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情感虐待与青少年失眠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探讨羞耻倾向、反刍思维从中起到的中介作用。  方法  2021年5月,随机选取安徽省合肥市4所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情感虐待量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对6 91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序列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结果显示,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失眠现状(β=0.291,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羞耻倾向(β=0.365,P<0.001), 而羞耻倾向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失眠症状(β=0.245,P<0.001),羞耻倾向在情感虐待与青少年失眠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反刍思维(β=0.183,P<0.001), 而反刍思维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失眠症状(β=0.981,P<0.001),反刍思维在情感虐待与青少年失眠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羞耻倾向可显著正向预测反刍思维(β=0.433,P<0.001),显示出羞耻倾向和反刍思维在情感虐待与青少年失眠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  (1) 情感虐待与青少年失眠症状呈正相关关系。(2)情感虐待可直接影响青少年失眠症状,也可以通过3种间接效应影响失眠症状,即羞耻倾向的中介作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以及羞耻倾向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使用手机成瘾量表、亲子依恋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某全日制医学院校638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学校适应得分为(3.81±0.55)分,男生的人际适应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P<0.05);回归分析显示,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学校适应(β=-0.17,P<0.001),亲子依恋正向预测学校适应(β=0.09,P<0.001),学校归属感正向预测学校适应(β=0.71,P<0.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亲子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在手机成瘾与学校适应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14%。结论 手机成瘾、亲子依恋和学校归属感是影响医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我和谐在大学生身体满意度与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性别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大学生外貌焦虑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外貌焦虑量表、外表满意度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1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外貌焦虑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01);身体满意度、自我和谐与外貌焦虑两两之间呈相关性;身体满意度负向预测外貌焦虑(β=-0.61,P<0.001),自我和谐正向预测外貌焦虑(β=0.28,P<0.001),自我和谐在身体满意度与外貌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8,P<0.001);性别在身体满意度与自我和谐、外貌焦虑之间具有调节作用(β=-0.16,P<0.05;β=-0.12,P<0.05)。结论 身体满意度可以正向预测外貌焦虑,还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预测外貌焦虑;性别在身体满意度、外貌焦虑、自我和谐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反社会行为始于青少年期(adolescence-onset,AO)和始于儿童期(children-onset,CO)的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受虐史、攻击行为差异;探索AO与CO攻击行为与受虐的关系.方法 选取14 ~ 18岁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AO、CO各110例,选取14 ~ 18岁110例普通男性学生作为对照,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虐待问卷、忽视问卷、攻击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父母不良嗜好、社会风气、父母婚姻及关系、父母教育程度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期受虐、被忽视各因子及总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24、F=70.754,P<0.01),且AO组交流及躯体忽视得分高于CO组和对照组(P<0.05),AO组和CO组性虐待、虐待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攻击各因子及总分:CO组>AO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4.887,P<O.01);AO组、CO组攻击行为与童年虐待均呈显著正相关(rAO =0.44、rCO=0.78,P<0.01).结论 AO较CO暴力犯罪青少年童年期家庭社会环境更差,童年受虐、被忽视程度更严重,但CO暴力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更强,提示未来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干预需根据其类型特征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价值—行为特征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抑郁水平进行测量,采用问卷调查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有效数据共47872份.结果(1)父母婚姻状况为其他情况的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最低(M=688.87),抑郁水平最高(M=18.56).(2)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或其他情况对青少年抑郁均有显著影响(P<0.001),但积极心理品质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3)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氛围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P=0.001).结论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越高的青少年,改善家庭氛围更能够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积极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患者积极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量表对青岛市4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纳入自我效能后,积极度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直接作用仍然显著(β=0.751,P<0.001),且自我效能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430,P<0.001),中介效应值为21.4%。纳入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发现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060,P<0.001)。