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肠神经细胞的可能性,并探索适宜的诱导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BMSC,流式细胞法检测CD90和CD45。传代至第6代后行神经诱导分化。先以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然后分2组: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以10ng/ml GDNF,在胎肠培养基(FGCM)条件下诱导10d;维甲酸组以0.5 mmol/L维甲酸、10μmol/L ZnSO_4和FGCM诱导10d。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基因产物(PGP9.5)、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所得数据行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检测BMSC呈高表达,其标志为CD90,而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45。诱导10d后,GDNF组和维甲酸组均有部分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神经元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NSE、NF、PGP9.5、nNOS、VIP阳性,GFAP阴性。GDNF组NF、PGP9.5、nNOS、VIP阳性比例显著高于维甲酸组(75.6%±8.4%比48.5±7.5%;57.7%±6.5%比35.7%±7.2%;46.6%±5.4%比30.5%±6.6%;72.3%±6.7%比40.4%±7.4%;P<0.01)。结论在体外BMSC可被诱导分化为肠神经样细胞并表达肠神经递质,GDNF在胎肠培养基条件下诱导肠神经样细胞比例高于维甲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甲酸、锌联合胎肠培养基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分化前后肠神经相关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传代至第6代,进行神经诱导分化。先以bFGF(10ng/ml)预诱导24h,然后以维甲酸(Retinoic acid,RA)、锌在胎肠培养基(FGCM)条件下诱导10d。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标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RT-PCR法检测胶质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检测BMSC高表达CD90(99,7%),而CD45表达阴性。诱导10d后,部分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出神经元样改变,免疫荧光染色神经元标志NSE和NF阳性,而胶质细胞标志GFAP阴性。RT-PCR检测发现,BMSC诱导前低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 mRNA,而诱导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维甲酸、锌联合胎肠培养基不仅能在体外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能促进肠神经相关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生长特点及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并寻找最佳诱导时间。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出MSCs进行培养、扩增、纯化。用神经妥乐平(NT)进行诱导。在不同时间用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阳性细胞。结果MSCs经诱导后呈神经元样形态。免疫组化鉴定显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在诱导第3天时最多,为48.20%±5.61%,NSE阳性细胞表达在第5天时最多,为31.50%±7.32%。结论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经神经前体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第5天为最佳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4.
共同培养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大鼠骨髓皋质干细胞(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能力,及肝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埘其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改良的两步法获取大鼠肝细胞。将鉴定的MsCS和肝细胞以半透膜相隔共同培养,以单独培养的MSCs作对照。在第1、3、7.14.21、28天,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细胞角蛋白l8(CK-l8)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在MSCs与肝细胞共同培养过程中,MSCs出现明显的细胞形态、体积和数量变化,可见双核或多核细胞,细胞轮廓较清晰。RT-PCR检测:共同培养的MSCs第7天即出现AFP基因表达,第14天表达增强,第21天表达减弱;第14天开始出现白蛋白、CK-18基因表达,并持续表达。单独培养的MSCs均无表达。共同培养的MSCs,于第7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FP即呈阳性;第14天白蛋白和CK-18也呈阳性;单独培养的MSCs未见AFP、白蛋白及CK-18表达。结论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同培养,可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体外定向诱导可否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Percoll分离液离心分离hMSC,体外扩增,采用两种方法:①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小时,甲氧酚(BHA)和二甲亚枫(DMSO)联合诱导6小时;②2-巯基乙醇(2-ME)预诱导24小时,BHA和DMSO诱导6小时。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 hMSC在体外扩增传至5代后,流式细胞仪显示hMSC表面抗原CD29、CD44、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5%,97.8%,98.8%。采用两种方法诱导hMSC后,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组化显示诱导的神经元样细胞能特异性表达NSE、NF,不表达GFAP。结论 成人骨髓hMSC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在体外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获取小鼠骨髓干细胞,进行体外贴壁培养、纯化,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细胞形态特点.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传代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45和CD90.分离后的MSCs再经含有HGF,FGF-4,EGF三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体系继续培养21 d,分别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白蛋白(ALB)、细胞角化蛋白18(Cg18)、以及甲胎蛋白(AFP)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为长梭形.传代到第5代,基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90阳性细胞从原代的25.42%增加到93.47%,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细胞从原代的86.49%降低到2.77%.通过RT-PCR可检测出诱导第7天细胞表达AFP mRNA,ALB mRNA及CK18 mRNA;通过Western blot可检测出诱导第21天的细胞表达ALB和CK18.