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接诊安宁缓和医疗病例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N医生处连续接诊患者的门诊资料,记录整理其中85岁以上、恶性肿瘤晚期、非肿瘤性慢性脏器疾病导致功能不全或原发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就诊目的和给予的处置。结果 共接诊并记录有缓和医疗需求的患者1388例,其中,男712例(51.3%),平均年龄(69.7±13.5)岁(8~105岁),60岁以上患者占73.3%。其中,63.4%的患者是专门寻求缓和医疗帮助前来就诊,87.2%是因为恶性肿瘤晚期引发的痛苦来就诊。在221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中,衰弱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最主要病因。在记录到的5483个症状中,疼痛(21.2%)、纳差(13.1%)、乏力(11.6%)、便秘(6.9%)、失眠(4.6%)、腹胀(4.6%)是最常见的6个症状。在共计2502例次的就诊中,26.2%患者为多次就诊;在多次就诊的患者中,50.3%患者就诊次数大于等于3次。患者本人来就诊的比例为38.6%,65.7%的就诊是2位及以上家人(包括患者)参与。就诊时长平均为(19.6±8.5)min(2~85 min),其中,10 min以内、11~20 min、21~30 min和超过30 min结束诊疗的比例分别为13.5%、53.0%、25.6%和7.9%。结论 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患者中,有缓和医疗需求的患者比例很高。在老年医学科门诊提供安宁缓和医疗服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全社会的普通大众,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都能够了解安宁缓和医疗的核心理念,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甚至传播并服务给更多人,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于2021年成立了面向全社会的专业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本文对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的培训设计、内容、方式和结果进行回顾性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平台的培训设计有理论依据,培训内容逻辑完整,培训方法适宜志愿者,培训结果优异。安宁缓和医疗志愿者培训平台建设具有极好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培训平台的有效性并拓展长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发起的缓和医疗会诊进行总结梳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提出的22次缓和医疗会诊资料。结果 共18例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8)岁(36~88岁);10例患者会诊1次,6例患者会诊2次,2例患者未完成会诊;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3例患者为非肿瘤性疾病。会诊原因中,61.1%(11/18)是关于沟通;61.1%(11/18)是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离世地点方面,8例在本院离世,6例在其他医疗机构离世。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对缓和医疗会诊存在明确需求,会诊能给急诊医患双方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患者可因顽固性症状产生无法忍受的痛苦,缓和镇静是通过降低患者意识水平而缓解痛苦的一种缓和医疗手段。规范的缓和镇静能够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与安乐死不同,缓和镇静并不改变患者的生存期。充分的缓和医疗是实施缓和镇静的前提,反复详尽的病情评估、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是规范实施缓和镇静的必要条件。本文报道了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疗护缓和镇静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以1例因顽固性谵妄接受缓和镇静的晚期肿瘤患者为例,展示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缓和医疗开展前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状况的变化。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384例)及2019年(244例)全年死亡病例信息,记录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终前诊治细节。结果 2013及2019年死亡人数最多的都集中于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和国际医疗部4个科室,累积构成比分别为67.7%和62.7%。2019年涉及或实施安宁缓和医疗的临床科室数由2013年的7个增加至14个。与2013年相比,2019年死亡患者中接触到安宁缓和医疗的人数显著增加(P<0.001),更多的患者得到符合缓和医疗基本标准的人文关怀照顾(P<0.001);2019年离世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0.006)、实施心肺复苏(P=0.002)、接受气管插管(P=0.002)、接受有创机械通气(P<0.001)、接受侵入性操作(P<0.001)的患者明显减少。结论 缓和医疗的理念和实践使临终患者接受创伤性治疗的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已成为临床关注热点,营养支持可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共识[1 ].但由于对老年恶性肿瘤营养治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在营养管理上缺乏或不重视安宁缓和医疗(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HPC)的理念,没有形成与 HPC相关的营养目标和措施;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对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医护人员的影响。方法 对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缓和医疗会诊对医护人员的正面影响有:可以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给予医护人员心理支持,减少职业耗竭感;给予医护人员技术支持,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实现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弥补传统医疗缺乏的人文关怀以及重拾被忽视的医学伦理问题的作用。结论 三甲医院内缓和医疗会诊对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末期病患的品质意义重大,现有的缓和医疗会诊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调查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缓和医疗实施现状,为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住院死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是否接触到缓和医疗及临终前诊治细节,如是否接受有创抢救措施、是否进行症状控制及是否进行心理、社会、灵性照顾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住院总死亡人数244例,其中,男135例,女109例,平均年龄(65.9±16.4)岁(1 d~105岁)。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12例(45.9%),非肿瘤性疾病死亡人数132例(54.1%)。有61例(25.0%)患者死亡前接触到缓和医疗,大多数分布于内科科室,以肾内科(100.0%)、消化内科(80.0%)、老年医学科(72.7%)为主;29例患者得到完善的缓和医疗照护,症状均得到控制,死亡前均未采用有创救治措施,有26例接受心理、社会、灵性照顾。与未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相比,接触到缓和医疗组的死亡患者心肺复苏(0比20.2%;χ2=13.009,P<0.001)、气管插管(3.3%比48.6%;χ<...  相似文献   

10.
