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沛  刘军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54-3159
背景 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 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8-11月,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数据,根据研究需要筛选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成人样本(n=666),通过前倾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使能因素(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照护人员、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水平),需求因素(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情况、因病住院、两周不适)建立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被调查的666例多重慢病患者中,83例(12.5%)以诊所为一般就医机构,71例(10.7%)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为一般就医机构,104例(15.6%)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为一般就医机构,58例(8.7%)以专科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350例(52.6%)以综合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不同年龄、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看病点水平、因病住院情况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倾因素中的年龄变量,使能因素中的户口性质变量、家庭成员数变量、年收入变量、医疗保险变量、看病点水平变量,需求因素中的因病住院变量是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结论 应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网格化划分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多重慢病患者就诊需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转变卫生服务提供模式,为多重慢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吸引多重慢病患者基层首诊;提高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为低收入患者和重点人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加大宣传教育,使多重慢病患者树立科学就医观念以改变传统就医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背景 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45亿,并由快速增长期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其健康权益和医疗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目的 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于2020年7月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筛选出≥1个月、≥16岁的流动人口169 989例纳入研究,基于 Andersen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构建分析框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Logistic模型以探析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69 989例流动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6.47%(10 996/169 989),两周患病就诊率为59.38%(6 529/10 996),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者占比65.46%(4 274/6 5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倾向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流动特征(流动范围、流动时间、落户意愿)、使能资源(地区、城乡、到最近医疗机构时长、家庭人均年收入、医疗保险)和需求因素(自评健康、慢性病患病、健康档案)4方面14项指标是流动人口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流动人口就医主动性整体较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较高。应尽快优化异地就医政策,构建距离科学的就医格局,并大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以引导其合理就医并理性选择就医机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患者的就医感受,探讨其对再就医选择的影响,为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策略,合理分流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遂宁市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1 07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此次的就医感受及患病的再就医选择。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医保类型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均会影响其再就医选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患者的就医感受存在差异,其中患者就医时检查所花时间、医疗机构环境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对患者再就医选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有针对性的改善就医环境及流程,缩小由于就医感受带来的对医疗机构的偏见,促使患者更加从病情出发选择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4.
背景 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作用,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其就医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级诊疗制度作用的发挥。目的 了解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分级诊疗制度认知及就医选择情况,分析其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为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2017年7-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6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及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就医选择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4份,有效回收率89.0%。534例慢性病患者中,41.9%(224/534)的患者知晓分级诊疗制度,76.6%(409/534)的患者赞成分级诊疗制度。287例患者最近一次就医选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占53.7%,247例选择综合医院就诊,占46.3%。居住地〔OR=2.142,95%CI(1.331,3.448)〕、平均月收入〔3 000~4 999元:OR=4.489,95%CI(2.165,9.311);≥5 000元:OR=5.773,95%CI(2.216,15.037)〕、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30 min:OR=3.421,95%CI(1.685,6.947)〕、乘车到综合医院时间〔30~59 min:OR=0.480,95%CI(0.255,0.906);≥60 min:OR=0.244,95%CI(0.126,0.472)〕、疾病严重程度〔中度:OR=1.799,95%CI(1.053,3.071);重度:OR=2.559,95%CI(1.400,4.679)〕、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OR=0.288,95%CI(0.186,0.445)〕、赞成分级诊疗制度〔是:OR=0.311,95%CI(0.188,0.513)〕是慢性病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率不高,且居住地、平均月收入、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时间、乘车到综合医院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赞成分级诊疗制度情况是其就医选择的影响因素。因此卫生行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规范慢性病诊疗流程,促进急慢分诊的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郝靖  吴婧  闫晨 《新疆医学》2006,36(2):159-161
