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介绍詹红生教授辨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认为骨质疏松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筋、肉、骨三体密切相关,治疗应着眼于降低骨折风险,强调恢复患者肌力及平衡性,治宜脾肾同调、筋骨同治,同时将"四以相和"的慢性筋骨病损治疗理念贯穿始终。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介绍范忠泽教授以"治未病"思想论治胃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胃癌是由脾胃虚弱,湿邪、气滞、热毒郁胃所致,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宜益气补脾、燥湿理气、清热解毒;临床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颇有良效。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防治颈椎病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正确辨识和抓住颈椎病发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中医防治颈椎病的关键环节。然而,中医“治未病”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预防为主的思想还需要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反复宣传以引起大家的重视,颈椎病的相关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浅论“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预防医学的精髓,其主要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的以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疾病,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借鉴中医经典的"治未病"的思想,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行防治,建立中医特色的AS健康管理模式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詹红生教授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筋出槽骨错缝,并构建临床诊疗评估指标体系,治疗以中药针刺内调气血不通、手法导引外治筋骨失和,以恢复颈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朱金星  李洵  林娜 《光明中医》2012,27(3):431-433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汉代张仲景根据“治未病”的思想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已病防传的治则,并指导于临床,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该理论在中医各学科中均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会对个人,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笔者不揣浅陋,仅将“治未病”的理论及其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应用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西医认为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多种环境因素如外伤、感染、药物等均可诱导易感患者发病[1]。银屑病的慢性、反复发作性,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本病尚难治愈,因此只能从症状上控制,缓解其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论。其后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治未病",中医中药在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倡导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使"治未病"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先防即在未病之前,采取措施,作好预防,防止疾病发生,一方面调养身体,提高抵御疾病能力,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对减少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延缓其癌变进展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结直肠腺瘤的防治思路,有以下三个方面:从未病先防,防病于先;既病防变,治其未传;瘥后调摄,术后防复。未病时摄生养慎,改善体质为要点;已病时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宜培本固元,脾肾并调;祛邪当化痰祛湿,化瘀解毒;腺瘤术后重视益气摄血,预防出血,健脾运脾,顾护胃气。阐述“治未病”理论在结直肠腺瘤防治中的作用,对于指导中医药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宝垒 《光明中医》2010,25(1):97-98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科难治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尤其重要。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理论出发,初步探讨了CP防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脏病领域的“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向荣  李深  李雪霞 《光明中医》2008,23(3):258-261
早在二干多年前《黄帝内经》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有着非常先进的预防医学思想,表现在疾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一直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当今社会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故前国际肾脏病学会主席Brenner教授指出:“未来5年将是肾脏病预防年”。如何继承传统的治未病的思想,结合当今肾脏病研究成果,积极地防治慢性肾脏病,是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有研究[1-2]显示,PD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随年龄增长呈现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总患病率高达1700/10万[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PD患者将不断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会越加沉重,但PD病因复杂,治疗措施局限,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5.
张晓羽 《光明中医》2010,25(3):348-350
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分别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等方面论述了治未病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析"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治未病"理论分阶段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不仅可行,且在提高临床远期及近期疗效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应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杨珠英  孙海燕  杨巧玉  应亚云  陈斌  谭婕  林铃 《光明中医》2009,24(11):2205-2207
目的:研究临床护士颈椎治未病的相关措施,预防颈椎病发生,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研究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市215名临床护士进行颈椎功能状况调查,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颈部保健操的锻炼,两个月后再对两组人员的颈椎功能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前后两次的问卷得分,分析结果。结果:试验组颈椎功能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颈椎功能优于干预前。结论:临床护士坚持颈椎操的锻炼,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改变不良姿势和习惯,可有效地改善症状,降低颈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7):947-94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痛风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痛风病各期的病因病机,结合"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探求痛风的防治之法。结果:"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对于痛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结论:痛风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富贵病",但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愈见增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故从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角度出发,结合痛风病各期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痛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对慢性肾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未病先防:1.积极治疗原发病;2.慎用肾毒性药物;3.起居有常。既病防变:1.饮食合理;2.补虚扶正;3.控制可逆因素;4.辨证治疗;5.中药结肠透析。以降低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降低尿毒症的发病率,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谢强用“治未病”思想防治变应性鼻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强教授临床重视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擅长应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来防治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