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探索互联网医院患者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的62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原始访谈记录,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分析,构建互联网医院患者使用意愿归因模型。结果 对原始访谈记录进行三级编码,提取初始概念111个,开放式编码30个,归纳得到主轴编码11个,选择性编码3个,即互联网医院患者使用意愿三大主归因为个人因素、院方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个人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知风险、绩效期望、使用体验;院方因素包括平台属性、线上医疗服务质量、院方宣传效能、费用情况和信息公开程度;社会因素包括政府推动与落实和周围人影响。结论 个人因素、院方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互联网医院推广使用的三大主要因素。针对关键因素,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互联网医院的认识,优化移动端平台模块,科学管控互联网医院线上医疗服务质量,在国家完善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共同促进互联网医院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骼肌肉疾病是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拿自古以来在骨骼肌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针对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的影响因素尚未开展系统研究。目的 探究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使用滚雪球抽样策略,以北京市推拿学系的医师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其进行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疼痛影响因素的访谈,根据研究目的与课题组讨论拟定访谈提纲,当访谈资料达到饱和时结束访谈。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进行三级编码,建立理论模型。结果 共对16例受访者进行有效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得到21个初始范畴;主轴式编码将21个初始范畴归纳为“医务人员”“患者群体”“就诊环境”“地域差距”和“优势病种”5个主范畴;经选择式编码,将其归纳为“人”的内在因素(“医务人员”和“患者群体”)、“环境”的外在因素(“就诊环境”和“地域差距”)和“疾病”的致病因素(“优势病种”),进一步抽象为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影响因素树状模型。结论 影响推拿手法治疗骨骼肌肉疼痛的因素是由“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公立医院组织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医院组织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结合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三级编码,归纳分析影响因素,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经三级编码后,获得74个初始概念、13个初始范畴、3个主范畴以及1个核心范畴。医院组织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医院条件、外部环境、管理者因素,3种因素的因果关系、中介关系共同构成医院组织结构优化的理论模型。结论:组织结构是医院运行的载体,其结构模式的优化主要取决于医院条件、外部环境、管理者因素,因此医院在进行结构优化时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既往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活动的10名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依照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对转录资料进行3级编码,并利用MaxQDA 2007软件辅助转录资料的整理、编码及撰写备忘录。结果:通过开放式编码,抽象出影响成都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的39个概念和9个范畴,其中认知情况、艾滋病相关服务情况、心理因素和对服务的顾虑属于最为关键的核心影响因素。轴式编码将影响因素范畴化为个人因素、群体因素和社会因素3个层面,最终通过核心编码构建出整体理论框架。结论:在今后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活动中,还需要从个人、群体和社会3个层次入手,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的正确认知、提高艾滋病相关服务质量并降低其对服务的顾虑,强化人群心理健康,切实提高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 当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中“签而不知”“签而不约”等问题突出,因此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迫在眉睫。目的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潍坊、菏泽、济南三地市的24名家庭医生、8名机构管理者、25名签约居民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家庭医生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签约政策执行现状、工作现状等;机构管理者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绩效分配、监督管理等问题;机构管理者访谈提纲内容包括签约获得感、希望获得的服务等问题。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经过三级编码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通过三级编码得到“居民健康意识弱”等90个概念,“签约知晓情况”等24个范畴,“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8个主范畴。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居民特征3条脉络。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受相关政策执行偏差、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居民特征三方面共同影响,因此要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执行路径,提高家庭医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讨公立医院退休人员返岗行为的形成机制,为退休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已经办理退休手续又重新返回到工作或服务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三级编码提取、归纳退休人员返岗的原因。结果: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公立医院退休人员返岗行为形成的原因,共得到174个参考点、20个初始节点(范畴)、9个主范畴和3个核心范畴,发现退休人员返岗行为的形成受退休后身份转化不适应等个人因素、原单位组织内工作需要等组织因素、社会影响等环境因素这3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占主导,组织因素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弱。结论:公立医院退休人员以各种形式返回到工作或服务岗位,是基于个人、组织、社会等现实原因。对于延迟退休与否的选择、退休后工作岗位的选择,弹性选择更利于应对老龄化困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和分析“互联网+医疗”背景下患者隐私泄露风险,为制定患者隐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方法: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30名医生及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结果:经过理论饱和度检验,最终得到50个初始概念、11个范畴和3个主范畴(人员风险、平台风险和政策风险)。