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上市,临时采购需求日益增高.由于药品临时采购缺乏明确规定,新型抗肿瘤药物存在较多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医疗机构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时采购普遍缺乏有效管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通过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优化药品临时采购审批流程,临床药师通过"基于循证证据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肿瘤专科医院临时采购药品的审批流程。方法 选取某肿瘤专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干预前组)及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干预后组)完成OA审批的临时采购药品计划单,干预后组在审批过程中引入简易量化评分表。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必要性5个药品属性,以及采购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湖南省采购平台省际联动/备选)、是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是否基本医疗保险药品3个政策因素方面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前组临时采购药品共85个品规,其中抗肿瘤药物30个、抗菌药物8个、其他辅助用药47个;干预后组共69个品规,其中抗肿瘤药物25个、抗菌药物11个、辅助用药33个。干预后组临时采购药品的平均综合评分为7.59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组的7.15分(P <0.05)。干预后,有同类可替代、价格优势不显著等临时采购品种有所减少,但其中仍包含多个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湖南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的同通用名药品。结论 简易量化评分表有利于规范肿瘤专科医院临时采购药品的审批流程,保障采购药品的高品质、合理性和必要性。医疗机构在配合医保部门统...  相似文献   

3.
杨雪  李晨  蔡永青  鲜秋婉  幸海燕 《中国药房》2023,(10):1172-1176
目的 探索构建药品临时采购的科学化管理新模式,为医疗机构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以临床诊疗需求和患者用药安全为导向,通过优化审评流程、创建审评团队、基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制定事前审核及事后跟踪评价标准,开展临时采购药品全程化管理实践,并通过临时采购申请数量、执行率、药品目录结构优化情况等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 2021年1月我院开始实施药品临时采购科学化管理新模式,截至2022年12月,我院临床药师共审核药品临时采购申请111份,有效拦截不合理申请13份(11.71%),药品临时采购执行率整体下降了8.36%,提出药品目录结构优化建议5次;我院先后引进了卡瑞利珠单抗、索拉非尼、白消安等24种药品。管理模式优化后,药品临时采购申请次数由2019年的133次和2020年的138次,减少到2021年的66次和2022年的45次,降幅达一半以上。结论 该模式有助于优化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合理用药中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司库奇尤单抗与依奇珠单抗进行多维度评价,为我院新药遴选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从药品的临床必需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9个维度,对司库奇尤单抗与依奇珠单抗展开卫生技术评估,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司库奇尤单抗76分,依奇珠单抗79.5分,两药均疗效肯定。但在安全性、经济性和医保属性方面存在差异。结论:Mini HTA从核心属性、政策属性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药品,为医疗机构新药遴选提供更客观的量化评估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眼科药物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眼科临时采购药品评价。方法 围绕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维度,制定眼科药物评价标准,并对天津市眼科医院2021—2022年临时采购的眼用药品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制定了百分制“眼科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表”,临时采购的9种眼用药品评分均高于60分。结论 “眼科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表”可作为天津市眼科医院药品临床评价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能力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进行Mini卫生技术评估(Mini HTA),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合理使用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通过查阅文献、指南、说明书、药品交易采购平台、基本药物及医保目录等资料,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对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进行Mini卫生技术评估。结果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最终分值分别为80.3分和73.5分。与依洛尤单抗相比,阿利西尤单抗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应用经验较少。依洛尤单抗可每2周给药1次,也可每月给药1次;阿利西尤单抗只可每2周给药1次。依洛尤单抗在安全性、经济性方面优于阿利西尤单抗。结论对于医疗机构,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的新药遴选建议为强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促进《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有效落实, 为医疗机构合理采购布地格福及氟替美维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依据指南制定的百分制评估体系, 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临床治疗指南, 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tstr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 收集整理布地格福与氟替美维的相关信息。从有效性、药学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医保属性、基药属性、贮藏条件、药品效期、药品使用情况及生产企业状况10个方面对两药进行量化评分, 并依据评分结果划分推荐级别。结果: 量化评分, 布地格福与氟替美维分别为84.9分和83.3分。二者均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初始治疗或升阶治疗的一线药物; 布地格福在剂型特色及安全性上略优, 氟替美维在给药频次及特殊人群(重度肝肾功异常)用药方面略优。两药总分均大于80分, 较强推荐进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 可根据医疗机构用药群体特点酌情选择。结论: 本次卫生技术评估可为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评价与遴选提供实践经验, 同时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吸入用三联支气管扩张药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9,(11):1576-1580
