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21):2940-294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21例)、B组(26例)和C组(25例)。A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肌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 d后加用华法林钠片,7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继续服用华法林3~6个月。B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用法用量同A组),2 d后加用利伐沙班片7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继续服用利伐沙班3~6个月。C组患者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持续3~6个月。观察3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发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发绀消失时间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HR、pa(O2)、pa(CO2)、CRP、IL-1、IL-6、TNF-α、DD、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HR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RP、IL-1、IL-6、TNF-α、D-D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C组0.05)。治疗后,3组患者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减轻血管内皮受损程度,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分别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对凝血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肺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尿激酶4400 U·kg^(-1),治疗2 d+低分子肝素注射液5000 U,q12h,皮下注射;试验组给予尿激酶(方法同对照组)+利伐沙班片,每次20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心功能,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共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5例。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32例/35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25例/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分别为(70.27±9.48)和(77.93±10.26)time·min^(-1),呼吸频率分别为(18.46±2.84)和(20.15±2.93)time·min^(-1),氧分压(PaO_(2))分别为(78.91±5.33)和(70.79±4.61)mmHg,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4.26±0.74)和(6.41±1.05)g·L^(-1),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15.49±1.47)和(13.96±1.24)s,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21.18±2.19)和(18.27±1.9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5.42±3.27)和(31.64±2.89)s,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Ⅰ)分别为(38.06±5.46)和(43.47±5.72)mL·m^(-2),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Ⅰ)分别为(78.41±6.37)和(82.75±7.08)mL·m^(-2),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分别为(0.89±0.14)和(1.23±0.29)μg·L^(-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分别为(155.94±26.08)和(237.32±41.35)pg·m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比较,利伐沙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21)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选取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D-D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D-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指标经统计学计算分析结果可见,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利伐沙班药物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3):3247-325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行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 L,qd;观察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PE发生率分别为8.00%、7.50%,与对照组的12.00%、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298.31±52.18)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40±54.2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THA后DVT的形成;利伐沙班还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药物治疗对血栓形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骨科科室60例行开放性腰椎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行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情况、下肢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30日—6月30日我院收治的80例肿瘤相关性V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组使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5.00%(P<0.05)。结论: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治疗肿瘤相关性VTE的效果相当,但前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对术后出血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共24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术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及利伐沙班组。统计比较各组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及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
低分子肝素组总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利伐沙班组总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分子肝素组及利伐沙班组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中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可增加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量的增加,2种抗凝药物的疗效相当,应密切关注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变化,充分认识隐性失血,对患者有效血容量的丢失作出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利伐沙班预防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但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25例)和华法林组(n=21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2、6-k-p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患者的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PC、PS、ET-1、ET-1、t-PA、TXB2、6-k-pGF1a和NO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78,P=0.015)。结论 利伐沙班可明显改善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指标,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14.
15.
李建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1-2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与普通的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收录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34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B组34例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A组和B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普通的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相似,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例肺栓塞患者使用肝素治疗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选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进而探讨利伐沙班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疗效。通过使用利伐沙班,患者肺栓塞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血小板计数及其他指标均恢复正常。故对肺栓塞患者使用肝素时需要严格检测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防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治疗HIT及肺栓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溶栓再通后仍然存在严重的血管狭窄,很容易出现血管的再栓塞,增加心梗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生率和再梗死率。为了减少其发生率,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作为抗凝剂预防心绞痛和再梗死的再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栓塞病人46例,以随机软件进行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25例)和华法林组(21例),两组病人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华法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呼吸速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pGF1a)和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病人呼吸速率、心率、D-二聚体、PC、PS、ET-1、t-PA、TXB2均明显降低,PaO2、6-k-pGF1a和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病人的呼吸速率、心率、PaO2、D-二聚体、PC、PS、ET-1、t-PA、TXB2、6-k-pGF1a和NO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686),而利伐沙班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5).结论 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30):4221-422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6例有高危因素的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至3个月予以弹力袜物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支,皮下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利伐沙班片1片,口服,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股浅静脉内径(FSV)、腘静脉内径(POPV)、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D-二聚体(D-D)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SV、PO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POPV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P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T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D-D仍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脊柱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利伐沙班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