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期间合并DIC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16例APL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相关护理后,16例患者中眼底出血致双眼失明1例,单眼失明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密切观察及早发现APL治疗期间DIC的发生,及时提供临床资料非常重要;采取正确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抢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凶险。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DIC的患者,抵抗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病情危重,其中以AN11-M,最易合并DIC,严重出血系病理性早幼粒细胞内的的A颗粒(溶酶体)具有组织凝血活酶特性,作为促凝物质释放后诱发DIC。  相似文献   

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产科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结果导致广泛出血、溶血、组织细胞缺血、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特点是急、重、危,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有效治疗,尚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一种重要的方法[2],但对挽救产妇生命是非常必要的。2011年3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合并DIC 行子宫次全切术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8 d 后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13-2214
患者女性,32岁,因第2胎第1产妊娠36 周,胎方位LOA,不规则腹痛2h步行入院,神志清楚,精神食欲差,自感乏力,入院时查:体温37℃,脉搏9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5/86mmHg(1mmHg=0.133kPa),胎心120~150次/min,肛查宫颈管消失80%,宫口容一指,B超示胎儿如孕9月大小,无脐带绕颈,胎心监护为有反应型。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的传播扩散形势经过国家积极有效的防控举措被有效的扼制。目前COVID-19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未明确,重症患者除伴有重症肺炎以外,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伤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此类患者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更多的护理照护,2020年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护理规范[2]给临床护理提供了指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 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此病例的疾病特点,改革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双腔静脉插管的静脉输注途径,使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通过对出凝血指标的监测与评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对患者出凝血指标异常的严密监测,出血部位得到控制.同时,给予全环境保护隔离,患者成功走出层流室.结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该例患者原发病合并DIC,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给予准确的实施,才能保证患者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9.
10.
11.
总结6例妊娠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围生期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产前加强胎儿监测,做好饮食护理及输血护理;产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重视产后出血、感染的观察及护理,使妊娠合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安全度过围生期,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史摘要 1.入院病历 病人:女,23岁,未婚.因发热1周,皮肤、黏膜出血3d入院. 现病史:近来自觉头晕、乏力.近1周发热,体温38.5~39.5℃,伴咽部疼痛,无畏寒,拟诊"感冒",自服阿司匹林片和尼莫西丁片无效.近3d出现鼻出血,出血难止;同时发现上臂、大腿等多处有紫色瘀斑,无痛.查周围血白细胞(WBC)1.5×109/L,红细胞(RBC)2.85×1012/L,血红蛋白(Hb)80g/L,血小板(Plt)23×109/L,因WBC数减少,未作分类计数,尿液检查RBC(+).拟"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13.
病例资料一、病史患者。女,23岁,未婚。因“发热1周,皮肤、黏膜出血3d”就诊。患者近1周体温波动于38.5℃~39.5℃,自觉乏力、头昏。伴咽部疼痛;近3d出现鼻出血,患者自行鼻腔填塞.但出血难止,同时其上臂、大腿等多处出现无痛性紫色淤斑和肌注臀部渗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l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d,PT恢复时间12.7±9.5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d,FDP恢复时间16.0±9.3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lH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FTT 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即M3型,以骨髓中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早幼粒细胞>30%,染色体检查多有t(15;17)易位。APL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十分突出,而且常易并发弥散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忻41例AL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白血病分型、临床症状、DIC发生的时间、实验室检查的相关结果及疗效等。结果AL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 90%发生在白血病治疗前,肝素治疗AL合并DIC总有效率为75.6%,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普通肝素的疗效相同。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防治的重点是在初发期;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AL合并DIC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的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疾病是引起DIC最常见的病因,约占31%~43%。通过对本文1例水囊引产术后所致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成功救治,总结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重视各种产科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做好合并症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提高对DIC的诊治水平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改善白血病的预后。现将我院1987年以来诊治的急性自血病并发DIC3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14~64岁,平均29.5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维甲酸、亚砷酸联合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已在临床开展多年,可使APL的完全缓解(CR)率达80%以上,但在治疗过程中5%-27%的患者可并发“亚砷酸综合征”、白细胞增多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本文对我科收治的APL患者在应用维甲酸、亚砷酸治疗中产生的各种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