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社交技能训练治疗,观察组行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并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动作及交往和社会性活动技能等SSPI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有效降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呼吸训练。练习3个月后,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干预后的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均P0.05);训练组与对照组间、联合组与训练组间的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MIP、PI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30例,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综合干预,观察住院全程。于治疗前后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或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程亮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临床康复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组训练1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针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采用一套自主编制有氧舞蹈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将38例MCI患者随机分组:训练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方式。对于训练组,给予有氧舞蹈进行干预,共3个月;对照组则以健康教育为主,周期与训练组相同。期间所有患者均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在接受干预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评估工具为认知功能量表,同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评分和扫描。了解患者脑功能活动情况,根据低频振幅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组干预完成后,认知功能量表结果显示训练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韦氏逻辑记忆和符号数字模式测试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韦氏逻辑记忆评分皆发生变化,其中以训练组更为明显,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各项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显示,训练组干预前后发生明显变化,其双侧额颞叶、前扣带回、内嗅及海马旁皮层的ALFF值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3个月后仅右侧颞叶和后扣带回皮层的ALFF值显著增高(P0.05)。结论:本套自主编制的中等强度有氧舞蹈能有效提高MCI患者的认知功能。静息态fMRI为评估有氧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统计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率。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哌罗匹隆联合一体化干预不仅能够控制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提升疗效,避免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对预后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组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TMS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优于认知训练组、rTMS组(P0.05)。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盐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免疫球蛋白A水平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盐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在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对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40例脑损伤住院患者经中文版神经行为认知状态评定(NCSE)软件确定为认知受损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高压氧、物理因子治疗及传统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8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分别于人组时、治疗第8周及停止治疗后第4周采用NCSE软件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在人组时NCSE评分及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及停止治疗后第4周,2组的NCSE评分和FIM评分均显著提高,且以训练组患者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训练组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4、8周时的NOSIE-30、SAFE和社交技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2组患者训练后的NOSIE-30、SAFE和社交技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同组训练前显著改善,且训练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社交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应用社交技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60~75岁的MCI老人随机分成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训练组每天上午9:00~9:30在课题组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每周6d,每天0.5h,持续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干预.6个月后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照,评价两组老人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6个月后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中数字快速拷贝、汉字快速比较、心算答案回忆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可改善MCI老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管理强化教育联合分段进阶训练活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住院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自我管理训练,试验组接受药物自我管理强化教育联合分段进阶训练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BPR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CQOLI-74)。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BPRS以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药物自我管理强化教育联合分段进阶训练活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干预,有利于稳定该类患者病情,促进其社会功能缺陷改善进程,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被动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被动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予被动训练,联合治疗组接受被动训练及常规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FMA运动量表)、神经功能(NIHSS、MMSE量表)及心理状态(HAMA、HAMD量表),随访2年,对比3组治疗后1年、2年的生活质量(ADL量表)。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AS及FMA评分高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MMSE评分高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AMA及HAMD评分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及2年联合组的ADL评分均低于被动训练组,被动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被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奋乃静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72例,完成研究60例,对照组65例,完成研究60例,两组均口服奋乃静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12周.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本、韦氏记忆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第12周末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第8周末起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本各量表评分、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奋乃静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康复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社会交往技能缺陷的收效甚微,探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48例病情明显好转以上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皆在门诊常规治疗,而训练组同时接受《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程式》训练10周,并随访12个月。以SAD、SDSS、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来评定疗效。结果:无论在训练或随访期间,训练组从训练第4周以后各时点的SAD均值和第6周以后各时点的SDSS均值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结束时两组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训练组再住院率(19%)显著低于对照组(37%),P=0.022。结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并有效降低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高秋寅 《妇幼护理》2023,3(2):486-488
目的 探讨分析数字OT平板认知训练在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症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数字OT平板认知训练.分析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注意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注意力字母划消测验结果与MoCA-注意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数字OT平板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轻中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注意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帕里哌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分裂症状,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评价认知状况,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社会功能,比较治疗前、后PANSS评分、WMS评分和PSP评分,并比较两组脱落情况。结果:研究组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WMS评分和PSP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意义.方法 对入院符合入组条件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单盲的方法,随机分为计算机训练组(4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56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并给予传统康复训练5周,同时给予计算机训练组计算机认知训练5周,对两组病例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在训练前,计算机训练组和传统的康复组MOCA量表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5周后,两组病例MOCA量表评分均数高于各自训练前,且与传统训练组相比,计算机训练组病例MOCA量表评分提高较明显,其注意力、命名、视空间结构、记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卒中后,积极的康复训练对认知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计算机辅助训练的应用,能进一步阻止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进展,并对认知康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脑眼动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7例65岁~75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老年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接受健脑眼动训练,对照组按常规维持原有的生活习惯.训练3个月.训练期间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及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个月后训练组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中字词再认方面相对于实验前成绩有明显提高(P<0.05);在数字拷贝、汉字比较与字词再认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训练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知觉辨别及总分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训练组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中数字拷贝、汉字比较、记忆广度与字词再认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健脑眼动训练可有效改善MCI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方法:在Pubmed、EBSCO、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限制均为1960年1月1日~2016年5月1日。由2名课题组成员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文章质量的评价后,再采用专门的软件对纳入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者分别用计算机认知训练系统干预3、4、5、6、8、9、12周后,干预组认知功能训练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不同认知域中定向能力、注意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基于计算机的认知训练,短期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长期的计算机认知训练效果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干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