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预防PTCA支架术后迟发性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发生,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06年2月住院行PTCA支架术后3 d局部出现重度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局部渗血、血肿者并不少见,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73.33%患者发  相似文献   

2.
不同人群PTCA术后有效预防切口出血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降低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PTCA术多数穿刺股动脉。当血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出血则难以避免,而部分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出血的危险性更高,这就要求临床护士能够预见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笔者从护理角度制订相应预防措施,并在临床中应用这些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24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PTCA 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探讨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PTCA 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形成一套常规护理程序,并有效实施,不但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而且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了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神经反射、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资料,防止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腹膜后血肿和脑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PTCA加支架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树军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610-1612
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术的常规入径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术后穿刺部位常规采用人工压迫止血方法,但由于术中、术后的肝素化,使压迫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多,故此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的压迫止血及减少不良反应成为临床一大难题。我们2006年3月~2007年10月在病人PTCA加支架术后应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效果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院心内科2006年3月~2007年10月冠心病经股动脉途径行PTCA加支架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2~78岁,平均56±7.2岁。术前两组病例检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均使用7F动脉鞘管,术中、术后使用相同剂量的抗凝治疗,且两组患者术后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生拔管,并采用相同术前宣教和术后护理。1.2方法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PTCA加支架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术后保留鞘管,4~6 h后拔除股动脉鞘管,穿刺点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沙袋压迫止血6h,拔管后穿刺侧肢体再制动24 h,穿刺侧肢体总制动28~30 h后,如无出血等情况,拆除绷带;观察组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  相似文献   

5.
冠脉介入术后血管缝合器股动脉止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可出现股动脉出血的并发症[1]。2000年来我院股动脉血管缝合150例,成功率为91·3%,出现小血肿并伤口感染1例,发生率0·5%,术后3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分别为60、6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为38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1~72岁,平均53岁。均在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其中股动脉血栓形成11例,假性动脉瘤2例,股动脉穿刺点血肿1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防PTCA支架术后迟发性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发生,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06年2月住院行TPCA支架术后3d局部出现重度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闲相关文献得知,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局部渗血、血肿者并不少见,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73.33%患者发生在拔除鞘管后的前3h,强调前期严密观察。本文报道2例支架术后迟发性重度出血患者,对出血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及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利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介入器械也逐渐成熟。既往在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检查和治疗中 ,常规保留动脉鞘管 ,术后易因肝素化或按压不当造成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影响病人的肢体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2 0 0 3年 3~ 8月 ,我院在经股动脉径路接受冠脉造影 (CAG)和血管成形术 (PTCA)的患者中 ,选择放置Angioseal血管闭合器[1] ,有效地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避免了拔除动脉鞘管时的迷走反射。现将临床应用 4 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2例中 ,男 2 9例 ,女 13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Starclose闭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封堵穿刺点的即刻成功率、术后24小时及术后1周与穿刺有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77例,其中135例予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142例予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穿刺点,比较二者术后即刻封堵成功率、术后24小时及1周内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皮肤破溃感染、动脉夹层、迷走反射等与穿刺有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6例,Angio-Seal组14例(P〈0.05)。术后1周Starclose组与穿刺有关并发症8例,Angio-Seal组18例(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较Angio-Seal闭合器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A)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17例PTCA术后穿刺部位发现肿块和(或)听诊有血管杂音的患者,采用CDE检查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在CDE引导下对股动脉PA进行单纯性压迫和/或瘤腔内注入巴曲酶加压迫治疗。【结果】17例PA患者CDE全部明确诊断,与临床和MRI符合率100%(17/17)。CDE引导下12例PA经单纯压迫治愈,4例PA经瘤腔内注入巴曲酶加压迫治愈,其治愈率为94.1%(16/17);1例PA经CDE引导压迫治疗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结论】CDE对PTCA术后股动脉P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在引导压迫、瘤腔内注药治疗PA方面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1组51例、实验2组51例3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6h;实验1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5h;实验2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4h。第2天早晨对比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3,P=0.609),而实验2组患者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尿情况χ2=7.023,P=0.030,腰背酸痛F=156.46,P0.05)。结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时间可缩短到4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思潼  万青  李丽 《上海护理》2020,20(5):13-20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有关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类实验性研究,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系统评价文献,参照Cochrane Handbook(5.1.0)评价偏倚风险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随机对照研究,6项类实验性研究(共计281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压迫止血方法相比: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术后止血,可降低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腹股沟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降低动静脉瘘、腹膜后出血、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上,与常规压迫止血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管缝合器相对于常规压迫止血,在预防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部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支架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及血管成形术(PTCA术)+支架置入术,能准确有效地诊断冠心病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可降低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降低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术采用穿刺股动脉途径进行,近几年来经桡动脉穿刺入路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支架术提供了新的穿刺途径,此技术显著优点是术后病人即刻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因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给病人带来的许多生活不便和排尿困难而产生的尿潴留等并发症;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不断改进及手术材料的精密化和微型化,  相似文献   

15.
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体位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术后必须绝对仰卧位,术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6~12小时,PTCA则需更长时间,这种标准仰卧位,短时间就造成患者腰痛、下肢麻木、疼痛,周身不适等,易使病人产生心理和生理疲劳。我科对术后患者采取下肢与身体呈20度角半卧位方法,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疼痛,解除疲劳,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CAG术后人CCU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1.5岁,…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传统方法为股动脉穿刺,术后卧床时间长,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及生活上的不便.2008年7月我院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120例.  相似文献   

17.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但因腹股沟区解剖较复杂,给术后止血造成一定困难。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有严重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使用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的血管神经并发症更加困扰着医生。1989年,Campeau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的心  相似文献   

18.
杨璟梅  刘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48-1149
2003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对35例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使用Per-close经皮血管缝合装置,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8例,男99例,女19例,42~79岁。35例同意使用血管缝合器患者为A组,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并且穿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对股动脉穿刺处止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将术后采用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对股动脉穿刺处进行止血的106例作为实验组,将采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的11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穿刺侧肢体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穿刺侧肢体制动时间短、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舒适度高(P〈0.05)。结论:在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StarClose血管闭合系统对股动脉穿刺处进行止血,能够缩短肢体制动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PTCA术。结果:3例冠心病PTCA不成功,转外科行择期搭桥术,其余65例手术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冠心病行PTCA治疗其护理很重要,特别应加强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