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采用颈椎前屈、后伸及中性自然位等多体位进行颈椎磁共振成像,探讨高场磁共振颈椎多体位成像在诊断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1.5T高场磁共振进行颈椎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及后伸位成像,分析比较不同体位下颈椎序列、椎间盘及椎管等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受检者随屈伸体位的变化,颈椎序列不稳加重。前屈位新出现突出椎间盘17.33%(26个/150个),较中性自然位突出加重62.50%(35个/56个);后伸位检查较中性自然位新出现椎间盘突出13.33%(20个/150个),加重58.93%(33个/56个)。前屈位较中位以硬膜囊前间隙狭窄变化为著,后伸位检查时硬膜囊后间隙狭窄度加重。结论: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检查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而准确的非侵袭性颈椎检查方式,可以早期显示潜在的颈椎病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_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_(2/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0.875±0.123,FA值为0.723±0.078;对照组与A组比较,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磁共振成像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1例正常人和163例脊髓型颈椎病之脊髓作了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研究。结果为:颈段脊髓前后径在6.5mm以下为脊髓明显受压的标准;脊髓前后径与横径比小于0.45为脊髓受压变扁平的指标;脊髓横断面近似面积在80mm ̄2以下为颈段脊髓萎缩或缩小的标准;脊髓损害程度与脊髓前后径大小有显著关联(P<0.01),和T_2加权像上病变部位出现高信号与否有显著关联(P<0.01);以病部位出现高信号与否分组,两组脊髓前后径、横断面近似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常用多参数技术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3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以病理穿刺确诊前列腺增生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穿刺前均进行磁共振多参数常规扫描和波谱扫描.影像学结果和病理穿刺结论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MRI多参数技术组合方案确诊前列腺癌27例.上述方法再联合波谱扫描...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DWI成像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患者,22例非CSM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病变表现并测量其ADC值。结果:48例均获得弥散加权图像和弥散系数。CSM患者受压部位ADC值明显高于邻近部位和正常颈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CSM脊髓受压部位T2WI出现高信号,ADC值增高;9例T2WI表现为等信号,其中有6例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ADC值增高,DWI显示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平均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与相应邻近正常部位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通过受压脊髓ADC值改变更早的判断脊髓内部变化,比常规T2WI能更早、更准确显示脊髓受压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平扫、增强,MRS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常规行T1WI、T2WI及FLAIR序列,采用时间飞跃法(TOF)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T1WI增强扫描。氢质子MRS采用单体素STEAM序列,并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等物质峰值改变。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2个或2个以上脑叶,以颞叶、枕叶、胼胝体、基底节和丘脑等部位侵犯受累常见。病变区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高信号、FLAIR上为高信号,未见明显坏死、钙化,受累区域脑组织肿胀,占位效应轻。注射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示10例无明显强化、3例斑片状强化、1例结节状强化、1例线状轻度强化。病变区域MRS表现为不同程度NAA降低,NAA/Cr比值降低;Cho上升,Cho/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结论 MRI结合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WI对宫颈癌诊断、病理分级、分型及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宫颈癌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盆腔常规磁共振扫描、DWI扫描及灌注成像,获取每个灌注层面感兴趣区的TIC曲线,利用“Basic T1 Perfusion”软件包分析,分别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宫颈鳞癌与腺癌、鳞癌不同病理级别的灌注参数以及9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灌注参数.结果:①宫颈癌患者TIC曲以“速升缓降”型为主,正常对照组以“缓慢上升”型为主.②宫颈癌组ME、WIR、WOR较正常宫颈组显著升高(P<0.05),而TTP前组较后组显著减低(P<0.05);宫颈鳞癌与腺癌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鳞癌高分化组ME、WIR、WOR较低分化组低(P<0.05),而TTP较低分化组高(P<0.05),中分化组WIR较低分化组低(P<0.05),高分化组TTP较中分化组高(P<0.05),余ME、WIR、WOR及TT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化疗组:ME、WIR化疗前显著高于化疗后(P<0.05),而TTP化疗后明显较化疗前延迟(P<0.05).结论:MRI灌注成像可不同程度反映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宫颈癌的定性诊断,对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对监测宫颈癌化疗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18例中5例同时行DSA,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GE Advantx心血管造影系统。结果:MRA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MRI平扫表现脑基底部狭窄、闭塞血管的流空效应减弱甚至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所致的点状、条状迂曲低信号影。8例颅内可见血肿。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可以与DSA媲美,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王琨  周令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46-1849
目的:初步探讨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WIBS)技术对肝占位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的46个肝占位性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细胞癌10例13灶,肝转移瘤7例14灶,肝血管瘤4例7灶,肝囊肿7例12灶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b=600s/mm2),测量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通过背景抑制的WDI经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制作局部类PET图像,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以1.6×10-3 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局部类PET图像,28例46个肝占位性病灶均显示清晰。结论:背景抑制弥散成像并测量病灶的ADC值对肝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髓MR扩散加权成像优化b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良  李玉欣  周晓琳   《放射学实践》2010,25(5):485-48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颈髓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的选择及获取正常脊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髄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H-EPI-DWI)序列,扩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300、500和1000 s/mm^2,分3组进行扫描,测量正常人颈髓ADC值并分析各组DWI图像及ADC图像质量,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50例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并测得正常人颈髓ADC值。