结论:患者隐私泄露风险主要包括人员风险、平台风险和政策风险,其中人员风险是直接风险、平台风险是客观风险、政策风险是根源性风险,人员风险和平台风险既是直接影响变量,也是政策风险的中介变量。相关部门应统一平台管理、加快立法进程、提升患者隐私保护意识3个角度提出互联网患者隐私泄露风险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背景 对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开展慢病管理能够减轻疾病对社会、家庭、个人的负担,家庭医生团队作为我国目前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其执行力是服务质量的关键。目的 探索家庭医生团队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慢病管理服务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4个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8名医务人员开展半结构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本次研究梳理概念114条、范畴49个、主范畴8个,总结出家庭医生团队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慢病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服务组织方(政府)、服务供方(医方)、服务需方(患方)、任务执行4个核心范畴。理论框架主要分为5个脉络,一是组织方驱动供需双方脉络;二是供方主动执行脉络;三是需方配合执行脉络;四是供需双方交互影响脉络;五是任务执行循环改进脉络。结论 家医团队对轻度认知障人群慢病管理的执行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执行过程和结果是检验执行力的关键,服务组织方的驱动作用、服务供方执行功能、服务需方配合执行是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前提,但任务执行过程与结果的反馈作用能够改进服务质量,最终形成组织方驱动-供方执行与需方配合-任务执行反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高血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概念化并且归纳和提炼主题,得出影响高血压社区护理服务的三大重要因素,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和外部支持环境因素以及服务提供方因素。结论:高血压社区护理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增强社区护理风险管理,避免医疗纠纷。同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社区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来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以最合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3个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发表时间在200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利用Nvivo 12.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形成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765篇,最终纳入33篇。通过开放式编码形成覆盖范围、人员数量、信息化建设、监督考核、协作整合等18个一级范畴;通过主轴性编码提取基层卫生人员、服务提供方式、基础设施等9个主范畴;最后划分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治理因素3个层面。结论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可以从“需求”“供给”“治理”3个维度构建展开,其中需求因素提示应提供需求导向的服务,供给因素直接影响服务的内容和治理,治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的效率。该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假设模型以及开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从提升医生专业水平、加强监管提高可靠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实施效果较好,但实施效果仍然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合理评价实施效果及找出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目的 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项目规划的合理性,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天津市和平区抽取居民代表及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共26人。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采取焦点访谈法收集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编码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访谈形成53个综合开放式编码并汇聚为16个主轴编码和4个核心编码,即项目先导、项目牵引、实施保障和项目结果,前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项目结果。项目结果包括受认可项目、存在问题项目、医务人员满意度、居民满意度4个主轴编码。“需求导向性-供需一致”(21次)、 “服务运行模式-团队模式”(3次)、“管理经验-妇儿时间久根基深”(5次)及“经费管理-计件拨付经费较充足”(5次)为老年人管理及妇儿管理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需求导向性-供需一致”和“项目考核机制”则是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及肺结核患者管理项目的实施障碍因素;“项目考核机制-指标量化要求高”(26次)、“经费管理-经费相对足实际不足”(22次)、“服务运行模式-医疗公共卫生两张皮”(10次)及“项目规划”(9次)是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政策解读”(7次)、“医疗满意度”(7次)、“设备准确性”(5次)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4次)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项目先导、项目牵引、实施保障3个环节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的前提和保障。有关部门应以需求为导向优化项目设置,以效果指标为牵引优化项目考核,以政策落实为支撑确保项目实施,克服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条件在保障目标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困难,推进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医生离职倾向形成机制。方法 于2012年7月采用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济南、济宁、日照地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时间较长、对基本药物制度及其影响理解较深的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卫生局管理人员共22人,运用课题组研制的访谈提纲对其进行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药物制度在当地的实施情况、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医生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基本药物制度对乡村医生产生的影响以及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态度等。