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胃肠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Ds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29例,IEDs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EN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分别检测术前1d、术后1,9d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结果 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术前、术后1d2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2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降低,术后9d均回升.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G与IgM较术后1d均显著增加.术后9 d IEDs组CD3+、CD4+、CD4+/CD8+、NK细胞、IgA、IgM较EN组分别增加了6.57%、27.97%、26.47%、36.05%、22.75%、2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癌根治患者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启动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5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28例)和延迟肠内营养(delay enteral nutrition,DEN)组(27例),分别于入院后48 h内、48 h后采用全能力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EEN组治疗后白蛋白(ALB)、前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优于DEN组治疗后[(38.4±4.5) g/L与(34.6±3.8) g/L、(207.8±41.4) mg/L与180.6±47.6) mg/L、(119.2±18.3) g/L与(110.7±14.2) g/L;t值分别为3.39、2.26、1.99,P均〈0.05];与DEN组比较,EEN组ICU住院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6.4±1.7)d与(9.8±2.4)d、(4.7±1.2)d与(7.9±2.5)d、(3.6±1.2)d与(6.4±1.8)d;t值分别为6.16、6.32、7.09,P均〈0.05];治疗后,两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qSOFA评分均明显改善,而EEN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DEN组[(3.8±0.9)分与(5.1±1.2)分、(12.2±2.4)分与(15.1±3.7)分、(87.4±14.7)分与77.4±13.2)分;t值分别为4.53、3.46、4.31,P均〈0.05]。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EEN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内营养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7例感染性休克伴AGI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液体复苏、机械通气、抗感染、补液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肠内营养(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APACHE Ⅱ评分等临床指标与病死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肠功能屏障指标变化情况,炎症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肠功能屏障指标包括D-乳酸、内毒素(ET)和二胺氧化酶(DAO)。结果研究组 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05);2组治疗1周后血清TNF-α、IL-6、CRP、D-乳酸、ET、DAO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 <0.05);2组治疗4周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0%比32.26%,χ^2 =0.432、 P > 0.05 )。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AGI患者给予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可减轻应激反应、炎症反应,改善肠屏障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但对患者短期预后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病人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1例。于术后1-8d,研究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观察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9d;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②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6)。结果研究组IgA、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反应指标,研究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减轻胃癌根治病人术后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全肠外营养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和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全肠外营养组)、B组(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全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常规全肠外营养组)。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和第6天时分别检测各项免疫、营养及预后指标。结果:与入院时比较,3组免疫和营养指标于术后第1天降低,术后第6天均有所恢复。术后第6天,A、B组中的淋巴细胞总数和IgA、IgM、IgG、CD3、CD4、CD4/CD8值及中性数细胞吞噬率均显著高于C组,A、B组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平均住院时间则显著长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间各项免疫及预后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期间各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血清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全肠外营养可增强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循环中性粒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及细菌感染所致的脓毒性休克发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sukahara等采用差异性显示技术及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分析了不同剂量内毒素 (10 μg/L 和 10 0 μg/L)刺激人中性粒细胞后 ,细胞内上调和下调基因(3 0 7种和 3 85种 )的改变情况 ,其中包括多种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及表面抗原等。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受刺激后早期及晚期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即许多基因的表达都是短暂的或延迟的 ;在内毒素刺激下中性粒细胞也呈现预激反应 ,其中有 97种基因出现了明显改变。以上结果提示 ,在环境刺激物存在的条件下 ,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住院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4/CD_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APACHAⅡ评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IL-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_4~+、CD_4/CD_8、IgG、IgM、IgA水平均显著升高,ET、DAO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升高及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NK细胞活性、IL-2浓度及IL-2分泌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升高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53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至第8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副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分别测定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及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α-抗胰蛋白酶,同时测尿中乳果精和甘露醇的比值(L/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第8天IgG、IgA、IgM、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CRP、PGE、α-抗胰蛋白酶明显降低(P〈0.05),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L/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安全有效,可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脑内营养支持序贯治疗,直至能经口进食.两组均于脑内营养治疗第1d、7d、15 d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内毒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变化,采用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统计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30 d死亡率.结果(1)营养治疗第15 d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内毒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下降(P<0.01),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升高(P<0.01),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营养治疗第7d、15 d两组血清白细胞计数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均较营养治疗第1d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80.0%)(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卡  陈增蓉  蒋理立 《护理研究》2008,22(25):2276-2278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53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至第8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副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 分别测定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及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α-抗胰蛋白酶,同时测尿中乳果精和甘露醇的比值(L/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第8天IgG、IgA、IgM、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CRP、PGE、α-抗胰蛋白酶明显降低(P<0.05),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L/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安全有效,可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7 d的液体平衡状态与器官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研究2004-01~2008~(-1)2收入大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6例,按7 d内液体平衡程度将患者分为负平衡组和正平衡组,将基础疾病、年龄≥60岁、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0分、治疗前血清白蛋白≤30 g/L、治疗前血肌酐≥200 μmol/L及抗生素治疗有效率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液体平衡值、中心静脉压(CVP)、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及预后.