结论:自我效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积极度与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即积极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养育倦怠在父亲心理控制与子女攻击行为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养育倦怠量表对父亲进行调查,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子女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配对数据282对.〔结果〕父亲养育倦怠与子女的攻击行为和抑郁显著相关(P<0.05),父亲心理控制与子女的攻击行为和抑郁显著相关(P<0.05);养育倦怠在父亲心理控制与子女攻击行为、子女抑郁之间俱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亲养育倦怠不仅直接影响子女的攻击行为和抑郁,而且能够中介其心理控制对于子女攻击行为和抑郁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学生无聊倾向性、核心自我评价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C-BPQ)、核心自我评价量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AQ-CV),对宁夏某医科院校1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无聊倾向组的核心自我评价、攻击总分及各因子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核心自我评价:(29.67±5.10)分,(41.67±4.64)分;攻击总分:(36.43±17.18)分,(17.58±12.45)分;身体攻击性(31.62±20.46)分,(17.02±15.28)分;言语攻击性:(37.44±19.03)分,(24.68±17.14)分;愤怒:(40.93±22.32)分,(18.85±16.86)分;敌意:(37.34± 19.41)分,(14.86±13.57)分;指向自我的攻击:(35.47±21.66)分,(13.57±14.28)分;均P<0.001];医学生无聊倾向性总分和内、外部刺激两维度与攻击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01),与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攻击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均P<0.001);回归分析显示,无聊倾向性、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医学生的攻击行为(均P<0.01);核心自我评价在医学生无聊倾向性与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8.25%.结论 无聊倾向性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大五人格与焦虑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焦虑自评量表(SA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 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神经质有直接正向性影响(Sβ=0.309,P<0.01),对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216~-0.248,P<0.01);儿童期虐待对焦虑有直接正向性影响(Sβ=0.123,P<0.01);神经质对焦虑有直接正向性影响(Sβ=0.525,P<0.01),友善性和谨慎性对焦虑有直接负向性影响(Sβ=-0.045~-0.052,P<0.05);神经质、友善性和谨慎性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对焦虑症状的影响.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0.546<3.000,P=0.460>0.050,RMSEA=0.001<0.050,GFI=1.000,AGFI=0.998,NFI=1.000,RFI=0.998,IFI=1.000,TLI=1.002,CFI=1.000,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大五人格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酒依赖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考察焦虑的中介作用和行动冲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512例酒依赖障碍成年男性为被试者,采用密西根酒精依赖筛查表(MAST)、焦虑自评问卷(SAS)、攻击行为问卷(AQ)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进行调查。结果 酒依赖对攻击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在酒依赖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会受到行动冲动性人格的调节。被试行动冲动性水平越高,焦虑对攻击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反之越弱。结论 男性酒依赖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个体的焦虑状态、冲动性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兼顾外在刺激(酒精)和内在状态(情绪、人格)方面的因素,对酒依赖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冲动性-预谋性暴力犯的自恋人格特征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IPAS)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20名服刑男性暴力犯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有效被试88名,其中冲动性暴力犯45名,预谋性暴力犯43名.结果 (1)预谋性暴力犯比冲动性暴力犯更具显性自恋人格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77±10.89)分,(54.67±10.15)分,P<0.05].(2)显性自恋和预谋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560; P<0.01);隐性自恋和冲动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40;P<0.01).(3)显性自恋的自我钦羡和权欲因子对预谋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42,P<0.01;β=0.297,P<0.05);隐性自恋的易感质因子对冲动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26,P<0.01).结论 显性自恋是导致预谋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隐性自恋是导致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攻击性问卷对吉林某医学院1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验。结果大学生攻击行为总分处于较高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占22.15%;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攻击性高分者应该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家庭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违法青少年的人格特点。方法:根据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违法性质及青少年暴力危险性定式评估(SAVRY),将少教所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有攻击行为组(n=59)和无攻击行为组(n=20)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有攻击行为组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违法者的EPQ各项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攻击行为组与全国常模在EPQ四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攻击行为组与全国常模在E量表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1,P<0.05)。