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照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遵循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的步骤,进行阅读、转录、编码、属性归类、进行解释等工作。结果 开放编码形成22个一级范畴,主轴编码形成了7个二级范畴,选择编码最终形成了乡村医生离职倾向产生路径: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出现工作满意度下降以及情感耗竭等现象,由于当前情况下乡村医生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太低,因此乡村医生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开始逐渐降低,职业认可度下降,由此导致其工作稳定性下降,离职倾向不断增强。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医生离职倾向的增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将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脆弱性,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乡村医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医院管理总体目标,保证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医院管理应遵循如下四个道德原则.1.坚持医患利益并重,患群利益高于一切原则维护医患利益,首先考虑患群利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患群利益高于一切原则.要做到这一点:1.1 医院各项工作应着眼于患群利益.要通过高质量的管理工作,使患者在医院得到良好的治疗和热情的服务;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情、主动关心患者,维护患者利益,赢得患者以及社会方面的理解支持,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在相互理解上增进感情;要搞好医院“窗口”服务,把好“第一关”,尤其挂号、划价、收款、取药、急诊、化验等对医院声誉影响较大,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医院方式文化的因素进行伦理学分析,从医务人员和医院角度提出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认知医疗服务以完善自我,应建立道德情感,持生命之爱;应换位思考,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以提升自身的医学专业精神。医院应重视细节服务,提高医院信任度;应采取多样的医德考核方式监管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影响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的因素进行定性研究,以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站的2名医生、3名护士以及在本社区接受过护理服务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访谈调查的方式,找出并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实施的因素。结果: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服务实施的因素大致有三个,一个是服务方因素、二是提供方因素,三是外部环境因素。结论:通过对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服务实施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离散选择试验研究武汉市某医院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选择偏好,为进一步明确患者需求、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KANO模型确定对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影响最大的7个属性,通过Ngene软件中的高效设计模块设计离散选择试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DCE)问卷。选取武汉市某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医院等级(β=0.4659)和医保报销(β=0.4658)对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的影响最为明显,其后依次为医生平均好评率(β=0.2955)、人工服务(β=0.2923)、问诊后医生首次响应时间(β=0.2463)、页面操作流程(β=0.1737)、药品配送(β=0.0982)。结论:医院等级和医保报销显著影响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选择,应集中资源发展以三甲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院,及时上线医保报销功能、简化医保报销流程;医生平均好评率、人工服务情况对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有一定影响,互联网医院应配备专业人员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多方位反映医生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视角,了解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处方权缺失现状和不良影响,及其对授予公卫医师处方权的态度和建议,为探索授予基层公卫医师处方权、完善公卫医师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成都市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2位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对基层公卫医师处方权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结果: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提炼出49个初始范畴,8个主范畴和4个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层公卫医师处方权研究的理论框架,该框架模型主要包括现实层(现状影响)、支持层(内外条件)、操作层(具体建议)和效应层(预期改变)。结论:基层公卫医师普遍缺失处方权,并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应该明确基层公卫医师处方权政策,完善公卫医师制度,优化基层医师资源分配,并通过规范化培训和处方管理等措施强化公卫医师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基层医疗质量,推进基层医防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分析互联网医院运行现状,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构建基于SERVQUAL模型的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计算综合权重。结果:两轮专家的调查表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为0.84。第一轮专家咨询的专家协调系数介于0.19-0.27,第二轮专家咨询的专家协调系数均大于0.4,显著性检验均P<0.05。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评价互联网医院服务功能质量和技术质量的指标体系,包含了安全性、可靠性、保证性等9个二级指标以及29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综合权重为0.0089-0.0944。结论:研究构建的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互联网医院绩效,实现医改目标和全民健康覆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医疗服务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中的不满投诉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引起医疗服务投诉的原因、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供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借鉴,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