安宁缓和医疗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改善生存期有限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一个成功的缓和医疗案例的实施,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缓和医疗理念,也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医疗体系的完善。本文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末期照护经历,总结末期患者安宁缓和医疗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缓和医疗医师资质认证对医生的能力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在规范缓和医疗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缓和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多已确立官方资质认证体系, 但也逐渐展现出培训与认证时间周期长、专科医师缺乏等问题。本文分析比较部分国家和地区缓和医疗医师资质认证的报考条件、内容和标准3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并综述缓和医疗医师资质认证所面对的问题, 以期为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带来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终末期肾病因其带来患者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及精神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缓和医疗整合安宁缓和治疗的理念,是有计划的、全面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其目标是在整个病程中关注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减少痛苦,包括但不限于生命末期的照护。本文报道1例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安宁缓和医疗实践,总结终末期肾病的安宁缓和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这些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7名请求过缓和医疗会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缓和医疗了解不够深入、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不够深刻、临床诊疗团队对会诊意见落实不够全面、缓和医疗会诊团队提供服务的精力有限、缓和医疗的开展难以创造所谓的经济效益5个方面。同时,针对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和不足,提出工作改进的建议包括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缓和医疗的接受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水平、建立会诊团队与医护人员的新型合作模式、增强医院对缓和医疗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建立健全缓和医疗相关法律政策等。结论 三甲医院院内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但是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需求和期望仍在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茜  丰荣  秦瑛 《北京医学》2021,43(2):188-190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缓和医疗知识和态度的现状,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9—20日来自全国的参加某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护理人员19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缓和医疗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缓和医疗知识的答对率较低,除条目"缓和医疗既不刻意加速死亡,也不拖延死亡"的答对率为65.10%,其余条目答对率均低于50%,答对率最低的条目为"联合姑息性放疗和化疗,缓和医疗同样适用于癌症的早期",答对率仅为10.94%;护理人员对缓和医疗态度的总得分为(23.41±1.75)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结论护理人员对缓和医疗了解不足或存在误区,但对缓和医疗的态度较积极。建议我国医学院校广泛开设缓和医疗课程,临床护理人员的缓和医疗继续教育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领域的教学与临床实践,同步结合叙事医学的教育实践,呈现了缓和医疗、人类学、叙事医学等学科领域持续深入对话的初步发现。具体包括:在缓和医疗学科领域的发展脉络中,医学教育被置于核心位置;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预期实现临床实践转化;叙事病历运用表明了叙事在缓和医疗实践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叙事医学与缓和医疗两个学科领域相互解释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团队致力于将缓和医疗与叙事医学两个学科领域进行深度融合。界定了“痛点”概念,即在生物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遭遇心理困惑、目标模糊、无计可施的状态。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以疏通“痛点”为临床操作的“密码”,结合缓和医疗会诊案例,探讨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问题。案例以医生的口述原文结合注释解析的形式呈现,进而提出识别痛苦、建立关系、以叙事能力疏通“痛点”的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步骤,旨在以缓和医疗领域为例,预期对其他医学领域的叙事医学实践形成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的可行性与培训效果。方法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2016至2019年举办的4期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培训班的资料,对120名学员进行自评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6份,课程总体评分为8.09分,学员们反馈课程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实践信心。培训结束后79.6%学员开展了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其他学员主要因缺乏合适机会而未能实践。部分学员反馈建议增加实践课程并希望能够得到后续针对案例实践的指导。结论 开展缓和医疗芳香照护短期培训班是可行的,可丰富相关人员的安宁缓和医疗理论知识,增强其实践信心,但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后支持以增加学员进入缓和医疗芳香照护实践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叙事医学要在系统教育实效基础上获得高质量发展,同时需要推进临床诊疗的实践落地。在对叙事医学临床实践领域研究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将持续在叙事医学与缓和医疗实践相融合的方向深耕,进而论证两个学科领域的契合性;为叙事医学临床诊疗实践研究提供思路;重视对既有的本土性叙事医学临床实践经验的挖掘和梳理,并反哺于医学教育与实践。对叙事医学与缓和医疗的契合性进行了论证,包括叙事医学在实现缓和医疗目标中的独特价值、叙事医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与逻辑、实施叙事缓和医疗的工具和路径、两个学科适用领域的契合性、两个学科领域价值层面的契合性等。  相似文献   

19.
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等治疗时,会丧失生育功能或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可能因此对肿瘤治疗产生抵触、畏惧、拖延甚至逃避,错过治疗时机,严重影响预后和生存;而长期生存的年轻患者,生育功能或内分泌功能的丧失可能会对其产生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影响.应用缓和医疗的理念和原则,有助于与患者的沟通、决策和关怀.在妇科恶性肿瘤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