结论:男性违法青少年多数具有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等特点;相对于正常青少年,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多出现人格的偏离,其中以冲动和稳定性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医学生儿童期虐待、大五人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儿童期虐待对神经质有直接正向影响(Sβ=0.255,P〈0.01),对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有直接负向影响(Sβ=-0.224、-0.166、-0.251,P〈0.01);神经质对自我效能感有直接负向影响(Sβ=-0.194,P〈0.01),谨慎性对自我效能感有直接正向影响(Sβ=0.242,P〈0.01);儿童期虐待对自我效能感无直接影响(P〉0.05)。神经质和谨慎性作为中介变量完全地中介着儿童期虐待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间接影响,而无直接影响,大五人格在儿童期虐待和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的使用行为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信念模型为基础,建立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使用行为的理论框架并设计问卷,对南京市医院就诊的367位糖尿病患者开展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移动健康服务的使用行为受到自我效能(β=0.264,P<0.001)和使用意愿(β=0.521,P<0.001)的正向影响,使用意愿受到感知有用(β=0.213,P<0.001)和行动线索(β=0.436,P<0.001)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受到电子健康素养(β=0.469,P<0.001)的正向影响。结论:个人信念中的感知有用因素、行动线索中的平台属性以及电子健康素养对糖尿病患者的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有必要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恰当的服务设计以及公共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对移动健康服务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网络学习态度与网络学习行为的关系以及主动性人格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黑龙江省某高职院校978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网络学习态度问卷和网络学习行为现状, 分析数据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学生主动性人格、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网络学习态度和网络学习行为得分分别为(57.65±12.52)分、(31.94±9.74)分、(32.87±10.49)分和(74.78±12.10)分, 各变量间均呈正相关(r=0.437~0.618, 均P<0.001)。网络学习态度对网络学习行为起直接正向作用(β=0.263, P<0.001), 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5.90%。主动性人格、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分别在网络学习态度与网络学习行为之间起间接正向作用(β=0.231、0.052, 均P<0.001), 主动性人格联合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在网络学习态度与网络学习行为之间起间接正向作用(β=0.027, P<0.001), 3个间接效应依次占总效应40.31%、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情绪性问题行为问卷对220名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结构方程分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情绪性问题行为间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25,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β=0.60,P<0.01),社会支持与情绪性问题行为呈负相关(β=-0.45,P<0.01)。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性行为问题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7。结论:社会支持是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情绪性行为问题的关键。在实施提高留守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时,需要加强情感交流,增强支持感知,以帮助他们减少情绪性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以137名少年管教所未成年犯罪人和140名普通中学生为样本,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及父母监控问卷进行施测。结果犯罪少年与普通少年在家庭适应性[(3.09±0.71)分,(3.3±70.58)分]、家庭沟通[(3.29±0.93)分,(3.57±0.81)分]、父母关注[(4.28±0.82)分,(3.82±0.86)分]、父母监控[(2.30±0.88)分,(3.44±0.66)分]冲动冒险性[(3.47±1.01)分,(2.74±0.76)分]、自我情绪性[(3.22±0.91)分,(2.70±0.65)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家庭沟通(OR=0.510,P<0.01)、家庭矛盾(OR=2.121,P<0.01)、父母关注(OR=4.741,P<0.01)、父母监控(OR=0.413,P<0.01)以及冲动冒险(OR=2.046,P<0.01)、自我情绪性(OR=1.632,P<0.01)等维度对青少年犯罪具有影响作用。结论家庭功能、父母监控、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医学生儿童期虐待、不安全感与情感痛苦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杀意念量表(SIS)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评,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 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对不安全感有直接正向影响(β=0.538,P<0.01),对情感痛苦有直接正向影响(β=0.435,P<0.01);不安全感对情感痛苦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42,P<0.05);不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部分地调节儿童期虐待对情感痛苦的影响.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1.365< 3.000 (P=0.082> 0.05),RMSEA=0.037<0.050,GFI=0.971,AGFI=0.940,NFI=0.943,RFI=0.902,IFI=0.984,TLI=0.972,CFI=0.984,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不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情感痛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念在兼职护理教师内在激励与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内在激励量表、正念五因素量表简明版、工作投入量表对376名兼职护理教师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兼职护理教师内在激励正向预测工作投入(β=0.74,P<0.001),在引入中介变量正念后,内在激励对工作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较之前减弱(β=0.55,P<0.001),正念作为中介变量,使内在激励对工作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从0.979降到0.504;内在激励通过正念作用于工作投入的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50,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51%。结论 正念在兼职护理教师内在激励和工作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关注兼职护理教师的正念水平,对提高其工作投入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