目的:规范医院临时采购药品的管理,为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药事会)遴选药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临床药师根据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10个方面的药品属性,建立药品量化评分表,对2018年10月科室提交申请的15个临时采购药品按评分表细则进行评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药事会待开会讨论;对按原有审批模式未采用药品量化评分表、2018年7-9月已获药事会开会讨论的20个临时采购药品进行回顾性评分,评价采用药品量化评分表后的前置性干预作用。结果:在15个临时采购药品中,评分低于60分的药品有2个,不合格率为13.3%,提示有2个药品可不需要上会讨论;在已上会讨论的20个临时采购药品中,评分低于60分的药品有9个,不合格率为45.0%,提示有9个药品可能浪费了药事会的工作。结论:通过药品量化评分表对临时采购药品进行评分,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前置性干预作用。同时,该表亦可作为医院药品评价的相关参考依据,有助于优化医院用药目录,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构建客观、科学的药品评价指标体系和遴选方法,规范药品评价与遴选工作,并拓展卫生技术评估(HTA)在医疗机构的应用范围,制订《基于卫生技术评估的药品附加价值评价指南》。方法 指南通过充分的证据检索、评价,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和细则,再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维度和权重值。结果 最终构建了以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为核心的药品评价体系和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结论 该指南适用于在特定适应证下两种药品相互比较的情形,如医疗机构新药遴选、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合理用药等,有助于提高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透明性,为药品附加价值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晨  吴畏  张攀  侯敏 《中国药业》2023,(18):1-6
目的 加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政策的落实,提高集采药品合理使用水平,为重庆市各医疗机构药品集采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邀请重庆市40余位药学、医保等行业专家对重庆市药品集采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意见,通过3轮讨论和2轮专家审议后形成共识。结果 从组织构架、药品选择与目录构建、测算与报量、任务量分配、药品合理使用、结余留用分配方案、药品集采政策宣传引导与风险防控7个维度出发,制订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药品集采管理措施。结论 为医疗机构集采药品目录构建、采购量合理测算和药品合理使用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推进了药品集采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某院抗肿瘤原研药和仿制药使用的影响,并分析政策执行前后患者治疗的脱落情况。方法 调取我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抗肿瘤药物的用药信息,时间为集中采购前后各一年。按照患者是否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法分析药品成本、患者年次均药品费用、药品总使用金额、药品使用数量占比、药品使用金额占比、患者治疗脱落等方面对我院抗肿瘤类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6 438人,口服抗肿瘤药品10种。政策实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次均药品费用降幅分别为58.3%和2.0%。药品总使用金额相比政策实施前减少了2 531.8万元,仿制药的使用数量提高了12.1%,使用金额提高了3.3%。政策实施后,年度患者治疗脱落人数占比下降10.7%。结论 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影响下,抗肿瘤仿制药价格大幅降低,而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但采购的药物品种规格较为单一,医疗机构过于重视相关临床使用指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药需求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国家卫健委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建立我国酸相关疾病药品遴选指标体系,支持综合价值高、患者可及、可负担的抑酸药品的临床应用。方法:依照《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与可及性6个维度出发,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法、一手资料法等构建评价指标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访谈法,邀请我国相关领域临床药师、临床医生、卫生技术评估专家共15位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赋权,根据专家建议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最终确定抑酸药品临床综合价值评估打分细则。结果:最终确定了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酸相关疾病药品临床综合价值评估打分细则。结论:所构建的酸相关疾病药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推广性,综合评价指标量化细则可为药品的综合评分定量标准提供方法参考,同时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医院药品采购及供应中的风险点进行研究,保障药品管理过程的合法合规,保护药品安全,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供应内部控制管理审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的内部制度、采购、价格、供应等方面进行审计分析。结果:对药品采购及供应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共梳理药品采购管理中20 个风险点,药品供应管理中16个风险点,与内控目标结合,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结论:药品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审计工作是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降低医疗成本、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李滨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79-380