结果 负平衡组液体负平衡多在第3~5天出现,同时伴随SOFA评分和CRP、LAC水平下降,与正平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7.87、842.68、115.54,P均<0.05).7 d内负平衡组死亡率从D1至D5与正平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23、14.61、11.17、37.59、5.24,P均<0.05).对影响液体平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年龄≥60岁、治疗前血肌酐≥200 μmol/L、抗生素治疗有效率是液体正、负平衡的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16、0.023、0.003、0.018、0.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7 d内出现液体负平衡提示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年龄≥60岁、治疗前血肌酐≥200 μmol/L、抗生素治疗有效率是液体正、负平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肠内免疫增强型营养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茚沛对肺癌化疗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肺癌化疗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1、免疫营养组 (茚沛 诺华公司 ,n =13) ;2、标准营养组 (能全力 纽迪希亚公司 ,n =12 )。两组使用等热量肠内营养 :30kcal/ (kg .d) ,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 3、8天抽取静脉血 ,检测营养指标 (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 )与免疫指标 (IgA、IgM、IgG)。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均有免疫功能的降低 ,但化疗后第 8天 ,免疫营养组比标准营养组的血清IgG水平有显著增加 (12 .39± 1.89g/L vs 10 .92± 1.4 5g/L ,P <0 .0 5 ) ,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有显著增加 (0 .2 2± 0 .0 7g/Lvs0 .16± 0 .6 4 g/L ,P <0 .0 5 )。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且有营养不良者使用肠内免疫增强型营养 ,可以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低下 ,增加蛋白的合成。护理上应注意合理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温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7d分别给予瑞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能全力,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7d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明显下降,炎症反应指标(CRP、IL-6)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反应指标(IL-6、CR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肠内免疫营养对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3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n=16)和普通配方肠内营养组(EN组,n=16).两组患者于伤后第3天开始分别接受EIN和普通配方EN支持至少14 d.于入组当天、营养支持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C,IgM,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 EIN组第7天和第14天TLC,IgG,IgM,IgA,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入组当天(P<0.05),且随EIN时间延长而持续增高;EN组所有免疫指标在第7天较入组当天无明显改变,第14天TLC,IgG,IgM,IgA,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入组当天(P<0.05),但均明显低于EIN组第14天测定值(P<0.05).结论 与普通配方EN相比,多发伤后早期EIN更有利于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刘婷华  雷嘉颖  麦友刚 《新医学》2022,53(12):914-92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7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中血培养为阳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70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44例(62.9%),培养出革兰阴性菌(G-菌)33株、革兰阳性菌(G+菌)12株、真菌2株。G-菌最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33,24.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6/33,1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3,15.2%)和肺炎克雷伯菌(4/33,12.1%),G+菌则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缓症链球菌(各2/12,16.7%)。45株细菌中,多重耐药菌(MDRO)占48.9% (22/45)。G-菌与G+菌患儿比较,前者在出现脓毒性休克前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Z = -1.988,P = 0.047);而两者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明确原发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发生时生命体征、发生24 h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主要治疗及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非MDRO感染患儿比较,MDRO感染患儿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t = -2.203,P = 0.035;Z = -2.099,P = 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45,OR = 1.059,95%CI:1.001~1.121)。结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以G-菌为主。G-菌与G+菌患儿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越长,发生MDRO感染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nteral immunonutrition on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Method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admitted to general ICU in ChangZheng hospital, Shanghai from March 2007 to May 2008 were randomly (random number)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nteral immunonutrition group (EIN group, n = 16)and the general formula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EN group, n = 16).Two groups of patients on the third day after injury began to accept the EIN and the general formula EN which respectively support at least 14 days. The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unt (TLC), immunoglobulin (IgG,IgM, IgA) ,and T-lymphocyte subsets (CD3, CD4, CD8, CD4/CD8) were detected on the day of the group formation, the seventh and the fortteenth day of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Results TLC, IgG, IgM, IgA, CD4 and CD4/CD8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IN Group on the 7th and 14th day than that on the first day ( P <0.05), and extended with the EIN and sustained increase. All immunization indicators of EN group on the 7th day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day of the group formation, and on the 14 th day TLC, IgG, IgM,IgA, CD4 and CD4/CD8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day of the group formation ( P < 0.05),bu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IN group on the 14th day ( P < 0.05).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formula EN, EIN is more helpful to restore and increase the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early post-multitraumatic phase.  相似文献   

19.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5,20(5):292-29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肠内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胃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记录两组营养支持期间消化道出血、呕吐、胃潴留、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及营养达标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呕吐、胃潴留发生率及营养达标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LC计数、Ig G、Ig A、C3、C4、CD4~+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肠内营养能改善神经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减少营养支持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