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肺中叶病变因其解剖的特点,在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上也具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80年5月~2003年5月共对31例右肺中叶病变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回顾分析我院 1974~ 1998年间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 72例肺中叶病变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72例 ,恶性病变 32例 ,良性病变 4 0例 (见表 1)。男性 38例 ,女性 34例。年龄最小者 3岁 ,最大者 72岁 ;大于 4 0岁者恶性病变 30例 ,良性病变 8例 ;小于 4 0岁者恶性病变 2例 ,良性病变 32例。表 1  72例中叶病变病理结果良性病变例数恶性病变例数中叶综合征 18腺癌 2 1支气管扩张 9鳞癌 7结核 7小细胞癌 2支气管肺炎肿 2类癌 2透明肺 1肺脓肿 3无症状体检发现中叶内阴影或不张者 12例 ,余6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咳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12月,通过对208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人的宫腔镜检查。结果:发现156例宫腔异常病变,根据病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论:使用宫腔镜能够对各种宫腔异常情况做出明确诊断,特别对微小病灶更具优势;在做出诊断的同时,还能对多种疾病直接进行治疗;对异常子宫出血选择宫腔镜进行诊断及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奎江  王光建 《健康天地》2010,4(8):126-127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X征像特点,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做出鉴别诊断方法搜集50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的临床和CT、X线平片检查资料,采用多盲法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①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②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强烈支持球形肺炎诊断;③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④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⑤晕征、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首诊平片显示病变的病例,平片可作为经济、简便有效的随诊方法结论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误诊的原因及正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9年误诊的53例肺隐球菌病,就X线及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炎、肺部感染31例;误诊为肺结核15例;误诊为肺癌7例。在抗炎、抗结核及抗癌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配合检查痰液和脑脊液找到新型隐球菌而确诊。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隐球菌病很可靠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检查、诊断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男4例,女19例,平均38.7岁。13例无症状。X线检查均为单发肺内软组织结节影。全部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后随访0.6~7.0年,无复发、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肺硬化性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1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5例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全部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其次是晕厥,下肢疼痛肿胀;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其中12例患者D-二聚体监测阳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超检查都有一定的异常;其中12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11例治愈,1例死亡,余3例仅给予抗凝治疗。结论 CT肺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危重患者及高危险患者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四肢血管彩超、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等全面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肺栓塞诊断率,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0例孤立性肺结节X线平片与CT诊断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X线平片与CT检查并经病理和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30例。结果:30例病例中,周围型肺癌18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肺硬化性血管瘤、慢性肺脓肿、肺隔离症、韦格氏肉牙肿、球形肺炎各1例。CT诊断正确率为81.3%,而平片为71.1%。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发现病变,进行定位诊断和初步定性诊断;CT扫描可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病变,并可提供结节病变的详细情况,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有价值的一种理想补充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面检查,根据患者病情情况给予心理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药物治疗等治疗手段。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例,有效率为91.2%,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对比,治疗前后CO2分压及O2分压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远会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19-119,121
目的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儿科就诊的12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均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上述患儿确诊后接受阿奇霉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或强的松)治疗,并对其相关临床指标及征状进行观察。结果平均发热时间为(11.83±4.7)d;108例患儿病变累及单侧肺,12例累及双侧肺,占10%;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6例患儿的病变区域在右侧肺部,32例的病变位置在左侧肺,另12例患儿的病变位置在两下肺基底段和背段。96例患儿出现了肺以外的器官并发症。结论针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做到迅速诊断,有效治疗,防止疾病的蔓延造成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海某专科医院女性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于上海市胸科医院诊治的全部沪籍女性肺癌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回顾收集相关资料,并跟踪随访至2009年3月30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46名病例的平均患病年龄为(59.0±10.4)岁,其中为19例(5.5%)吸烟者;34例(9.8%)为有肿瘤家族史者;腺癌比例最高,为253例(80.8%),腺鳞型、鳞型其次。从病程分期看,65%的病例首次诊断时都已是Ⅲ、Ⅳ期;单纯手术治疗110例、手术联合放化疗5例、手术加化疗76例、单纯化疗92例、放化疗29例及未治疗患者34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Ⅳ期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0、9.0、9.0、2.2、1.9、1.2、0.9年(P〈0.01),鳞、腺、腺鳞及小细胞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7.0、2.0、1.7、1.2年(P〈0.01)。单纯手术、手术联合放化疗、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放化疗及未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8.3、6.3、2.9、1.0、0.9、0.7年。[结论]女性肺癌以腺癌为主,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不同。要加强人群定期体检的意识,提高肺癌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率,早期诊断,提高组织病理学的确诊率,争取手术治疗时机,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尘肺病患者肺损伤的评估方式。 方法 检查91例尘肺病患者胸部螺旋CT和肺功能,对胸部CT不同影像改变与肺功能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胸部螺旋CT表现为双肺肺野不同区域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小阴影聚集和大阴影;75.82%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主要为限制性和混合性通气障碍以及弥散障碍;随着阴影分布扩大和聚集,肺功能损伤的异常率逐渐升高(P<0.05);大阴影组FEV1、MVV、DLCO与其他各组比较,VC、FVC、FEV1/FVC、RV/TLC与上肺野、上中肺野小阴影分布组比较,以及小阴影聚集组DLCO与上肺野、上中肺野小阴影分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功能损伤类型和肺通气功能损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部螺旋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尘肺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但它和肺功能是评价尘肺病肺损伤的两种独立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尘肺病的病情观察和诊断鉴定。  相似文献   

13.
