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元江县居民蚊帐使用,防疟作用及与疟疾知识的关系。方法 家庭寻访,血清学实验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756人,平均蚊帐使用率64.4%,但正确使用率仅为28.8%;与不使用蚊帐相比,RR(risk ratio) 值是0.75%(95%CL:0.68-0.82),其中山区和半山区生产人员和坝区居民使用蚊帐的RR值分别为0.57(95%CL:0.44-0.74)和0.60(95%CL:0.49-0.75);仅6.5%的调查人群防疟知识评定为好,而防疟知识为较好对象的蚊帐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中、差者(P=0.01)。结论 元江县居民有较高的蚊帐拥有数和使用率,并有一定的防疟作用,但正确使用率和防疟知识差,有待通过卫生宣教,促进蚊帐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使用情况,为开展长效蚊帐发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8-2009年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情况.并抽样调查该特区3个自然村177户家庭长效蚊帐发放使用情况。结果2008-2009年该特区共发放了10517顶长效蚊帐,覆盖当地居民8930户44022人以及中国在缅务工人员1050人。抽样调查发现,长效蚊帐发放1年半后,长效蚊帐拥有率达85.88%,86.58%的家庭经常悬挂长效蚊帐,36.84%认为使用长效蚊帐可以防止得疟疾。31.78%的长效蚊帐有轻微破损,另有8.57%的长效蚊帐破损严重已无法使用。结论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今后应加强长效蚊帐使用健康教育活动,定期评估长效蚊帐质量与发放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有效的疟疾防治技术措施,杀虫剂浸泡蚊帐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部分疟区,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探索杀虫剂浸泡蚊帐地区疟疾流行的危险因素,选择在已持续开展杀虫剂浸泡蚊帐灭蚊达8年,至今疟疾仍未基本控制的四川省筠连县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保健意识淡漠以及疟疾防治工作质量不高是影响杀虫剂浸泡蚊帐控制疟疾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对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及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疟疾现场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疟疾中度地方性流行区河南省固始县进行了α-氯氰菊酯浸泡蚊帐控制疟疾及其媒介的社区干预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浸泡蚊帐后疟疾人年发病率下降2.0%,显著低于对照区的3.6%,其保护效能为43%;10岁以下儿童原虫率浸泡区为对照区的1/4。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室外叮人率分别下降70.3%和29.3%,停息于蚊帐内的按蚊数接近于0。在使用浸泡蚊帐的人群中没有发现副反应。实验还发现,α-氯氰菊酯浸泡涤纶蚊帐的效果优于棉纱蚊帐且残效持续1年以上。α-氯氰菊酯浸泡蚊帐是控制疟疾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浸泡蚊帐的广泛实施是WHO全球疟疾控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WHOPES经过评估认为仅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适合用于浸泡蚊帐。目前推荐使用的有6种,分别是:顺式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醚菊酯和氯菊酯。随着这些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蚊媒的抗性已经产生,亟待寻找更加有效的、可以替代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4县少数民族居民疟疾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4县少数民族居民认知疟疾防治知识对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居民一般情况、疟防常识、蚊帐拥有和使用、求医习惯和疟史等。结果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干预措施,少数民族居民的疟防常识知晓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拉祜族居民的知识水平提高最大,超过30%的少数民族居民已能掌握疟防常识,同时,少数民族居民使用蚊帐进行个人防护、寻求医疗救助的行为得到培养,超过60%人群拥有蚊帐,但正确使用率仍然较低,仅为15·64%。结论随着少数民族居民对疟防常识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该类人群健康卫生行为的形成,其成效有待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元江上游影响居民疟防知识的因素 ,为开展与疟疾相关的健康教育服务。方法对 1 75 7名调查对象 ,逐人访问 ,填写调查问卷 ;用无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资料。结果经单因素分析 ,在所调查的 1 1项因素中 ,5项在统计学上与疟防知识有明显的或可能的联系 ;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 1 5岁者 ,本地居民和男性调整后的比值比 ( OR)分别是 7.82 1 ( 95 %可信区间 :3.888-1 5 .731 ) ,5 .4 6 4 ( 95 %可信区间 :2 .4 0 2 -1 2 .4 2 9)和 1 .888( 95 %可信区间 :1 .2 4 9-2 .85 4 ) ,显示疟防知识与居民所能接受相关信息的环境和接受的时间长短有关 ;年龄和性别分别与是否为本地居民在统计学上有相互作用 ,但年龄和性别间无相互作用。结论迫切需要在该地区开展有关疟疾的健康教育 ,儿童及从事热区农业开发的流动人口是疟防知识宣教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元江上游影响居民疟防知识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元江上游影响居民疟防知识的因素,为开展与疟疾相关的健康教育服务。