结论:小鼠MSCs可以在体外被有效地分离纯化,可以被诱导为表达肝细胞表面标志的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条件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分析骨髓基质干细胞CD34、CD105和CD166的表达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细胞因子(50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mgL内皮细胞生长补充因子)、内皮条件培养基或与成熟兔主动脉内皮共培养5天时vWF或和Flk1蛋白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CD34表达率为4.16%±0.16%,与阴性对照(4.06%±0.2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CD105表达率为90.20%±2.35%,CD166表达率为82.30%±3.22%,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0.05)。诱导前骨髓基质干细胞不表达vWF和Flk1蛋白,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内皮细胞生长补充因子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5天时,33.42%骨髓基质干细胞开始表达vWF蛋白;与成熟内皮共培养5天时,vWF染色仍为阴性,但25.71%骨髓基质干细胞开始表达Flk1;用内皮条件培养基培养5天时,骨髓基质干细胞vWF和Flk1染色均为阴性。结论细胞因子和成熟内皮细胞均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而内皮条件培养基不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内皮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分离纯化犬骨髓MSC,予EGF、bFGF和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B27添加剂诱导.双硫腙染色、 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胰岛素分泌量测定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鉴定诱导前后的细胞功能.结果 未诱导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诱导第2周细胞逐渐变圆,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PDX-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胰岛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抑素; ELISA结果表明诱导后细胞可分泌胰岛素,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 犬骨髓MSC在体外能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接触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探讨已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骨髓间质干细胞加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分层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EGFP标记后,与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用平滑肌细胞抗体SM-a-Actin、Calpon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混合培养7d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EGFP(绿色)和抗SM-a-Actin、Calponin(红色)的双标细胞存在。而加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与分层培养组,骨髓间质干细胞均不表达Calponin。结论细胞间直接接触对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特异性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骨髓标本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胸骨,年龄2~35岁,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077)分离人MSCs,并分别采用HGF、FGF4、HGF FGF4以及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体外诱导第三代人MSC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于诱导培养的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检测CK18、AFP和白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糖原染色验证细胞功能。结果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的人MSCs纯度可达90%,采用HGF、FGF4及HGF FGF4三种处理因素均可在体外诱导人MSCs特异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结论 人MSCs能在体外扩增并定向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igogenin on adipocytic and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in mous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Tigogenin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MSCs significantly. Tigogenin treatment reduced the adipogenic induction of lipid accumulation, visfatin secretion, and the expressions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 (PPAR)γ2 and 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p)2. Moreover, tigogenin had no effect on the mitotic clonal expansion. On the other hand, tigogenin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s of Cbfa1, collagen type I (COL I) and osteocalcin (OCN),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matrix calcium in BMSCs. Further, SB-203580 antagonized the tigogenin-promoted osteogenesis.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tigogenin may modulate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to cause a lineage shift away from the adipocytes and toward the osteoblasts, which is at least mediated by inhibition of PPARγ and via p38 MAPK pathway, and is a potential drug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the related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2.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定向分化及体内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向肝细胞的定向分化和体内移植后对小鼠受损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体系中用肝细胞提取液(HE)模拟体内肝脏微环境,诱导BMSCs向肝细胞定向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和吲哚靛青绿(ICG)染色检测其分化程度.