远端仅单纯是肱骨小头骨骺,即可称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在幼儿尤其在滑车骨骺尚未出现时,需与肱骨下端骨骺分离(即经髁型肱骨髁上骨折)相鉴别。前者肱桡关节必然紊乱,后者肱桡关系保持正常,即桡骨上端纵轴仍通过肱骨小头中心。此外,还偶见有肱骨小头本身发生断裂者。  相似文献   

19.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广义的肩关节是由胸锁关节、锁骨、肩锁关节、肩胛骨、盂肱关节、肱骨近端以及肩胛胸壁关节共同组成的复杂结构。盂肱关节及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协同运动使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超过人体任何其他关节.而肩关节的功能实现与其解剖特点相适应。本研究总结肩关节骨性结构的解剖特点及肌层结构的层次关系,以及肩袖间隙结构在肩关节稳定机制中的作用,分析肩周炎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常见,其与老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骨折发生率增加。近年来对于其治疗方法有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点:(1)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谁更佳。(2)手术内植人物的选择。内植人物有张力带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角钢板及肱骨髓内钉等。这些方法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特别是对于肱骨近端复杂的不稳定骨折及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AO“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