一、外在制度的医疗保险制度: 生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体验到的事情。个体患病后有三种选择:不治疗、自我治疗和医生治疗,其中医生治疗就是我们所说的就医行为。选择在哪儿就医,选择哪个医生则是我们所说的就医模式。就医行为应该说是极具个人色彩的,比如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医院,选择医生,不过,就医行为更多的体现了集体的安排。这种集体安排除了我们所公认的对医生职业的评价外,还体现在为抵抗疾病风险而设计出的医疗保障制度中。比如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手工业者就自发成立“行会”组织,会员定期交纳会费,“行会”筹资帮助生病的会员联系相对固定的医生进行治疗,以度过难关,这种就医行为就体现了制度的影响。医疗保险制无疑对人们就医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定义是“制度在这里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就医选择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为日后就医选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集的就医选择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对这10年的发文量、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 034篇相关研究文献,文献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主体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研究群;研究主题广泛,研究内容不断细化和丰富,但重点多集中在影响因素与分级诊疗方向。结论:我国就医选择研究总体呈良好发展态势,但文献质量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各研究主体之间应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合作,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内容,为国家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选择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性及倾向性。方法本课题对深圳市1613名1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表,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对医疗机构选择的情况,基于简单对应分析探究深圳市常住人口的就医选择倾向。结果有66.8%的大病和住院患者选择市级医院就医,普通门诊中有35.9%首选市级医院,其次是选择社康中心就医,占26.1%,而患小病则多选择药店购药和社康中心就医,分别占44.6%和32.4%。简单对应分析结果与描述性统计结果一致。结论不同疾病类型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市级医院仍是大多数疾病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敏  张开金  姜丽  黄新  包思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27-2129
目的 了解中国患病人群的就医行为,探讨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归纳、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模型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通过对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中城乡患病人群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两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结果 得出了以患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以"病后是否选择就医"为因变量(Y)的就医选择概率函数C和以就医支出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X)的就医支出水平函数M.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服务价格和是否有医疗保险是患者就医选择和就医支出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由两次回归分析,推导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推导的思想和原理与Grossman模型健康投入产出研究的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现状,探讨影响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因素,为肺结核病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结核病防治领域专家、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者进行关键人物访谈;对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医护人员、肺结核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经济条件差、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低、就诊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到就诊机构交通不便等是影响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需要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医生的专业培训力度,还要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对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宣传,从而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就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模型主要回路,建立逻辑模型,为国家农村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 依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理论,应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果 分析主体行为规则、关联特征与模型主要回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论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是研究农村人群就医行为复杂性的有效工具,模型能有效分析并解释系统主体行为特征,促进农村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渝西地区住院病人就医选择现状及变动趋势,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发展模式.方法 对比分析医疗技术水平、同病种医疗费用、服务态度等病人就医选择影响因素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及影响.结果 渝西地区唯一所三甲医院(下称Y医院)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日、手术率及危重病人率等均高于区域内二甲医院,但低于赴主城区三甲医院住院病人群体;同病种住院费用Y医院明显高于区域内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服务态度优于Y医院.以上结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渝西地区医疗市场有可能出现“哑铃”现象,即患常见病、多发病,医疗费用承受能力较差的病人更多地流向一级和县级医院就诊,重危或需要消耗更多医疗资源的所谓“高端”病人更多地流向主城区.