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BMSCs移植入小鼠体内,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BMSCs在肝脏的分布,血清酶学检测肝脏受损小鼠移植后7,14,28d谷草转氨酶(AST,nkat/L)、谷丙转氨酶(ALT,nkat/L)和碱性磷酸酶(AKP,nkat/L)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体外BMSCs可由HE诱导分化成肝细胞,但HE诱导组α1-抗胰蛋白酶(4d:52.5±3.9vs76.8±4.5,P<0.05;14d:60.3±6.1vs85.4±7.6,P<0.05;21d:80.5±8.0vs105.7±8.6,P<0.05)和白蛋白(4d:43.2±6.5vs71.6±7.6,P<0.05;14d:61.5±10.4vs93.6±13.9,P<0.05;21d:80.6±17.1vs128.3±22.2,P<0.05)表达量少于HGF诱导组;体内移植后BMSCs整合于肝实质内;肝脏受损小鼠移植BMSCs后,血清中ALT(7d:493.43±120.02vs696.81±140.03,P<0.01;14d:558.45±130.03vs780.16±151.7,P<0.01;28d:583.45±138.36vs880.18±170.53,P<0.01)、AST(7d:1521.97±186.7vs2342.14±208.38,P<0.01;14d:1590.32±200.04vs2692.21±238.38,P<0.01;28d:1625.33±208.38vs2872.24±281.72,P<0.01)和AKP(7d:1.24±0.22vs1.78±0.18,P<0.01;14d:1.21±0.21vs2±0.19,P<0.01;28d:1.32±0.19vs2.27±0.2,P<0.01)比损伤组小鼠相应值均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BMSCs在体外可由HE诱导分化成肝细胞,在体内移植后可促进小鼠受损肝脏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MSC)并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方法 取 4周龄健康SD大鼠骨髓 ,以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rMSC ,以DMEM +15 %胎牛血清 (FBS)培养 ,以 1mmol Lβ巯基乙醇 (BME)及无血清DMEM培养液处理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 rMSC可以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 ,以BME诱导后大部分r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呈阳性 ,诱导后细胞可在体外生存 2周。结论 rMSC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在体外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5-氮胞苷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MSC体外培养,使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对其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BMMSC体外经5-aza诱导4周,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阳性,电镜下在部分细胞内肌节样结构及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结论BMMSC可以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为心肌梗死治疗提供理想的细胞材料。方法:分离大鼠下肢骨获取MSCs进行培养;5-氮胞苷(5-aza)诱导24h后继续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对连接蛋白-43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一步了解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MSCs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不规则;诱导后3周10μmol/L 5-aza组细胞连接蛋白-43、α横纹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RT-PCR显示10μmol/L 5-aza诱导后3周的细胞可表达心肌肌钙蛋白I、α心肌肌动蛋白。结论:MSCs体外经5-aza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转化为神经元细胞的规律、效率及长期存活的条件.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为诱导剂,在体外诱导6 h后,改用诱导维持液使诱导后的细胞在诱导维持液中存活6 d.用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6 h,诱导后的细胞尼氏染色胞浆中可见深蓝色的尼氏体形成;细胞表达NSE、NF-M,而不表达GFAP;NSE、NF-M阳性细胞数超过8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6 h,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estin,而无MAP-2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Nesti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出现了MAP-2的表达.结论β-巯基乙醇在体外可定向诱导hMSCs经神经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细胞,而且诱导后的神经元细胞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体外培养和低氧对于BMMS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断颈处死后于75%酒精中浸泡5 min.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细胞,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以单克隆抗体CD45、CD90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大鼠BMMSC.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第3代BMMSC以及低氧处理的第3代BMMSC的增殖情况.结果 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BMMSC;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第3代BMMSC表面特异性标志CD90表达率为96.0%,而非BMMSC表面标志CD45仅为2.5%.MTT结果显示低氧条件下的BMMSC比常氧条件下增殖速率高,并且光镜下观察到细胞状态均一,折光性更好.结论 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SD大鼠来源BMMSC,低氧环境可以刺激BM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血病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方法及扩增白血病干细胞的特点.方法 体外用两种方法共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一种方法是将MNCs中的贴壁基质细胞单独培养,第2代或第3代基质细胞用丝裂霉素处理后做饲养层,再同悬浮造血细胞共培养;另一种方法是将MNCs持续培养即原代共培养.观察MNCs形态学特征、长期存活情况及增殖特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结果 两种方法共培养的细胞部分可以长期存活,在共培养中有卵石样区域细胞及悬浮细胞团的形成.原代共培养的细胞所形成的卵石样区域数目多,排列规律.结论 两种方法都可以起到扩增白血病干细胞的作用.同经过丝裂霉素处理之后的饲养层相比,没有经过处理的骨髓基质细胞在共培养时能够更有效地扩增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