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拟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全身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常因感染、药物、寄生虫:食物等致敏而发病。当肾脏受累时可发生过敏性紫癜肾炎,其主要表现为尿液改变,如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亦可有浮肿、高血压、肾功衰竭等。可归属于中医学“葡萄疫”、“紫癜风”、“肾风”等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发作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以腹痛、血便、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剧烈,部位固定,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合并鲜血便及呕吐,B超可见“靶环征”或“同心圆”表现。可采用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腹痛剧烈部位固定合并血便及呕吐,可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复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梁宏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14-2515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胃肠道出血等为特征。一般过敏性紫癜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在典型皮肤紫癜出现之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较少,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则更为少见。现将11例以腹痛、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误诊分析,以探讨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也可伴有皮疹、关节肿胀、腹痛及肾损害、便血和血尿等。我科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3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是以全身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脏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并不少见。我科从1998年~2004年间共收治12例该型患儿,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HSP)是由于机体对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系统性血管炎,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常伴有瘀点、瘀斑、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及蛋白尿等症状及体征[1],多发生于2~8 岁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腹型是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并发肠套叠等外科急腹症[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9 年收治的6 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患儿的病案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伴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或伴发紫癜性肾炎。本病属于中医紫癜风等病范畴,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和激素治疗为主,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笔者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味并与西药抗组胺药和激素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腹痛、胃肠道出血、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基本病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病情反复发作或肾脏受损严重者预后不良,为了减少误诊,进一步了解肾脏受损程度对预后的影响,现将我科确诊为过敏性紫癜27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雁  吴莉 《云南医药》2007,28(2):121-123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损害,临床上在过敏性紫癜病程(多数在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变化极不一致,造成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诊治及预后也各有不同。本文总结了2004年4月~2006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及随访的24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资料,对本病临床表现、部分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疾病,常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胃肠道症状是急性期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可伴消化道大出血、肠套叠、肠穿孔。2010年9月29日,我科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及颅内出血的患儿,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后,患儿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1.
<正>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腹痛、皮疹、关节痛及血尿,多为自限性。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春秋季发病居多。近年来大量报道表明,过敏性紫癜的患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上分为5型[1]。混合型在临床上较少见,采用较复杂的多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科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的患者,经过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细致周到的护理,效果良好,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和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关系。方法 以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一,1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为观察组二,50例门诊体检儿童为对照组,进行血抗溶血素O(ASO)的检测。结果 组一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之一;②链球菌感染与紫癜性肾炎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也可伴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国外统计,过敏性紫癜在小儿中的发病率为8.0/10万~13.5/10万,是儿童中发病最高的血管炎[1]。现总结我科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具有“过敏性紫癜”表现的患者,尤其是年青女性、病程绵延或伴有其他症象而不能单以紫癜解释时,需慎加鉴别。方法对3例有皮肤紫癜表现的患者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结果有“过敏性紫癜”表现的患者,同时伴其他体征或实验室异常时,应疑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迅速作相应检查,以便尽早确诊。结论对有“过敏性紫癜”表现的患者,同时伴其他体征或实验室异常时,应疑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15.
腹型过敏性紫癜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卓  郝英霞  杨颖  张彦 《中国医药》2006,1(11):692-69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了变态反应所致。临床上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以皮肤型多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腹型过敏性紫癜与皮疹同时出现或发生于皮疹之后临床诊断不难,但如果腹型紫癜发生在皮肤病变之前,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上无特异性,不易与其他腹部疾病相鉴别,有时甚至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而手术治疗。现对我科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误诊的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早期认识,从而达到减少误诊、防止并发症及不必要手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过敏性紫癜儿童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感染诱因、分型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10~14岁(年龄段)过敏性紫癜逐年增加;河北省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邯郸,其次为石家庄、唐山,最低为秦皇岛,其次为承德、张家口,各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患过敏性紫癜儿童首要感染诱因由细菌逐渐演变为支原体和病毒;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腹型紫癜的比例逐年上升,肾型紫癜的比例下降.结论 随着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的加快,过敏性紫癜(尤其腹型紫癜)逐年增加,且污染严重地区较低污染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高,考虑空气、水源、食品污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的一系列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过敏性紫癜首要感染诱因有所变化,需要进一步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或肿胀及肾病症状为主。本科自1995年~2003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病儿6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癫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壁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侵犯皮肤、内脏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发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654-2多用于治疗平滑肌痉挛,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报道较少。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对收治过敏性紫癜50余例,其中20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采用654-2联合甲氰咪胍、川芎嗪治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常规治疗组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槐花散出自南宋许叔微所著《普济本事方》,乃治“肠风脏毒”(肠风下血)的经典方。现代研究表明,槐花散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大多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痔疮术后出血以及出血性肛肠疾病、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病的治疗,其现代临床应用较古代临床应用稍有发挥。本文从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研究方向。基于研究结果,结合槐花散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建议开发该经方的整方药理活性成分以及治疗放射性肠炎、过敏性紫癜及其他皮肤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抗炎靶点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7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组和常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组在持续性皮疹、严重腹痛和肾炎等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在关节疼痛、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炎临床分型和预后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首发症状为持续性皮疹,次为腹痛和关节痛,临床转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可能性较大,建议行肾活检、腹腔镜以确定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