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SCI、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18年04月01日。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 7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地苯醌组的MMSE评分(WMD=2.28, 95% CI 1.82~2.75,P=0.000)、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WMD=2.04, 95% CI 1.14~2.94, P=0.000)和总有效率(RR=1.15,95% CI 1.07~1.24,P=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艾地苯醌能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关键词]艾地苯醌;血管性痴呆;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22,(1)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丁苯酞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量表(MSSE)和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检测血浆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浆5-HT和D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浆5-HT和DA水平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的MMSE评分与B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MMSE评分与BI指数明显提高,且研究组MMSE评分与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丁苯酞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血浆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脑卒中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长春西汀治疗,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自理量表(BI)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智能测定,观察2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HDS及MMSE、BI评分均升高,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数值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5.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34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予奥拉西坦800mg/次,3次/d)34例和对照组(予安慰剂)33例,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及Barthel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依据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HDS评分均升高,NIHSS 评分、ADL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S、NIHSS和ADL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和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70.8%)、有效6例(25.0%)、无效1例(4.2%),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1例(45.8%)、有效7例(29.2%)、无效6例(25.0%),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组(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9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能干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爱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23-124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成吡拉西坦治疗组和胞二磷胆碱对照组,分别在治疗第10天和第21天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和长谷川评分(HDS)从而判断疗效。结果奥拉西坦治疗组患者的第21天后,MMSE和H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好,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血管性痴呆患者提供了另一个可选择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具有协同加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对于血管性老年痴呆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金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与SIB评分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DL与N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老年痴呆的效果比较理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多奈哌齐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片)、奥拉西坦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及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及多奈哌齐片)各20例,疗程均为4周。4周后通过MMSE、ADL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对4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4组的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奥拉西坦组及多奈哌齐组MMSE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MMSE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另3组(P<0.05)。观察组、多奈哌齐组及奥拉西坦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7);4组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玉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4):471-47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鹤壁朝阳仁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5例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69.27±2.51)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神经递质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某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2例,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艾地苯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分(ADL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另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障碍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障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8,(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尼莫地平治疗组(对照组,n=98)和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观察组,n=98)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评分、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得更明显,均有P<0.05。结论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艾地苯醌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口服奥拉西坦胶囊,0.8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艾地苯醌片,30 mg/次,3次/d。3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神经精神科量表(NPI)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但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P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地苯醌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及行为能力,改善精神症状,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7,(29)
目的对比观察茴拉西坦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茴拉西坦口服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68,P=0.018)。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为(33.91±6.01)分和(30.44±5.83)分(P<0.05),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3.96±5.93)分和(24.28±5.78)分,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316,P=0.033)。结论茴拉西坦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认知损害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提高,能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美金刚片,第1周晨服,5 mg/次,1次/d;第2周早晚服用,5 mg/次,2次/d;第3周晨服10 mg/次,下午服5 mg/d;第4周早晚服用,10 mg/次,2次/d,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艾地苯醌片,30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9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黏附率(PAd T)、血小板聚集率(PAg T)值均显著降低,但MMSE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 T、PAg T值低于对照组,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内皮素(ET)-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β、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cy、MDA、ET-1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吸氧时间为每天60min,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应用简易治疗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力障碍进行评估;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与本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与本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障碍和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