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广西贵港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人群对SARS的相关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贵港不同人群1860名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SARS疫情流行期间,贵港疫区不同群体的相关态度和行为不完全一致。学历、职业、年龄、民族等是影响SARS流行期间不同群体态度和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应激事件冲击下的群体反应有一定的特殊性,今后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同时应将疫情期间群众形成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长期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2.
甲型H1N1流感流行对广东省居民健康行为影响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对广东省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及不同特征居民健康行为改变情况。方法发生过和没有发生过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地市均作为调查地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全省共调查18~70岁居民5901人。结果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居民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6项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甲型H1N1流感发生前,6项健康行为增加比例在3.6%~12.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特征居民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6项健康行为形成率增加比例不同。40~49岁居民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洗手、通风和锻炼增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村居民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通风、锻炼和每月聚餐少于4次增加比例高于城市,疫情地区居民咳嗽遮掩口鼻、洗手、通风和锻炼增加比例高于非疫情地区。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不同特征居民健康行为改变不同,在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要根据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使居民形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调查在SARS流行时,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接受信息的途径。结果在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对SARS病原学、其传播途径和管理类别的掌握达80%左右,对使用何种消毒剂知晓率仅有57.3%,能够服从良好卫生习惯的比例仅有46.7%,特别是服务业仅有32%的人能够遵守预防SARS的行为习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相比,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接受信息的途径以电视、社区宣传、报刊杂志为主,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结论在SARS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文化程度低者、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行业人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调查在SARS流行时,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接受信息的途径.结果 在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对SARS病原学、其传播途径和管理类别的掌握达80%左右,对使用何种消毒剂知晓率仅有57.3%,能够服从良好卫生习惯的比例仅有46.7%,特别是服务业仅有32%的人能够遵守预防SARS的行为习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相比,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接受信息的途径以电视、社区宣传、报刊杂志为主,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结论 在SARS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文化程度低者、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行业人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非典(SARS)期间与非典后公众相关健康行为改变的情况.方法 于2006年3月在广州、太原和杭州市,选择2003年SARS疫情流行强度高和低(无病例或散在发生)的街道各1个,每个街道中各选择1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调查100人.各地再选择1个郊区县,每个县中随机抽取2个乡,每个乡抽1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00人.并调查部分职业人群,每省调查800人左右,共计2400人.对城乡居民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询问调查,职业人群由被调查者本人自填问卷.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目前饭前总是洗手、便后总是洗手的比例与SARS期间比较有所提高,分别从39.6%和54.3%提高到42.8%和58.8%;总是运动锻炼的比例基本未变,但是与SARS期间比较,较多运动的比例从36.1%下降到32.5%;总是/较多开窗通风和主动寻求健康信息的比例有所降低;在外出就餐的人群中,总是和较多使用公筷者非典期间为12.1%和24.8%.现在分别为11.2%和22.7%.SARS期间13.2%的人使用消毒液洗手,现在仅为4.9%.结论 SARS疫情的流行,使公众的健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今后应适度提高公众的危险意识感,并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和外部压力包括制度建设,以促使其采纳和保持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我国五省市城乡居民洗手健康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设计,以五省市城乡60个干预社区和60个对照社区18~60岁居民为对象进行洗手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干预前(n=6159)和干预后(n=6140)两次问卷调查比较洗手行为和知识掌握的变化情况,评价洗手健康干预的近期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居民“吃东西前”、“上厕所后”、“接触钱币后”和“干完农活、下班后”每次、经常洗手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洗手时间≥20s和不共用毛巾擦手的比例明显提高,正确洗手率由基线的49.2%上升到干预后的57.2%.农村居民正确洗手率提高程度高于城市,洗手知识知晓率提高程度低于城市.结论 本次调查的洗手健康干预近期效果良好,居民在洗手时长和洗手知识的掌握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的实施效果。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相关分析。内容 评价健康宣传、慢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健康促进效果、疾病防治效果等。结果 全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对人群健康监测、慢病监测、测血压,高血压知识知晓率62%。对慢病病种、高危因素构成正确认识率38%。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认同比率40%。参加体育锻炼比率55%,社区人群平均吸烟率下降0.9%。人群少饮酒率32%,居民膳食脂肪摄入总热量25%,35岁以上人群A型行为者减少15%。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精神病(复发)、龋齿发生率下降18%。肿瘤生命质量指数提升9%,寿命年增加6%。古镇居民期望寿命平均提高12、71岁。总体上迭到或超过预计阶段国家标准水平。典型相关系数都为1.0。典型冗余分析,各方第二、三典则变量解释的方差比例累计为0.9093~0.9948。健康宣传产出-健康教育覆盖率-社区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一心理、行为变化的相关关系显著。结论 中山古镇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幼儿卫生知识与习惯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幼儿卫生知识水平及卫生习惯现状,指导健康教育.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市某艺术幼儿园进行调查。1对象和方法选择中班幼儿41名(4~5岁.男20人,女21人)、大班24名(5~6岁,男11人.女13人)按调查表逐个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公共卫生、睡眠及用眼卫生。2结果与讨论2.1卫生知识及良好卫生习惯卫生知识回答正确率,除用眼卫生(书眼距、胸桌距、手与笔尖距为69%)外均在90%以上,饭前便后洗手、一杯一巾、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掉他食物的回答正确率100%。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率较高.饭前便后洗手、一杯一巾…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山市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19日.中山市共发生SARS病例29例,死亡1例。病例以30~39岁组为主,占55.17%;职业以医务人员为多,占48.28%。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市区,占86.2%。