谭华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24-4525
[目的]探讨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70例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胃镜下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70例患者胃镜直视下诊断为CAG者70例,病理诊断为CAG者58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26例,异型增生1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例,总体而言,CAG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2.86%。胃镜下CAG的表现特征主要有3点:A黏膜变薄、皱襞变平;B:血管显露,红白相间以白为主;C:黏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样改变,对于黏膜萎缩而言,其阳性预测值:A+B≥70%,A+B+C=96.77%,差异显著(P﹤0.05);对肠上皮化生而言,A+B的阳性预测值仅为16.00%,异型增生中诊断中,C的阳性率在28.57%。Hp检查结果其中阳性者43例,占61.42%,阴性者27例,占38.58%,其中Hp感染阳性患者与胃黏膜的3种病理改变有关,三者比较,黏膜萎缩与肠化、异型增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6例,全部病例临床资料齐全,均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平片、CT、MRI扫描检查,5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3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3—18个月追踪观察。结果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56例中,经进一步检查证实X线平片确诊12例(占21.46%),误诊44例(78.54%);CT扫描确诊21例(占37.50%),误诊35例(占52.79%);56例中有52例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计58个病灶,共取材120次,平均2.07次,检查结果52例中恶性肿瘤38例(占73.08%)。52例中33例接受手术治疗,除3例与肺穿刺结果不一致外,其余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4.34%。结论通过四种影像学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认为: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病变应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6例,全部病例临床资料齐全,均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平片、CT、MRI扫描检查,5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3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3~18个月追踪观察。结果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56例中,经进一步检查证实X线平片确诊12例(占21.46%),误诊44例(78.54%);CT扫描确诊21例(占37.50%),误诊35例(占52.79%);56例中有52例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计58个病灶,共取材120次,平均2.07次,检查结果52例中恶性肿瘤38例(占73.08%)。52例中33例接受手术治疗,除3例与肺穿刺结果不一致外,其余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4.34%。结论通过四种影像学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认为: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病变应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纵隔囊肿的疾病分类、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6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2例纵隔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有临床症状,71例无临床症状。MRI术前诊断准确率为78.0%,较CT的38.2%高。结果囊肿位于前上纵隔53例,中纵隔34例,后纵隔35例。完整切除103例,大部切除19例。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42例,食管及胃肠源性囊肿9例,胸腺囊肿31例,心包囊肿19例,其他囊肿21例。2001年以后的64例病例中常规手术35例,微创手术29例,微创手术患者较常规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纵隔囊肿以前肠囊肿最常见,术前诊断率低。胸腔镜等微创手术是治疗中、后纵隔囊肿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28例尘肺伴发肺癌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一般特点是;发病年龄偏早,有中度以上吸烟史,预后差。病理特点是;全部病例除尘性病变外均有支气管树上皮的慢性损害,肺内纤维化病周转的肺泡上皮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影像特点。为今后该病的诊断提供X线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31例临床诊断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从发热到出现胸部X线异常影像平均为4.2d,从出现异常影像到极期(X线影像最重的1d)平均为6.4d,从极期到大部或基本吸收消散平均为8d。有28例双侧中、下肺野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影,占90.3%;有16例早期表现为雾状、磨砂玻璃样浅淡阴影,占51.6%;全部病例均为多叶、多节段受损,占100%;有12例遗留条索状、网格状、蜂窝状阴影,占38.7%。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病后数天内胸片可无异常改变;大多数患者肺损害为多叶,多节段;胸片影像表现四不象,呈多种肺部炎性疾病影像表现;胸片阴影多发部位在中下2/3肺野;一部分患者遗留肺纤维化;胸部CT检查可早期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19.
胡懦平  王毅 《现代医院》2013,(12):57-59
目的分析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与囊状支气管扩张在DR胸片表现上的差异,提高对两种疾病的x线鉴别。方法整理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确诊的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与囊状支气管扩张病例各12例,分别分析其x线征像,寻找差异进行鉴别。结果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与囊状支气管扩张病灶均位于双下肺及左肺舌叶,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多数囊腔较大,壁薄,病灶范围分布较广泛,确诊的12例肺囊肿中,DR胸片诊断10例,准确率为83.3%,2例误诊为囊状支气管扩张,误诊率16.7%;囊状支气管扩张病例多数囊腔较小,壁稍增厚,2例囊腔内充满积液呈结节改变,病变范围相对较小,确诊的12例囊状支气管扩张中,DR胸片诊断12例,准确率为100%,无误诊病例。结论充分认识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与囊状支气管扩张的X线征像,动态观察,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S Vezendi  I Dobran 《Orvosi hetilap》1989,130(11):577-579
The authors interpret a case-report on malignant fibrotic lung histiocytoma diagnosed in a 69 year old female.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for examination because of suspicion of tumor. None of the usual pulmonology tests (sputum cytology, fiberoscopy, bronchus-brush-cytology) could reveal the origin of the change. Upper-lobe resection was done because of the round shadow on the X-ray image of the upper lobe. The patho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malignant fibrotic histiocytoma. Combined cytostatic treatment was administered on this patient--after the surgery. She was sinking gradually and died 4.5 months after the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