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及联合应用对稽延性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稽延性失眠症状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组(n=35),接受睡眠卫生指导、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等治疗;药物治疗组(n=35),每晚口服阿普唑仑片0.8mg;联合治疗组(n=35):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同时,每晚口服阿普唑仑片0.8mg。按上述分组进行4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和16周后收集患者睡眠日记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各组总睡眠时间均有所延长,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比例最明显;第16周随访时,心理治疗组在缩短入睡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方面的改善比例提高,与联合治疗组相当。结论:稽延性失眠症状患者单独使用药物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均可以取得明显的疗效,认知-行为疗法的长期效果更显著;联合疗法起效较快,其持续作用的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相当。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41-143
目的评价护理方法在改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将94例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实施改善睡眠环境,睡眠卫生指导,刺激控制训练法,减轻生理病理不适,给予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一般的入院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47例实施干预措施组与47例未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组睡眠有效率、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症状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的。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护理方法在改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将94例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实施改善睡眠环境、睡眠卫生指导、刺激控制训练法、减轻生理病理不适、给予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一般的入院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47例实施干预措施组与47例未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组睡眠有效率、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营造良好睡眠环境成为首要需求,次为形成良好的睡眠卫生喜欢,其他方法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保证。结论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症状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的。  相似文献   

4.
对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37-1939
目的:评价护理方法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将90例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实施改善睡眠环境,睡眠卫生指导,刺激控制训练法,减轻生理不适,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45例实施干预措施组与45例未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组睡眠有效率、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艾滋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入住湖南省长沙市艾滋病定点救治医院感染与免疫科的64例艾滋病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艾滋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艾滋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八段锦疗法。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4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WHOQOL-HIV-BREF)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2、4周PSQ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HIV-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疗法能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婷奕 《北方药学》2021,18(2):141-142
目的:对失眠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应用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方案治疗后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积极改善影响.方法:取6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合并心理障碍的失眠患者为分析对象,诊疗时间范围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艾司西酞普兰片干预,观察组联合百乐眠胶囊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手段下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血清指标改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数据均有改善,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数据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失眠患者在拟定治疗方案时,可在艾司西酞普兰片基础上联合百乐眠胶囊,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调整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阴霄飞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52-3653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改善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伴失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住院的乙肝肝硬化伴失眠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安眠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耳穴埋豆指导、锻炼等方法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入睡准备时间、夜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较同组干预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改善乙肝肝硬化伴失眠具有良好的功效,可用于替代常规安眠药。并且耳穴埋豆方便、安全,容易推广和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36例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睡眠状况。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睡眠良好率、轻度失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度失眠率及重度失眠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收放疗的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郭磊 《中国当代医药》2014,(1):57-58,61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在心血管内科高龄失眠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心血管内科高龄失眠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失眠症状,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两组治疗后睡眠症状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失眠发生率(53.75%)低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高龄失眠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患者失眠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辅助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患有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共计268例,依据就诊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4周为观察周期,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并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量表内各项指标评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能有可行性及借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认知刺激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刺激疗法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7周,比较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2.98、5.15、4.43、2.84、2.85、4.23、4.04、4.46、3.77、3.37、3.34,P <0.05)。结论 认知刺激疗法能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效减轻抑郁和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入住的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分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基础临床指导,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条件开展心理干预,比较2组不同干预阶段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睡眠状况。结果 干预后第3、6周末,观察组测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1.67±1.15)、睡眠时间(1.32±0.57)、睡眠质量(1.72±1.2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出现入睡障碍、梦魇等不良睡眠事件的患者总占比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对改善其睡眠质量也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多导睡眠监测(PSG)观察五音疗法辅助认知、行为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亚健康失眠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 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 观察组应用五音疗法辅助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临床疗效、证候积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PSG指标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 观察组有效率为97%(29/35), 对照组有效率为83%(34/35),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77, P=0.012);观察组证候积分为(3.26±2.1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1.68)分(t=5.99, P < 0.001);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3.46±2.36)分, 低于对照组的(5.60±3.35)分, WHOQOL-BREF评分为(67.00±5.26)分, 高于对照组的(61.54±4.63)分(t=3.09、4.61, P=0.003、P < 0.001);观察组总睡眠时...  相似文献   

14.
英语加油站     
失眠的治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良好的睡眠卫生可有效地改善睡眠状况。睡眠卫生的英语可用sleep hygiene表达,其中hygiene的意思是“卫生、卫生学”。认知行为疗法可用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表达,简单点也可用cognitive therapy表示,其中cognitive意为“认知的、有认识力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睡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睡眠的作用.方法 将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在干预后4周睡眠状况明显改善,在干预后8周睡眠质量接近正常水平.睡眠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睡眠状况,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亚健康失眠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取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50例采取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的PSQ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的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PSQ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艾司唑仑相比,采用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短期干预效果相当,对中长期转归,针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的优势更明显,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提高老年冠心病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并失眠患者随机分至观察组(n=53例)和对照组(n=53例)。观察组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采用PSQI量表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PSQI量表总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PSQI量表总分明显降低,均有P <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并失眠患者中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障碍共病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诊疗的双相障碍共病失眠患者208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参照组,各104例患者。208例患者均接受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的常规药物治疗,参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伪刺激,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社会功能(SDSS)评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4.23%,高于参照组的81.73%(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SD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低频RTMS治疗双相障碍共病失眠的疗效明显,且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升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探究针对冠心病伴高血压失眠患者应用系统化失眠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随机选取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200例,均等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给予系统化失眠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HAMA、HAMD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应用系统化失眠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HAMA、HAMD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系统化失眠护理有着明显的影响,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患者的焦虑心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2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困难、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