3例指示病例共引起二代病例24例。其中2例指示病例为厨师,有接触野生动物史。结论 中山市的SARS疫情呈明显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初步推断本次疫情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开窗通风、消毒洗手、分散接诊、集中隔离治疗可迅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山西省太原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社区人群中血清SARS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3组人群的SARS特异性抗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和社区健康人群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08%,4.63%和1.88%.3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密切接触者既往各类接触史中,除“接触时有无洗手”与血清SARS-CoV抗体阳性有关外,未发现其它有关因素。结论 太原SARS病例存在过度诊断现象,密切接触和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SARS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理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安徽省“非典”防治健康教育实践 ,为今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座谈等形式 ,研究安徽省“非典”健康教育实践过程 ;运用问卷调查研究“非典”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安徽省运用多元化理念开展“非典”防治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指导与信息沟通、社会动员与部门协作、材料制作与使用、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在“非典”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1个多月后进行效果调查 ,调查对象“非典”防治知识知晓率为 88.75 % ,相关行为符合率为 81.76 %。结论 健康教育多元化在抗击“非典”过程表现出许多优势。在应急健康教育过程中 ,健康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决策支持和信息支持。经常性工作对于应急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不同人群SARS的认知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不同人群对SARS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指导对SARS及同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全市 6个不同职业类别人群进行SARS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市不同人群对SARS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和农民工认知程度较低 ,其中农民工对SARS不清楚的占 3 0 .3 % ,为职员的 1 0倍多。影响因素包括 :文化程度、职业、对SARS的关注程度和恐惧程度。结论 :应针对全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类别人群和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公众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和流行结束后相关健康行为改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应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时公众健康行为引导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强度不同,选择广州、太原和杭州作为研究地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地区抽取城市居民200人,农村居民200人,职业人群400人,合计24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自制问卷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获取2424份有效问卷,SARS期间和SARS后公众健康行为的得分相关系数达0.782;CPSS问卷显示健康危险性压力的发生率为39.3%;多元线形回归显示,控制了其他因素后,群体张力测量值、部分人口学特征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对SARS期间公众健康行为得分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公众在SARS期问相关健康行为发生正向改变,SARS后一部分健康行为得以保持,某些健康行为发生减退。行为改变和保持受疾病流行情况、文化传统和行为的可变性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加强对公众心理和行为的引导,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认知程度,适当缓解公众的群体张力。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在SARS突发事件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对北京、太原、哈尔滨的流动人口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果流动人口在对健康教育信息的知晓时间、渠道方面可及性差:仅有13.4%在SARS危机初现时知晓,时间段整体晚于城市、农村人群(P<0.01);知晓途径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大众媒体电视、报纸,在及时程度、信息量和信任度方面对电视的评价最高,电视宣传是流动人口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73.8%)。通过在SARS期间普遍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流动人口对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知晓程度较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9.8%和73.4%,而对SARS病原体等知晓率低。SARS期间90.2%的流动人口采取了防护措施,但SARS后,总的行为改变率降至63.3%。流动人口对SARS期间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满意度评价与年龄、对事件的关注程度相关,总体满意率69.2%。结论针对流动人口特点,细化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手段,依托基层网络,加强常规期健康教育,建立促进流动人口健康行为持续改变的长效机制,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防制SARS的实践,提出学校SARS防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职责及工作程序,并就实施学校健康教育、报告随访制度、一般性预防措施、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医学院投防制工作预案等提出细则意见,为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防制SARS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居民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防治信息和媒体材料的需求状况,指导今后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制作.方法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崇文区18~60岁的本市居民274名和流动人员244名,并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市居民和流动人员对大部分"非典"预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均在70%以上,但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和"非典"治疗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在媒体需求方面,本市居民更希望得到声像类宣传品,而流动人员更倾向于图画为主、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非典"流行的特殊时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关注公众的心理问题,并主动向公众宣传公共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SARS流行期合肥市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SARS流行期合肥市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合肥市社区1031名成年人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有0.8%的被调查对象出现焦虑症状,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低焦虑评分越高;学历越高,评分越高;教师及学生的评分最高,工人的评分最低。各类人群差异均有显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职业、年龄、SAR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是影响SARS流行期社区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结论 政府采取措施有力,群众情绪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抗非后的启示:传染病防制的健康教育环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 ,从SARS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入手 ,对突发性原因不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及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时机等环节进行了分析 ,为今后加强健康教育 ,有的放矢 ,提高效果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