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促进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医嘱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结果,以及所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联用药物等信息,依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医嘱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2022年7月—12月医院共有84例次患者使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其涉及的临床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33例次,占39.29%)、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2例次,占14.29%)和消化内科二(10例次,占11.90%);合理用药点评结果显示,84例次患者中共发现41条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16条,占39.02%)和用药前未进行病原学送检(14条,占34.15%)。结论:当前医院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临床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最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和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抽取四川省15家三级综合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病历,每家医院至少10份,分析各品种的临床应用情况,根据相关文献设计评分细则对病历进行评分,并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结果:15家三级综合医院实际抽取病历175份,涉及亚胺培南/西司他...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本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harmAssist)中抽取2019年全年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出院病历319份,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通过此次专项点评,重症医学科病区及消化科病区患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比例较高;肺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沧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09-01-2013-09-01新生儿科收治并确诊为败血症的病例,将所筛选病例的病原学检出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调查的198例病例共检出病原菌212株,其中G+菌、真菌和G-菌分别占47.2%、29.7%和23.1%。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种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别为50%~93.3%及0%。检出菌对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高达40%~100%。此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头孢吡肟、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美罗培南)按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的比例较高,达48.5%~100%,其他多数为经验用药。结论:虽然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G-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但G+菌中的葡萄球菌属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需高度重视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防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初评和终评,发现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该院该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处方点评的方法,抽查2018年11月的113份病历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抽取2019年2月份的82份病例作为干预后研究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指南对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打分点评,再将分数结果反馈于各个科室,提出干预措施和跟踪管理。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率为37.2%,干预后不合理率为19.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用药指征,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干预后数量明显减少,但联合使用不规范、未进行病原学送检、未进行会诊及其它的不合理类型,在干预后数量未见明显改善,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这种评分制的处方点评以及跟踪干预取得的效果较明显,值得推广,对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并施行动态监测,利用PDCA循环,把存在常见的主要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在下一个循环中解决、提高,从而推动处方点评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通过发现问题和持续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我院处方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35726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PDCA循环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持续改进。结果 2014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8%,2013第一季度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2%。结论在处方点评中,把检查中存在的常见、主要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实现对处方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抗菌药物管理和处方点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第3季度5 d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作为PDCA实施前组;另抽取2016年第1季度5 d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作为PDCA实施后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程序,分析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结果。结果:PDCA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26.98%降至23.50%,抗菌药物联用的现象得到一定改善,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口服处方均有所上升,输液处方均呈下降趋势;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大幅下降,由2013年的65.85%降至15.35%;两组间用法次数不当、单次超剂量使用、超权限使用处方均下降,以及溶媒选用不当、门诊不可用药和其他不合理处方已基本杜绝。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干预管理,促进了处方点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分析医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比较管理前(即计划阶段,P)与管理中(即执行阶段,D)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金额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结果与计划阶段相比,执行阶段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合理,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得到改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均达到了原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升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效果较好,可改善合理用药状况,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9.
赵丽瑞  袁恒杰 《中国药房》2012,(40):3828-3830
目的: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其一是遗传性耐药,包括固有耐药和染色体突变耐药;其二是获得性耐药,包括产碳青霉烯酶、主动外排系统、膜孔蛋白缺失、生物被膜机制以及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下降等。结论:为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谢铭 《北方药学》2021,18(4):106-107
目的:评价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用药合理性,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寻找更加高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估法(DUE),对2019年1-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并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循环法在中药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4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对202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药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1—3月32 292张处方为对照组,以4—8月50 557张处方为管理组,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饮片颗粒用法混淆处方、证型未使用中医证型处方)的数量、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中药处方合格率。结果 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7.6%(965/988)上升到97.8%(1 506/1 540),住院处方合格率在实施PDCA循环后从89.1%(106/119)上升到95.6%(259/271),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中药处方点评中运用PDCA循环法,提升了处方的质量,规范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同时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该院2005─2015年上报的5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分别从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37例(71.15%)、女性15例(28.85%);18~6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损伤和全身性损伤;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件和神经系统;77.55%的患者于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实践成效。方法:根据2014年8~12月每月的门诊处方点评报告,对不合格处方的问题分阶段开展PDCA循环,并统计性评价采取PDCA循环对处方合格率的改善效果。结果:经过两个阶段的持续改进,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开展PDCA循环前后某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分别为83.3%(2014年8月)、90.0%(2014年10月)、92.1%(2014年12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不规范处方构成比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构成比,较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DCA循环对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有积极作用,成功运用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实施人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8):1129-1132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处方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12月门诊处方895 360张(干预前组)和2015年1-12月门诊处方918 659张(干预后组),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比较用法用量不适宜、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医师处方未签名(章)或与留样不一致等核心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不合理处方共2 347张,包括不规范处方1 401张、不适宜处方849张和超常处方97张。干预后,不合理处方共1 161张,包括不规范处方695张、不适宜处方425张和超常处方41张,分别较干预前组下降了50.53%、50.39%、49.94%和57.73%;用法用量不适宜、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医师处方未签名(章)或与留样不一致、处方用纸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无特殊情况门诊处方超7 d常用量或急诊处方超3 d常用量等占门诊处方总量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0.72‰、0.57‰、0.45‰、0.27‰、0.20‰、0.19‰和0.15‰降至0.32‰、0.25‰、0.19‰、0.11‰、0.09‰、0.08‰和0.07‰。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门诊处方质量改进效果显著。该院门诊处方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持续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12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将前后两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质量持续改进并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脑血管病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可在我院脑血管病药物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9,(6):951-954
目的:分析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1—12月期间采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623例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微生物送检率、药物选用的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判断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623例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中,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95.83%,不合理用药135例,其不合理率为21.67%;其中位居前3位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有药物选用不适宜、未送检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联合用药不适宜为91例,占全部不合理用药的67.41%。结论:医院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尚需进一步加强干预管理,以提升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基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5-2016年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的各项监管指标,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指标及产生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管理计划,实施应用于2017-2019...  相似文献   

18.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媛媛  王屏  银洪汝 《中国药房》2013,(10):933-935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7-2012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公开发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共106篇,发表的期刊有30种,共有119例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不详1例;61~80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涉及到的碳青霉烯类药主要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比阿培南3种;其中用药时间在5h以上发生ADR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9.08%;主要的ADR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94.12%的患者于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时应监测ADR,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17):2423-2425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3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186例和2013年10-12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192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白内障手术、骨科内固定取出术、血管造影术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院病例,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实施前的100%降至13.54%(P<0.01);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趋于合理,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实施前的0上升至86.46%(P<0.01);术前0.5~2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0上升至9.38%(P<0.05);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24 h的比例由0.54%上升至10.94%(P<0.05);联合用药率由15.05%下降至0(P<0.05);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显著改善,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适用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使围术期不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并逐浙符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工具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方法药学部通过落实临床药师工作制度,制定临床合理用药实施方案,开展处方点评与反馈、合理用药公示、培训、约谈、考核等多种方法和措施,运用PDCA循环工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用药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结论 PDCA循环工具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