因此,以Y医院为代表的重庆市非主城区三甲医院不宜依赖规模发展的方式,应采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费用等措施吸引当地住院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大一新生入学前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找出存在的主要就医问题,为大学生就医保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学号末尾为单数的1 044人过去1 a的就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新生入学3个月内.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学生就诊原因主要为急性疾病(29.4%)和以感冒发烧为主的常见病(34.9%),大部分学生病情较轻到医疗机构就医后只需服药即可治疗;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就医人数相对较少,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寻求医疗服务的人数相对较多,自感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就医人数多.结论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自感健康状况是影响就医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大学生的正确就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我国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模型主要回路,建立逻辑模型,为国家农村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 依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理论,应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果 分析主体行为规则、关联特征与模型主要回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人群就医选择行为逻辑模型.结论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是研究农村人群就医行为复杂性的有效工具,模型能有效分析并解释系统主体行为特征,促进农村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就医行为和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 1993~ 1997年飞行人员住院及停飞病种、住院与停飞年龄、所属单位、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飞行人员住院、停飞病种、年龄、所属单位及住院时间比较集中。结论 应注意做好飞行人员的身体保健工作 ,及时诊疗疾病 ,不断提高飞行人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拾荒者的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卫生服务的改善。方法对徐州市5个行政区的拾荒者进行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就医行为,采用Epidata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身体出现轻微不适时,48%的拾荒者不会重视;而在生病不去就医的原因中,有59%的拾荒者认为病情不严重,有34%的拾荒者是因为经济原因。有11%的拾荒者在最近1年内因重大疾病而住院治疗。61%的拾荒者就医经费完全自费,79%的拾荒者表示对现在的医疗费用仅基本能承担或不能承担。50%的拾荒者每年支出的医疗费用在100元以下,不同年龄拾荒者在能否承担医疗费用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的拾荒者表示希望政府在这一方面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结论艰苦的工作环境,薄弱的健康意识,使得拾荒群体健康状态整体不佳,就医行为受到自身情况、经济水平的影响。应针对拾荒者这一特殊群体加强健康理念的宣讲,积极引导病人正确就医,逐步完善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患者就在社交网站,我们的道德责任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信息,帮助他们康复.这不是营销,而是我们要做的正确事情.”梅奥诊所社交媒体中心医疗主管法瑞斯提米密在第九届年度世界医疗卫生峰会上,将发展医疗行业的社交媒体称为一项“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41名镇江市慢性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并分析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患者选择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及月收入的患者选择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相对较高组(40岁及以上)和参加居民医保的患者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月收入>4 000元和文化程度较高(中学及以上)的患者,则更倾向于综合医院.结论 应合理利用年龄、文化程度、医保及月收入等因素,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合理引导慢性病患者的就医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对医疗费用、不同区域、性别及医疗机构等因素对精神疾病就医的影响,从而了解精神疾病的就医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精神疾病医疗卫生资源消耗状况调查表》,对全省十一所层次不同的精神疾病专科医疗机构的就诊患者进行调查。对1 015份调查表,应用SPSS 10.0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精神疾病患者就医状况在医疗费用支出、床位占用、男女性别、医疗保险、就医环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就医方式上,门诊178例占17.5%、住院198例占19.5%、门诊加住院639例占63%,68.4%的精神疾病患者年门诊次数低于5次,82.5%的患者有住院史,年平均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为(4 311.79±3 670.92)元。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就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的性别、居住地、就医方式、医院级别、医疗保险等;规范精神疾病门诊治疗、加强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深圳市6个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流动人口结核病病人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时间、工作流动性等方面研究对流动人口结核病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在性别、居住时间上,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婚姻状况方面自测社会支持总分[未婚(34.169±5.923)分,已婚(36.966±7.385)分]、客观支持分[未婚(6.542±2.056)分,已婚(7.522±2.595)分]、主观支持分[未婚(20.724±3.924)分,已婚(22.810±5.390)分]差异存在显著性(均P<0.05),在工作流动性方面自测社会支持总分[不固定者(34.994±6.166)分]、客观支持分[不固定者(6.641±2.283)分]、主观支持分[不固定者(21.813±4.107)分]差异存在显著性(均P<0.05),而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督导员应当关注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心理卫生,特别是未婚初次来深圳打工者。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哮喘患者就医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沈阳市区人口进行哮喘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了解哮喘患者的就医状况.方法随机抽样以沈阳市区两个街道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有关哮喘的问卷调查,对疑诊患者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总流调人口数24 176人(男11955人,女12 221人),确诊哮喘299例(男102例、女197例),其中首次确诊191例,占63.88%;常用药物依次为茶碱制剂、强的松、抗组织胺药、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中药、麻黄素、吸入β2-激动剂、吸入皮质激素;按文化程度和按月人均收入分组,低学历组哮喘严重度分级显著高于高学历组,低收入组哮喘分级明显高于高收入组.结论应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哮喘诊治水平,更好地贯彻哮喘防治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