随着b值由300 s/mm^2升高到1000 s/mm^2,图像信号强度逐渐降低。以b值为500 s/mm^2时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和对比度较高,伪影较少。在500s/mm^2时测得的50例正常颈髓的平均ADC值为(95.70±11.01)×10-5mm^2/s。结论:利用SSH-EPI-DWI序列,正常人颈髓在b值为500 s/mm^2时可获得颈髓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FA值。利用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Ⅱ和VolumeOne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颈髓平均FA值0.6583±0.0737,所有FA图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大部分主要的纤维束。结论:DTI有效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及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和走向,对颈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颈椎管狭窄对颈髓白质纤维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等定量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26例因颈肩部疼痛、感觉异常及运动功能减退等症状而行颈椎MRI检查的病人,同时纳入34名年龄条件匹配,无颈肩部不适的正常志愿者。根据颈椎管狭窄程度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1度组82例、2度组36例、3度组8例,正常志愿者为0度组,进一步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无脊髓受压组(0度组+1度组)及脊髓受压组(2度组+3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矢状面及横断面T2WI扫描,同时行DTI序列扫描。分别比较受试者各兴趣区(ROI)的FA及ADC值。结果4组间各ROI的FA值无明显差异,而ADC值除右后区ROI(F=1.56,P=0.20)外,其余5个ROI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度组右前和左前区ROI的ADC值均高于0度组和1度组(均P0.05);2度组与3度组各ROI的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度组各个ROI的ADC值均高于0度组和1度组(P0.05)。除右后区ROI外,其余各区脊髓受压组的ADC值明显大于无脊髓受压组。结论 DTI可对颈椎管狭窄病人的颈髓进行定量研究,颈髓受压早期,白质区的ADC值升高而FA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0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50例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正常子宫颈DWI表现为粘液,内、中、外带四层结构,其平均ADC值〔(1.71±0.14)×10-3 mm2/s)〕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97±0.13)×10-3 mm2/s)〕(P<0.01)。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DWI更容易显示宫颈癌及其周围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MRI在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子宫颈癌的MR影像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74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于手术前均经盆腔轴位T1WI,T2WI,SPIR,矢状位T1WI,T2WI,增强扫描轴位及矢状位抑脂T1WI。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以及宫旁和盆壁的受累情况,将MRI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的分期结果相比较。结果子宫颈癌病变在末增强的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肿瘤与低信号的子宫颈基质和高信号的子宫颈内膜及子宫旁脂肪具有良好的对比,SPIR上肿瘤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强化或不明显强化,3D-动态MR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MRI对子宫颈癌的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分期准确性为91.88%。结论MRI具有很高的解剖分辨率,特别是采用3D-动态增强扫描,可为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分期提供直接的解剖基础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串联线圈大鼠MR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串联线圈进行大鼠3.0 T MR扫描的效果.方法 应用研制的串联线圈与随机所配的3个线圈,分别对自制的水溶液模型运用相同的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XL)进行扫描,选择4组图像中同一位置的层面,采用单幅图像测量信噪比(SNR).12只SD大鼠平均分为3个模型组和1个正常组.运用FRFSE-XL序列、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和多体素波谱(Probe-SI)序列,分别对大鼠脑损伤、脑氢质子MR波谱(1H-MRS)、脊髓损伤(SCI)和大鼠腹部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 串联线圈的SNR(39.7)比随机所配的3个线圈中SNR(6.41)最好的膝关节线圈高出6倍以上.大鼠颅脑损伤的T2WI和T1WI能清楚分辨灰质和白质,很好地显示脑室的结构和血肿的位置及大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2周后,大鼠脑部1H-MRS能显示氮-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的比值减小(注射6-OHDA前为1.240,注射2周后为0.781).大鼠胸髓T2WI可清楚显示卵圆形的脊髓,显示"H"形脊髓白质;大鼠SCI模型T2WI清楚显示大鼠胸部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大鼠腹部扫描,FSPGR序列T1WI时间为8 s,有利于克服呼吸等运动的影响,清楚显示大鼠腹部的结构.结论 应用3.0 T MR结合串联线圈为活体大鼠模型的MR检查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fastimagingwithsteadyprecession,3DFisp)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颈髓的诊断、治疗和对预后估计的价值。方法:对急性颈段脊髓损伤在MRI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颈髓3DFisp技术成像扫描。结果:3DFisp较常规MRI更能全方位更清晰地反映颈髓各种损伤和病理特征。结论:颈髓三维Fisp技术更能准确评估急性颈髓损伤的程度,并能及早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于术前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T2W及脂肪抑制T1W、T2W。结果:16例均能准确检出,10例呈长T1低信号,13例显示不同程度的长T2高信号,T1及T2抑脂图像肿瘤同胰腺的信号对比增强,显示更为清晰。结论:应用MR快速成像技术和脂肪抑制序列,能够对胰岛素瘤进行较精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颈髓MR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法,获取正常人颈髓DTI的参数值,为颈髓病变的DTI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36例健康志愿者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第1本征值(λ1)、第2本征值(λ2)以及第3本征值(λ3)。结果所有志愿者均完成该项检查,后处理图像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颈髓ADC值为(914.44±82.61)×10-6mm2/s,FA值为(593.84±52.22)×10-3,λ1、λ2、λ3分别为(1585.10±130.07)×10-6mm2/s、(559.84±66.49)×10-6mm2/s、(613.28±128.71)×10-6mm2/s。λ1与λ2、λ3值比较,λ1值明显大于λ2及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λ2与λ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λ1/(λ2+λ3)的比值为2.74±0.32。结论使用SE-EPI序列行颈髓DTI的检查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测得的各项张量参数值稳定。平行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水分子扩散活动明显强于垂直于脊髓长轴方向的扩散,从而提示脊髓具有圆柱状的扩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