目的通过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原则。结果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高危药品的监管,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明确其职责,应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防范高危药物风险。结论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是医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医疗机构应对高危药物提高安全警惕,并运用适当的方法以及措施,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口服抗凝药物(OACs)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评价证据,从临床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药学特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4个维度对纳入的药品赋分与评价。结果 所有纳入评价的OACs综合评分均在70分以上,华法林综合评分最高。临床属性和药学特性是药品遴选评价的核心属性,当仅评估临床属性和药学特性时,评分最高的药品是艾多沙班。结论 OACs是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首选药物,不同OACs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同的优势。通过《指南(第二版)》对OACs进行遴选评价,可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与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我院注射剂及临时采购药品进行量化评分,探究其在医院药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由11个量化指标、44个评分条目组成的《药品量化评分表》对我院注射剂及临时采购药品进行评价分析,探究《药品量化评分表》量化指标的合理性、客观性及可操作性。结果 我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的注射剂共403个,量化评价结果<60分的药品70个,其中神经系统药最多为20个。2018年6月至9月,临时采购药品共22个,量化评价结果<60分的药品1个。结论 我院建立的《药品量化评分表》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及可操作性,可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在医院优化基本用药供应目录、遴选临时采购药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临床常用药物胃复春为例,探索中成药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价值的研究开发以及药品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合理用药。方法:基于系统检索文献和药品生产企业获得的研究资料,利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等卫生技术评估基本方法,从药学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对胃复春进行评价。结果:从现有证据而言,胃复春有效成分和在说明书适应证上的药理作用研究有一定积累,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良好,药品质量有保障。结论:胃复春的临床前与临床使用的证据初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但同时,在不同临床应用中的药理机制挖掘、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等需要进行更深入、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卫生技术评估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康替唑胺,为医院遴选、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噁唑烷酮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药品目录遴选评价管理指南评估细则对国产康替唑胺片进行量化评估,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tstr等中外文数据库及相关政府网站获得康替唑胺的适应证、药理作用、指南推荐情况、药品价格等信息,按照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量化评价,汇总得分并根据评分划分推荐级别。结果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康替唑胺药学特性18.8分,有效性15分,安全性14.2分,经济性14分,其他属性10分,总得分72分,可推荐进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结论 康替唑胺作为新品种可以推荐进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对于临床上利奈唑胺无法治愈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康替唑胺片有望成为更加安全的抗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从加强药品采购管理人手进行的一种探索。它借鉴建筑工程系统的做法,有效遏制了分散的、一地一主式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给“暗箱操作”设置了一道屏障;它通过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流通成本,药品质量得到了控制,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保障;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控更加方便,为合理制定药品价格.降低药品虚高定价及对药品生产、经营结构的调整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调节血脂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标准化评价流程,并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节血脂类药品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的快速评估,为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遴选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等指南和共识,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等,围绕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两条主线,构建多维度、多准则的调节血脂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评分表;依托西北五省区21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对13个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节血脂类药品进行评分,形成综合评价结果。结果 构建了西北五省区调节血脂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快速评价量化评分表,其中技术性评价部分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34个,共计110分;政策评价部分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6个,共计40分(部分药品总分为30分);总分为150分(或140分)。评分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为阿托伐他汀,其次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结论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物仍为血脂异常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石。本研究所构建的快速评价量化评分表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评价流程可为探索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标准化路径及质量控制机制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