方法 对1757名调查对象,逐人访问,填写调查问卷;用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资料。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在所调查的11项因素中,5项在统计学上与疟防知识有明显的或可能的联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15岁者,本地居民和男性调整后的比值比(OR)分别是7.821(95%可信区间:3.888—15.731),5.464(95%可信区间:2.402—12.429)和1.888(95%可信区间:1.249—2.854),显示疟防知识与居民所能接受相关信息的环境和接受的时间长短有关;年龄和性别分别与是否为本地居民在统计学上有相互作用,但年龄和性别间无相互作用。结论迫切需要在该地区开展有关疟疾的健康教育,儿童及从事热区农业开发的流动人口是疟防知识宣教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某地暗娼中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 对某地暗娼关于安全套使用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以期为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典型抽样方法,选取某县城娱乐场所全部服务小姐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问卷176份,有效问卷120份。调查对象多为初中文化水平,18—24岁居多,安全套使用知识较差,态度比较积极,最近半个月内,35%在接新客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15%在接老客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在与男友/丈夫发生性关系时9.2%“每次都用”安全套。结论 暗娼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而且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亟需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暗娼的安全套使用知识和普遍防护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和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当地消除疟疾期间健康教育成效。方 法2010年和2014年,在金山区分别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抽取3个行政村、1所中学、1所小学,对其中15 岁以上的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区消除疟疾前后居民及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2010 年基线调查时,人群疟疾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4.22%,居民和中小学生分别为75.68%、61.86%、72.20%;男、女知晓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755,P > 0.05),居民知晓率高于中小学生( χ2 = 59.838,P <0.01);2010-2014年开展了一系列 有关疟疾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2014年终期考核调查时,人群疟疾总知晓率为96.03%,居民和中小学生分别为92.28%、 98.59%、99.49%,中小学生知晓率明显高于居民(χ2 = 275.794,P < 0.01)。结论金山区通过健康教育课和社区宣传,提 高了辖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了消除疟疾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云南省边境地区1989~1994年流动人口的疟疾进行了监测与防治。共登记1032832人次流动人口,其中123404人次接受假定性治疗,193459人次预防服药,6309人次病人接受正规治疗。疟疾流行率从1989年的188.67/万人次降到1994年的59.47/万人次。平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恶性疟比例分别为8.35%和30.81%,以老挝、缅甸和越南边民的最高(21.49%和57.66%),其次为内地到边境者(12.33%和30.36%),再次为本省出入境边民(10.64%和30.48%),第4为流到外县者(5.04%和25.06%),下坝生产者最低(2.48%和14.98%)。平均原虫率及其恶性疟比例分别为3.91%和29.62%,老挝、缅甸和越南边民的最高(6.75%和46.42%),其次为内地到边境者(4.92%和31.11%),再次为本省出入境边民(2.60%和27.23%),第四为下坝生产者(2.02%和28.08%),流到外县者最低(1.09%和21.66%)。老挝边民的上述指标高于缅甸边民,后者高于越南边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 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2 4h,后移至清水孵化 ,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 10 -3 、10 -4 、10 -5、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 10 -6mol/ L 和 5× 10 -7mol/L吡喹酮孵育 2 4h后 ,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 4.2 %和 3 0 .7% ,抗性株分别为 2 4.2 %和61.2 %。当毛蚴暴露于 5× 10 -6mol/ L吡喹酮中 ,敏感株 10 0 %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 ,而抗性株仅见 13 .4%毛蚴变形 ;当暴露于 10 -6mol/ L 吡喹酮 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 5 .5 %、63 .9%、91.2 % ;抗性株分别为 0、7.6%、14 .3 %。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 ,将毛蚴移入 10 -6mol/ L吡喹酮溶液中 1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