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化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 :优化转运流程前医生和护士主要依据经验进行病情评估和物品准备;优化转运流程后应用"ICU转运决策核查单"进行病情评估和物品准备,第一部分为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第二部分为自行设计的转运前核查单,主要包括患者准备、物品准备、人员准备、相关科室确认和转运中病情观察记录单。结果 :优化ICU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前,院内转运危重患者40例,共发生不良事件6例,发生率为15.0%,其中病情变化发生2例、跌倒1例、仪器设备故障1例、氧气瓶供氧不足1例、微量泵电量不足1例,转运急救物品携带齐全率93.0%;优化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45例,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6.7%,其中病情变化发生1例、仪器设备故障1例、氧气瓶供氧不足1例;转运急救物品携带齐全率98.0%。结论 :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优化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王月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27-2529
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该院在2016年10~12月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对22名ICU全体护士进行培训,了解培训对象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及对比工作坊成立前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对象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培训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护士技术水平,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室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室2006年1~6月142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2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32例。结论: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认真评估、转运途中的严密看护,"绿色通道"的及时开通及相关科室的紧密协调,护送人员责任心的提高,是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心胸外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桂清  肖跃勤 《华西医学》2010,(12):2273-2274
目的总结并完善心胸外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将16名危重患者按院内转运流程安全转至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结果实现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为患者病情的特别监护和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和时机。结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订和实施严谨、有序、高效的流程方案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以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方法:针对ICU患者不同病情,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转运流程,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及患者心理护理。结果:ICU危重患者均能得到安全转运,未发生意外。结论:完善针对不安全因素的预见性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加强对危重患者转运的管理,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方法 针对重症患者转运中存在的问题,在2012年构建并实施按监护室标准配备的移动ICU,以专业化转运人员、监护和生命支持设备、二级救护站点、转运流程和预案为要素,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完成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结果 共成功转运患者214例次,一次转运成功211例次.本组中有3例机械通气患者在转运起始阶段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即刻返回ICU,病情稳定后再次转运成功.本组无人工气道移位和意外死亡等情况发生.结论 移动ICU转运延续了监护室环境和危重病管理水平,可降低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由病房至ICU院内转运的流程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转运质量。方法首先成立项目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病房至ICU的转运现状,发现转运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3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再将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运用于院内转运流程中并评价效果。结果方案实施前后危重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转运时间明显缩短(t=3.833,P0.001),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χ2=7.909,P0.001)。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和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急诊室危重病患者因住院或辅助检查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承担着比较大的风险。转运过程中,受时间、人力的限制,转运记录容易被忽视。为快速、有效地进行转运记录,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们设计了危重患者转运记录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CU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发生血氧饱和度(SpO_2)降低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SpO_2降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实地跟踪2017年4月—5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救治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8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患者院内转运评估表》进行调查。按SpO_2是否降低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SpO_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转运的182例患者中,117例患者发生SpO_2降低,发生率为64.3%。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疾病类型、转运人员的职称、供氧装置是转运患者SpO_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转运患者的年龄大、MEWS评分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使用氧气袋的患者、转运护送人员职称低,患者SpO_2降低的发生率高;转运时间对患者转运过程中SpO_2降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危重患者进行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研制性价比高、实现国产化的途中转运载体移动重症监护病房(ICU).方法 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分别在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ICU救治三部分组成的急救医疗体系中的救治措施,研制了与该模式相适应的集成有急救设备的途中转运载体移动ICU.结果 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提高了各环节人员的急救能力,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途中转运载体移动ICU可为危重患者创建一体化救治链提供有效保障.结论 实际使用证明,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患者的院前、院内抢救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移动ICU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相关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连续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仿真演练在成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初步制定转运计划后,转运小组成员携带所有必备的转运物品及模拟人进行仿真演练,对转运人员职责、转运设备和流程及转运时间进行进一步探索及完善。结果安全转运ICU危重患者16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仿真演练有助于发现转运计划中的不足,确定转运成员的职责,完善转运仪器设备及转运流程,从而降低成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氧气袋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医院手术室、急诊室、ICU、病房等,特别是在短距离转运护送保留自主呼吸的危重患者时,经常使用便携式氧气袋吸氧.本科室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简单、能够自动保持氧气袋内气压恒定的氧气袋限压保护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结构与原理氧气袋限压保护器装置内设有气道一和气道二.  相似文献   

13.
危重患者35例院内转运途中的程序化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医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35例呼吸衰竭患者因病情严重需要转入ICU,对患者转运前、途中及转运后果进行评价。结果:转运成功率100%,其中2例(5.7%)患者发生病情加重,经过处理后缓解。结论:程序化护理对危重患者转运可能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姜丽  张春琴 《临床医学》2012,32(12):76-77
目的 探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方法.方法 对1258例需要长途转运的危重患者的转运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1258例危重患者中安全转运1239例(98.5%),19例(1.5%)因病情危重未转运.结论 危重患者只有在转运荻益大于风险时长途转运才是必要的.做好转运计划,把握转运指征,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培训专业急救人员,配置良好的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才能安全转运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总结10例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体会。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制定转运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并做好仪器和用物准备,转运途中做好患者及仪器的安全管理,转运后做好再查工作,均是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点。经以上转运方法,6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完成ICU与导管室间的转运,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顺利完成CT检查,1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心源性休克心搏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紧急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后安全转运至ICU。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脚踏吸引器在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ICU患者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常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呕吐等原因有窒息、误吸的危险,需用吸引装置进行操作。认为脚踏吸引器在危重患者转运及无动力源环境等情况下,对于抢救患者及提高救治效果,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邹翼霜  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2018,17(1):27-30
正在医院内,患者因为检查、治疗或入住专业病房等原因,需要进行转运,这一过程被定义为院内转运(intrahospital transport,IHT)[1]。成人、儿童重症监护室患者及急诊室危重患者IHT过程存在风险[2-9],研究发现转运物品为IHT风险之一[2,7-8]。文献报道,物品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急诊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而转运途中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虽然院内转运时问不长,一般10~20min,但风险大,甚至大于ICU的患者。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为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现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现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29名ICU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平均正确率为35.2%;参加过疼痛学习班、有疼痛处理经验者回答正确率较高(P<0.05)。大多数ICU护士(76.7%)使用过疼痛强度评估量表,但无人使用过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ICU护士选择最能代表危重患者存在疼痛的行为是痛苦表情(66.7%)、皱眉(48.8%)和握紧拳头(46.5%)等。ICU护士认为积极的ICU团队、标准化疼痛评估工具及持续疼痛教育等是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的重要促进因素,患者不能交流、缺少疼痛指南及评估工具、工作量大等是主要障碍因素。应强化对ICU护士的疼痛教育,鼓励应用行为指征对危重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营造良好的疼痛治疗护理环境,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9.7)min,553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除输液管道)、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 :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标准化地配备转运物品及药品、有效的风险告知、完善的转运交接单建立、转运医护人员资历的规定、多学科参与的危重患者转运演练与培训、危重患者转运质控小组的专门化管理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