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脓毒性休克也称为感染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1]。脓毒性休克是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循环障碍综合征,由它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方法是血液滤过,通过机器(泵)或患者自身的血压,使血液流经体外回路中的一个滤  相似文献   

2.
血浆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定期检测,结合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评价PCT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分别对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及20例非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PCT检测和普通血细菌培养。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PCT复检。结果 ①脓毒性休克组PCT检测值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有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优于普通血培养。②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PCT值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CT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CT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找到了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法。他们对兔抗CD14单克隆抗体(McAb)和兔抗肿瘤坏死因子(TNF)McAb两种疗法作了比较研究。CD14是内毒素受体,能对造成脓毒性休克的感染产生免疫应答。研究者采用了能接受多剂内毒素的兔休克模型,他们相信此模型能准确反映病人在多次接触细菌内毒素后发生的脓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4.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合并出现的严重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有较高病死率.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及时的病情监测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提高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笔者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与监测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综述,为今后这类患者的液体复苏及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脓毒症时期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及肝脏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1)建立动物模型及分组: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脓毒性休克组腹腔注射12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12 mg/kg生理盐水.(2)各组大鼠在注射后1h、6h、24 h处死,每时点每组各8只,采集肝脏组织标本;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并设计原位杂交探针序列,进行mRNA原位杂交检测;TUNEL(原位末端1转移酶标记技术)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做数据统计.结果 (1) mRNA原位杂交检测TLR4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大鼠肝脏表达在LPS攻击后1h、6h、24 h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TLR4表达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2)TNF-α在LPS攻击大鼠后1h、6h、24 h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3)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细胞凋亡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 (1)TLR4及TNF-α在肝脏的高表达,尤其在脓毒性休克大鼠肝脏的高表达,进一步证实由于LPS导致机体通过TLR4介导产生TNF-α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产生炎症因子的瀑布反应,引起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2)通过阻断TLR4的表达,可能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对减轻机体各重要脏器的损害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一个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因子风暴及微循环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氢溴酸山莨菪碱可以保护内毒素所致的脏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本文拟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新理念、氢溴酸山莨菪碱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早期阻断与预防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住院的老年CAP患者502例。选取40个入院后24 h内首次采集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标构建FI-LAB,FI-LAB<0.35为非衰弱组,FI-LAB≥0.35为衰弱组。判定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情况。采用修正Poisson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CAP并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01)。将FI-LAB乘以100后纳入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FI-LAB每增加0.01,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分别增高5.9%和6.2%(均P<0.001)。FI-LAB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8和0.42。结论 衰弱增加CAP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FI-LAB可预测CAP患者发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胱抑素C(Cys-C)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脓毒性休克重度组25例、脓毒性休克轻度组23例患儿入院时的HDL-C及Cys-C,并与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分析。脓毒性休克重度组、轻度组于入院后1、3、6、9d动态监测以上指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死亡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脓毒性休克重度组、轻度组入院时的HDL-C明显降低,Cys-C明显升高,这两个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4.105、344.863,P值均小于0.01)。脓毒性休克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病死率明显较高(χ2=0.023,P<0.05),存活者住院天数及HDL-C、Cys-C恢复正常水平时间明显延长(t值分别为11.433、9.731、3.501,P值均小于0.01)。结论 HDL-C、Cys-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血清HDL-C越低、Cys-C越高,其病情程度越重,恢复正常水平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血液净化在脓毒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09年5月~2014年5月对6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羟乙基淀粉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联合血液净化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家兔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ED)对脓毒性休克家兔血气、血生化指标及动物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动物脓毒性休克后1 h用3个剂量ED(1.6,0.8,0.4 mg·kg~(-1))治疗,测定4个时相点动脉血气及酸碱度,并测血乳酸(L)、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酐(Cr)及尿素氮(BUN)含量。观察24 h时动物存活情况。结果:家兔脓毒性休克4 h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L、LDH、BUN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为70%。不同剂量ED治疗后可改善血气、酸碱平衡紊乱,增强SOD和CAT活性,降低LD、MDA浓度及LDH活性。治疗后3个剂量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0,0和33%,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ED能增强脓毒性休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4例急腹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休克组;另选同期急腹症无脓毒性休克患者为对照,设为非休克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病史、手术治疗、器官障碍数量、降钙素原、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疾病类型、血容量不足、血乳酸增高、病程,分析脓毒性休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腹症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休克组年龄<6岁、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2个、降钙素原≥0.5 ng/ml、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血乳酸增高、病程>7 d占比高于非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手术治疗、凝血障碍、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年龄<6岁、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2个、降钙素原≥0.5 ng/ml、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是脓血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的脓毒性休克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基础病史、器官障碍数量、降钙素原水平、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足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笪伟  张泓 《安徽医药》2020,24(6):1171-1173
目的评估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CRT)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 73例,根据脓毒性休克病人 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 35例)与死亡组( 3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病人 CR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 CRT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阈值及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死亡组 CRT明显高于存活组[ 5.50(4.40,5.90)s比 2.20(1.90,2.80)s,P<0.05]。 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 AUC=0.83,最佳截断值为 2.4 s时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死亡,灵敏度高达 94%,特异度为 84%。结论脓毒性休克 6h液体复苏后 CRT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脓毒性休克患儿平均动脉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在住院患者中严重脓毒症的病死率约为30%,而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为50%~60%。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生存率积极探寻有利因素,从而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使得病死率降低。本研究对72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平均动脉压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脓毒症、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3个亚组;比较各组血清S1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APACHEⅡ,分为<15分、15~20分、>20分3个分段,比较不同分段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根据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表达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P<0.05);而单纯脓毒症组与重度脓毒症组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15分、15~20分、>20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PCT表达水平、死亡率随着APACHEⅡ评分提高而提高,各APACHEⅡ分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S1P、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1P与PCT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0.381、0.358、0.463,P<0.01)。结论 S1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通过监测血清S1P表达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经过充分的容量复苏后,随机选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OPA)作为血管活性药物,比较NE组和DOPA组6h、12h、24h、48h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心率(HR)以及7d、28d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DOPA组相比,NE组各时间点的MPAP、CI及7d、28d病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其SVRI显著高于DOPA组。同时,NE组心律失常事件少见,心率也低于DOPA组(P〈0.05)。结论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可增加全身脏器灌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两药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大体相同,但多巴胺应用后心率加快,心律失常事件较去甲肾上腺素组多。  相似文献   

16.
王国粉  杨肖蓉  任婵  苏瑜  王英 《安徽医药》2018,22(2):257-260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 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依据脓毒性休克预后情况,将出院后60 d内死亡纳入死亡组(36例),出院后60 d内存活者纳入存活组(4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  相似文献   

18.
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颅脑损伤、骨折、烧伤、大手术等严重创伤后,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或麻醉使用镇静剂,患者多昏迷或意识不清,血流灌注差导致缺血低氧、伤口感染及应激反应、胃肠道麻痹等。这些因素极易发生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终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儿童急危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全球儿童脓毒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它已成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的定义是指由于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即感染+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2。而脓毒性休克是指其特定阶段,指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异常。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具有高发病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临床上亦称中毒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 ,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及其内毒素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细菌及其内毒素进入血液微循环 ,激活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 ,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介质 ,作用于多个器官和系统 ,从而影响其有效灌注 ,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功能障碍 ,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这一危重综合征即为感染性休克 ,笔者现就多年临床实践中对感染性休克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胆道感染、多发性脓肿、急性胰腺炎、间质性肺炎等患者 ,应密切观察病人若出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